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04 12:26:14
语文教案6篇[经典]

语文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三、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指导朗读),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

8.配乐朗读短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 导入课文

是一种很美丽的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你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的古代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的啼鸣、飞舞表现了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二、作者简介

孙犁 (1913~) 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研究课文

1。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环境) 形色神态

抗战 色彩鲜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一闪而过

病中 追逐逗闹 安家落户

鸟市 悬空吊着 焦黄 凄惨

江南太湖边 群莺乱飞 全部美丽 极致

2。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境遇的,作者感情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喜爱、遗憾——痴迷、惋惜——怜爱、愤懑——喜爱之极

2 4-7 8-16 17 22-23

朗读2 朗读6-7 齐读22-23

3。根据作者对不同遭遇的态度,你能领悟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舍的真正原因么?

提示: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

(板书主题一)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征。作者对的追寻实际上是对美的事物的热切(或狂热)追求。(答案来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联想到射杀海鸥的事了(这是戕害美的丑恶行径)

4。不难看出,作者认为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使我看到了的全部美丽”“是一种极致”,从环境和的关系看,“极致”的含义是什么?

从几次记叙来看,的自由与美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景(环境)和物(形象神态)自然结合,互相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从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6。这几段文字与上文叙述的作者几次追寻的经历有什么联系?

这几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几次追寻的经历的延伸和升华。这几段文字写作者的追寻终于有了结果:找到了的真正的家乡,看到了的全部的美丽。而且由转向大千世界,不仅,(板书主题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以哲理的启迪。可见,这几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从几次追寻的经历中升华出来的。

7、由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推导出主题三:在文艺创作中,要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相和谐适应的典型环境。(讲的文艺创作规律)。

主题四:呼吁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创设宽松、和平、自由的社会环境。(这一点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这一点也是教师用书所讲的,可以作为重点)

8、小结本文的主题多元性。(参《中学语文园地》20xx年3期)

四、语言运用技巧借鉴

过渡语:散文的说理贵在含蓄,重在形象。

课文最后五段文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 ……此处隐藏2451个字……赛,看谁最先猜对谜语,组织学生积极猜谜。

学生念谜语时,猜谜学生会迫不及待去猜结果,场面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谁最先说出答案,师发给小礼物。

3.争一争,看谁能把是怎么猜出谜语的说清楚。

师: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语高手可真不少! 别着急,现在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语言叙述清晰,说得明白的同学,师就发给小礼物。

三、全员互动,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在谜语王国里自由游览,选自己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尽量鼓励没得到礼物的同学多动脑多参与。

四、评选猜谜高手

出示自己已经获得的小礼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20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二,一下语文园地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5

原创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八

教学目标

1.发现词语间的停顿多用顿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

2.积累“介绍学习方法”的成语。

3.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了解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

4.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大家交流,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讲述故事的能力。

5.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开心的节日,进行习作练习。

(要求:把过节的情景写具体,感受写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惫赜谖夜传统文化节日的图画或录像带。

2薄段饔渭恰仿枷竦钠断。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激趣,回顾导入。

(1)出示例句1:“三孔”是指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孔林。

例句2:今天菜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萝卜、茄子、白菜、西红柿等。

(2)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列词语间停顿的时间短,就用顿号,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较多(生也可举例)。

2.比较,拓展新知。

出示例句3: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1)通过朗读,比较,例句1、例句2和例句3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发现规律:词语之间的停顿多用顿号,但有时为了表达需要,也可以用逗号。

3.练习,巩固运用。

二、语海拾贝

1.生自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成语。

2.小组交流:你了解哪些成语的意思?

3.集体汇报:你对哪个词还不了解?

4.齐读,边读边想:这些成语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读记,读背成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适当用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三、互动平台

1.自读互动平台。

2.分角色抽生朗读人物的对话。

3.你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了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网络、图书、电视、报纸、参观、访问、旅游等途径)

5.你曾经用哪种途径了解了什么知识?与同桌交流交流。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从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多留心、多记载、多了解,去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筹备故事会。

四、口语交际(可在互动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语文活动课)

1.明确目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会”。

2.点明概念:通过上一节课查找资料,你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如书法、国画、京剧、评书、相声、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

3.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讲一讲你搜集的、最生动感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声小品等,并推荐出一名最佳选手,接受小组内的集体指导,准备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故事比赛: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老师和组长组成评委团。按照“语言生动,字音准确,故事情节吸引人、整体效果好”等要求进行集体或者个别点评,也可请同学互评。

5.评出最佳“故事大王”。

五、自主阅读园地

1.观看《西游记》猴王出世的录像片断,介绍作者吴承恩和《西游记》。

2.生默读短文,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的梗概。

4.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传神,找出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5.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习作百花园

1.激趣导入。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多姿多彩,让我们来看几个镜头:(播放几个传统节日载歌载舞、举杯团聚的精彩片断,突出节日的特色。)

2.回忆酝酿。

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回忆自己度过的最开心的节日,并把过节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①生同桌互讲。

②集体汇报讲。师要重点点拨学生说清楚“过节”的过程、当时的心情等。

3.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4.写完后,自己修改习作,同桌相互交换欣赏。

5.作文点评:赏析全班中成功的习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有些微闪光点的孩子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语文教案6篇[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