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教案

时间:2025-11-15 21:18:14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物的生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植物的生长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科王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组织学生讨论教材“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总结,并给出植物向光性的定义

理解向光性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向光性

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科学家们又是怎样研究这一问题的呢?

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展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1和2对比说明了什么?

2、实验3和4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的尖端和下面一段?

3、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给出达尔文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过渡语:达尔文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他结论中所说的刺激是否能由尖端产生向下传递呢?要证明该如何设计实验?

展示鲍森。詹森的实验示意图,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进一步提问: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展示拜耳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2、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通过以上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其化学本质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展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此实验能否知道尖端产生的是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讲述: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那么生长素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介绍其他植物激素名称

过渡: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植物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产生后分布在哪?如何运输?

引导学生总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分布及影响因素,讲解极性运输

课堂练习:学生讨论49页技能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组长,课上由组长统计组内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课堂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性检测,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八、板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段

2、生长素成分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生长效应物: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运输特点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相对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细胞组织

含量极少

作用效果显著

九.教学反思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科学

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授本节时,以学生亲眼见到的一些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内部原因的欲望为动力,按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并在每个问题学生解决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加以验证。这样,每解决一个 ……此处隐藏17580个字……萎蔫;自来水溶液浓度小,根细胞吸收了水分,所以幼苗硬挺。

肯定细胞液是溶液,因为其中溶解有许多物质。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盐水的液面升高,清水的液面下降。

认同:注入盐水的萝卜,水分从细胞内流出所以盐水液面上升;注入清水的萝卜,水分进处细胞内,所以清水液面下降。

概括出细胞吸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根毛吸水的道理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1、关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

(1)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2)吸水的条件是什么?(3)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4)烧苗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补救?巡回指导,组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推理出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如果缺少有何症状。课堂小结: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

学生4人一组。(1)出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水”剪贴图;(2)根据剪贴图总结出根毛吸水的道理。学生4人一组。(1)观察课前准备的两株植物,对其生长趋势进行比较。(2)浇自来水和既浇水又浇含氮无机盐,植物长势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4人一组。(1)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幼苗,并出示实验记录;(2)根据实验记录以甲瓶为对照,比较甲、乙、丙、丁瓶内的幼苗的生长情况,有何异常?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1、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1、关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根吸水、失水的原理

3、根毛吸水的道理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收________________,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都有水的参与,水还能有助于

维持植物体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3.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根吸收水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

4.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_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的原因。

5.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含_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还需要含________________的、含_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等。此外,植物生长还需要含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等。

二、选择题

1.在根尖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

3.请你推断,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B.胀大

C.消失D.正常

4.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三、简答题

1.用糖拌番茄或用盐拌青菜,盘子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为什么会硬挺起来?

2.有人认为多施肥可能会污染环境,但农业丰收更重要.这种观点对不对?

七年级生物上4.2绿色植物的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新版苏科版2)

4.2绿色植物的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能说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3、了解根吸收水分的无机盐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植物的生长是需要水和无机盐的,那么水和无机盐是怎么进入到植物的体内的呢?

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一下。

(一):根的作用:

1、固着植物体使植物能挺立

2、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繁殖的功能

结论: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

(二)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放入浓盐水的萝卜条体积缩小、变软,是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比浓盐水的浓度小,使萝卜细胞向外渗透水分的结果。放入清水中的萝卜条体积增大、变硬,是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比清水的浓度大,萝卜细胞向内吸收水分的结果。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体的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

看图P63图4-15、4-16

说明植物的根的作用

观看视频

观察实验

想一想,两个萝卜条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溶液浓度与植物吸水的关系

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三)观察根毛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结构是根冠;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位是分生区;分生区以上白色、表面光滑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以上长有根毛的部位是成熟区。在成熟区的上端,还可以看到已经枯萎的根毛。

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

水(土壤)——根毛细胞——内层细胞导管——茎——叶——气孔

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根主要依靠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分就通过根毛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到液泡里。根据这个道理,水分经过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水分进入根的导管后,再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看图4-18根尖的结构模式图

提问: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植物的生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