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算律》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算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算律》教案1教学目标:
1、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小组竞赛)
前两组口算,体会凑整的好处;
后两组口算,体会加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谈话:你会计算这道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较:
1)观察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2)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
提问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的?
谈话:这种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数加法的哪些运算律?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2、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集体交流,注意说一说使用的运算律。
补充一题,问,这题为什么不可以用简便方法?
提问:我们在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审:审清题目(特别是运算符号)。
二看:观察数字特征,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
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查运算顺序;查数字;查每一步的计算。
2、完成第2题。
提问:求接力赛的总成绩,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看来加法运算律用到小数加法里,果然很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谈话:下面进行个比赛,请一二两组同学计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的同学计算第二题。
这两题做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数减法的性质是什么吗?
你掌握了这个性质后,这一组题,你会选择做哪题?
小结: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也同样适用。
4、判断下列算式,能简便运算的,在()里打√,不能简便运算的打×。
2.7+6.6+3.4()
5.08-0.8-4.2()
7.5-3.87+2.13()
6.02+4.5+0.98()
6.17+28+3.2()
6.59+9.32-2.59()
小结:简便运算的时候,是不是光看数字就可以了?
5、填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四、课堂作业: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整数加法运算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顺利将加法(及减法的性质)的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中来,使得计算简便,难点是知识延伸中,学生的再建构。对于加法的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学生已有基础,因此我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探索中寻求答案,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探索中学会技能,避免了学习的单一性。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1、竞赛。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在口算题目的处理中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小华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他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题目,在本节课中,我另外编排了一些调动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质的提升。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比如,板书受学生影响,没有列出更合理的,导致板书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几处重要小结也没有做到水到渠成,显得不自然。
《运算律》教案2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内容】课本第9-11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 ……此处隐藏15900个字……6
18+8=26
③因为计算结果相等,所以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
8+18=18+8
④你还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1月10日共销售果汁多少罐?
板书:400+520=520+400
1月11日共销售果汁多少罐?
板书:550+450=450+550
⑤其他的两组算式我们也可以用“=”连接吗?为什么?这些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和不变?
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⑥像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能不能用什么方法把所有的例子都包括进去呢?(学生独立写,交流)
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⑦像这种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关系,和不变的规律是一条重要的规律,你能帮它起个名吗?(揭示:加法交换律)
⑧说一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
补充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根据加法交换律发现乘法交换律
①看到“加法交换律”这个名称,你想到了什么?
②举例验证。
师:除了加法中有交换律,还有什么运算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大胆猜想可能还有什么交换律,再举例验证。
学生独立验证并填写学习单
我猜想:可能还有交换律,你可以用写一写和画一画的方法举例验证。
③反馈交流。
根据汇报板书几个等式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中有没有交换因数位置积不相等的例子?(没有)看来乘法交换律是存在的。
A、概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可以用字母表示?
B、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C、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D、其他的运算有这个特征吗?
E、交换律的特征是什么?(交换两个加数或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式子符合交换律吗?如果符合,说说是什么交换律?
(1)43+0=0+43()
(2)136×50=50×136()
(3)2×2=2+2()
(4)★+▲=▲+●()
(5)v×t=v×t()
想一想,我们还在哪里用过交换律?
(1)验算
师:你能用交换律进行验算吗?。
(2)“34×124”可以怎样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哪些词给你的印象最深?(交换)
交换是事物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变化中存在这不变,你能抓住“变与不变”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吗?
五、课堂延伸。
下面的事物交换后,分别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1、交换苹果。
2、交换方法。
我的一种方法你的一种方法
六、练习
1、运用交换律填空
52×( )=976×()
34+78+66=34+()+( )
()+△=()+□
( ) ×☆×○=( ) ×△×()
42○55=55○42
2、比一比,谁列出的算式多:
1)一次小队活动中,小胖她们分工统计了世博会上一个小时中参观下列三个场馆的人数。(要求:根据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问:这一个小时内,参观三个场馆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台湾馆:358人;香港馆:537人;澳门馆:442人。
板书6个算式。
这些算式,三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2)算一算,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a+b=b+a a×b=b×a
《运算律》教案15【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率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中的两个运算律,谁能来说一说?
(可以先随学生回答写出字母表示的等式,再说说其意思。)
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验算。用好这两个运算律,我们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看后指名说一说表格中的信息
要求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你是怎么算的?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各自的算法。可能的情况:
(1)29+46+54
=75+54
=129(人)
(2)29+46+54
=29+(46+54)
=29+100
=129(人)
比较这两种做法,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试一试: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再指名板演在讲评的时候,注意书写的规范,要把简便的过程写清楚还要让学生说清楚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完成想想做做
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吗?
先可以请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比如第一组和第三组可以做一个对比。第一组32可以分别和18或是38凑成整十数,所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而第三组21虽然都可以和59、79凑成整十数,但相比,和79能凑成的正好是100,计算就更简便了。所以当方法多种的时候,最好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2、这样简便就怎样算
举例:175+201
指名说清楚过程。其他学生再和同桌一起边说,边完成书上剩下的练习。
3、分别算出下面三户人家今年四、五、六月用电的合计数,填在表里。
填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观察一下,能否有简便的.算法,再计算。
全班交流
4、填写下表(p.60第6题)
填完后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能有的情况:
(1)加数都是200,加的数越大,和越大;被减数都是200,减的数越大,差越小
(2)把两个得数加起来,结果都是400,把两个结果相减,结果分别是20、40、60……
对于后面这种想法,老师可结合字母算式来算一算:
(a+b)+(a-b)=a+b+a-b=2a,所以结果都是400
(a+b)-(a-b)=a+b-a+b=2b,所以结果都是2个b
四、布置作业:
第60页第2、5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