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08 16:52:15
中班教案精品(8篇)

中班教案精品(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喜欢玩影子游戏,追影子、踩影子,在认识影子的基础上将幼儿兴致引入到创意手工中,在动手的同时学习比较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影子,学习观察比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学用剪刀剪出小动物的外形,粘贴在相匹配的影子上。

2、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装饰草地。

3、喜欢参与手工创作活动,体验剪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剪刀 幼儿用书 白乳胶 彩笔 塑料箩若干。

活动重点:

知道与小动物相对应的影子,并能剪出小动物的`外形。

活动难点:

能进行草地装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在院子里玩追影子游戏。

1、回忆游戏情节

2、刚才,我们在院子里玩什么游戏?

3、你追到谁的影子?你的影子和小朋友的影子一样吗?

二、教师出示“草地上玩耍的动物”图片。

1、创设游戏情节,进入活动。

2、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也到草地上玩追影子游戏,它们是谁?(小猪、小兔、小猫)可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来帮帮它们好吗?

3、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剪贴,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用剪刀的安全,及碎纸片扔进塑料萝。

4、教师对用剪刀不好的幼儿进行指导。

5、幼儿用彩笔进行添画,让草地更加漂亮。

三、总评价,结束活动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教师进行评价。

2、表扬和鼓励做得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

好玩的手影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小鸟、蘑菇、小兔、花儿、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4.根据内容制作的框架图片。

5.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背景。

活动环节

一、引起兴趣

(一 )、出示“家”的背景图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谁能告诉我,图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强调:这是蓝蓝的天空,这是密密的树林。。。。。。

2、刚才小朋友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有蓝蓝的天空,有密密的树林。。。。。。

3、猜猜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会是谁的家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散文诗,诗的题目叫做《家》

(二)、朗诵散文诗

1.教师用较慢的语速朗诵,强调重点。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

2.教师边出示教具边朗诵。教师提问: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师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诵散文诗。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朗诵一遍好吗,会念的小朋友念重一点,不会念的小朋友念轻一点。

4.教师念前半部分,幼儿念后半部分。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跟我合作来朗诵这首散文诗,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们念后半部分好吗?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上台)师:现在我要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到台上来站成两排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们比比看,谁念得更好。

6全体幼儿到台上边做动作边朗诵这首散文诗。师:现在我请全体小朋友到台上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念的时候请你配上动作好吗?

(三)、集体创编

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家》,现在我们要来创编一首新的儿歌,我这里有一些头饰,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啊?还差一个小朋友哦。老师这里有好多个家,你看有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请你想好最适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复哦。现在我从一数到五,请你快点找到自己的家。现在我们来看看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啊。。。。。。

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同样的头饰,请不同的幼儿来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师:我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谁要来表演啊,我要数数了哦,请你找到自己的家。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只编了诗歌的后半部分,我这里还有很多头饰,我们可以回教室继续去表演创编新的诗歌,我们还可以编编诗歌的前半部分哦。

附散文诗: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教学反思:

由于图片上的景物和特征有些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幼儿在讲述的时候,并不能够把图片上的景物讲述完整。

由于第一遍教师朗诵散文诗时,并没有出示教具,因此幼儿对于诗歌内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从而可以引出教师第二遍朗诵,使幼儿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听诗歌。

通过框架的搭建,幼儿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散文诗中的语句和内容,从而降低诗歌完整朗诵的难度。

通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别练习,使幼儿能够有多次机会朗诵并理解这首散文诗,为下面的创编环节埋下伏笔。

在创编环节中,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幼儿会找错自己的家,请幼儿表演的部分,显得比较乱。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XX有什么?"疑问句型和正确的方位词与同伴交流。

2. 愿与同伴愉快合作,养成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不重复别人语句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一面鼓。

2. 小星星不干胶贴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指导语。

我们小朋友应该都玩过跷跷板吧,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名字就叫〈〈跷跷板〉〉。不过这和我们平时玩的有点不太一样,让我们来看看怎么玩?

二、规则。

教师敲鼓、幼儿拍手,练习按"X X | XX X|"的节奏来提问。如:天上 | 有什么|。 地下 | 有什么|。两人轮流背,互相提问、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出或不按节奏说迟了,就算失败。如对答如流,全对、不重复别人的问题或回答者,为胜。获胜者将得到小星星贴画一枚,多者为优胜者。

三、老师找个幼儿做示范

两人背靠背,胳膊挽在一起,轮流背起,模仿跷跷板。幼儿仰面朝天,老师问:"天上有什么?"幼儿说出天上的两样东西,如"星星、月亮"。然后幼儿问老师:"地上有什么?"老师说出地上的两样东西,如"小虫、石子"。(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词,否则另一个幼儿要重新提问)

四、分批开展游戏,老师观察指导注意。

1. 玩跷跷板游戏时,两人轮流背,身高体重相仿者一起玩为宜,注意安全。

2. 教师观察纠正幼儿的提问和回答,鼓励幼儿不重复别人的提问或回答,启发幼儿说出更多的方位词(如:桥下、路上、门前、树后、家里、屋外等。)和回答出更丰富的东西。

3. 师生可以共同总结评价游戏,奖励优胜者。

中班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课前收集鲜花的图片资料和让学生分组探究,了解纸艺花造型的特点,材料的特性及用途,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一个花卉的模板。

通过独立制作花卉的体验,让学生会观察事物的学习的习惯。初步掌握纸质材料造型的知识与技能。在具体设计制作花卉的过程中体验“产生需求——收集资料——设计表达——加工制作——评价交流”的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

评价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在评价与展示美化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纸艺花的造型与特点。

(2) 掌握折叠、镂刻、弯曲、捻梗等加工技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调查,了解纸艺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设计需求。

(2) 通过学生独立技能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纸艺花制作的加工工艺。

(3) 通过对康乃馨作品的自评、互评,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纸艺花作品美化环境的结果,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

(2) 体验纸艺花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 纸艺花的`模板设计与加工技能。

(2) 纸艺花的组合造型及拓展应用。

2、 难点

康乃馨的组装(捻梗)。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各色手揉纸、纸艺花模板及成品。

2、 学具:(1)各色手揉纸、纸艺花模板。(2)纸艺加工所需的工具、胶带纸、铅丝、乳胶。

五、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构思方案 作品制作 评价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颗

1、 揭题:在生活中,我们大家都喜欢鲜花。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样也可以美化环境的作用。今天我们就用纸自己动手做一朵康乃馨,来感受做作品的乐趣,享受纸艺花带给我们的视觉美。但在动手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整个康乃馨的基本组成结构。

2、 提出问题

欣赏完了之后,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从作品的整个组成部分观察)

_______都是由花心、花瓣、花托、叶子、和花梗组成。

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所做的作品虽然个不相同,形状和花纹及颜色各异。但基本组成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由这五个部分组成,当然有个别不同的除外。

(二)构思方案

1、 提出制作标准

(1) 组合顺序要合理。

(2) 捻梗要均匀、牢固。

2、 学生构思制作草图。(制作的先后顺序)

(三)制作过程:

1、 教师示范(演示折叠、捻梗、粘贴等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制作

3、 制作要求:(1)安全使用工具。(2)注意制作效率。 (3)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四)成果评价、展示与交流

1、 同组自评(标准:制作是否美观、撵梗是否均匀、牢固。)

2、 全班展示与交流:评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

(六)内容拓展与延伸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的与影子做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根据天气情况在户外随时让幼儿观察在不同时段影子的变化。

2.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开展活动。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空地上,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并看看周围的东西是不是都有影子。

2.请幼儿变换动作,并观察影子的变化。蹲下来,影子变短了,变成了小矮人。将手平举,影子多了翅膀,变成了小飞机(小鸟或蝴蝶)。把手放在头上,影子里多了两个大耳朵,变成一只小兔子。用单脚站立,变成了金鸡独立。

3.请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影子变变变”游戏,看看哪组幼儿变出来的影子形象有趣。

4.在地上用粉笔画一个大圈圈当作基地,玩“踩影子”游戏。

(1)教师先和2~3位幼儿一起在圆圈里比赛,看谁先踩到别人的.影子。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被踩到影子的幼儿站到圈外,与其他幼儿更换角色继续开展游戏。

活动延伸:

生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画出物体或他人的影子,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讲讲中,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内容。

2、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片内容。

3、体验讲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故事有关的图片 田鼠、啄木鸟和兔子的头饰若干

2、将玉米、青虫、萝卜的实物布置在场景中。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田鼠、啄木鸟和小兔们,让我们一起到外边去找东西吃吧!

(引导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并鼓励他们学学动物吃食时发出的声音)

2、围坐一起,分享吃食的'经历,鼓励幼儿相互模仿学习。

提问:田鼠(啄木鸟、小兔)你喜欢吃什么?你是怎么啃玉米(啄青虫、咬萝卜)的?

相互学说:“咕吱、咕吱”啃玉米,“笃笃笃”啄青虫,“嘎巴嘎巴”咬萝卜

3、通过操作活动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讲述内容。

过渡:你们看地里还有什么呀?(出示南瓜)学说:有圆又大

(1)、理解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情节。

提问:田鼠肚子还饿呢,它们看见了大南瓜会怎么做呢?田鼠是怎么啃南瓜的?

(教师操作:在南瓜上变出一个大洞洞)边操作边说:“咕吱咕吱“啃南瓜,啃出一个大洞洞。

提问:这个大洞洞像什么?

(2)运用同上形式分别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第二、三部分情节。

在操作时也可请幼儿参与进来,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3)请幼儿看最后一幅图,帮助幼儿理解南瓜最后变成了什么?

4、引导幼儿边看图边完整欣赏讲述内容。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2.发现叠音词的规律,发展扩散性思维。

3.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动物们家做客,好吗?先来敲敲门,里面会住着谁呢?(做敲门状)咚咚咚,咦!谁呀?

2.(出示长颈鹿)原来是长颈鹿。

师:长颈鹿是什么样子的?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看着远方。

3.还有哪些动物呢?请小朋友来敲敲门。

依次请出大象、猴子、小白兔。每请出一个动物,就说出该动物的特点。

如"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竖了起来"

二、引导幼儿发现叠音词"长长的", 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1.请小朋友认真的听一听,这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看着远方,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竖了起来)引导孩子发现叠音词"长长的"。

师:这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出现了什么字?

2.找一找老师身上有哪些也是"长长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完整讲述。

3.找一找我们班小朋友身上有哪些也是"长长的"?我们班里有什么东西"长长的"呢?要求幼儿认真观察,讲述完整的句子。

三、出示字宝宝"长长的",寻找叠音词的规律。

1.这就是字宝宝"长长的"。仔细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一样,读音也一样)

2.总结:这样的词语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叠音词。

3.你还知道哪些叠音词?你能说出这样的词么?

"红红的.、蓝蓝的、高高的,凉凉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用叠音词完整讲述,发展扩散性思维。

四、游戏:影子找主人

1.出示小动物轮廓剪影,幼儿观察后说出其名称。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XX 的影子?引导幼儿说出其身上"长长的"特征。

例如:XX身上有长长的XX。

五、活动延伸,观察寻找生活中"长长的"事物。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长长的"事物,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找到后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精品(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