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傅雷家书》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1读书,这个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一个事情,但是它实际上是人类智慧和心灵上的相互结合。最近,我被《傅雷家书》所深深吸引,我都沉浸在这本书中,感受着那深沉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都暗暗地流露出傅雷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期盼。
大多数人都知道傅雷名字,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他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是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有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名家著作,而这本书是傅雷对其长子傅聪的谆谆教诲。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修养读物,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怎样教育子女?子女怎样成才?一直以来是困惑着父母的最大问题,而《傅雷家书》给了父母一个很好的解释。
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先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并被他的独特人格魅力所吸引,他是一个睿智,博学,极有原则性,但年轻时有些暴躁,不懂变通的人。他的妻子是一个名门闺秀,是位温柔而又善良的女士,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大儿子是个钢琴家,二儿子是个英语特级教师。“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音乐家。”是傅雷先生教育儿子理念的基础,在信中他曾多次的告诫儿子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些就培养了傅聪正直刚毅爱国等优秀品质,作为父亲,傅雷十分的严厉,甚至对待傅聪有些“残忍”。但他完完全全的做到了作为父亲的职责。对待幼小的.傅聪正如同他对待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生活那样一丝不苟,亲自教导儿子,他教傅聪到别人家做客时的礼节,对长辈的敬重,还有吃饭时是否发出咀嚼的声音等,这些“残忍”造就了傅聪不平凡的一生。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首先为了孩子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在傅聪的事业方面遇到挫折时,他鼓励傅聪“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为了教导儿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坚持不懈地对待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找到一个宽容对待自己,包容自己的妻子,傅雷的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安慰,教会了傅聪正确地对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也教会了我,读书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重某一科,要劳逸结合,要适当的精神放松,要时时刻刻心系自己的国家,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祖国,要为祖国报效作为责任,傅雷先生那苦口婆心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认真的约束自己,认真的对待生活,不再放纵自己一味地玩乐。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最好的途径。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来讲,学习是要学一辈子的,要学习处事圆滑,懂得规矩,知道约束自己,有空余的时间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要珍惜当下,把握自己人生的每分每秒。
读《傅雷家书》有感2《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往来集结而成的。该书是一本充满亲情的家书,也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好书。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亲几乎不近人情的教育与监督下度过的,受此影响,他对傅聪的教育与监督也沿袭了他母亲的风格。教子严格,家风严厉,再加上傅雷脾气暴躁,父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僵硬。
后来,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运,傅聪出国了,出国后,由于父子间的僵硬关系,傅聪并没有往家里写过信。但表面冷清、却又爱子之心强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担心,最后傅雷思来想去,决定给傅聪写书信。这一写就写了很多封,这些书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书》。在这些书信中,篇篇都能让我们看到一颗深切的父爱之心,即使是时隔多年,也能从中深切地看出字与字之间的所流露出的那种父对子的思念和关爱之情。
这些信与一般父亲所写的内容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父亲写信都会表达着对儿子的欣慰、自豪、怀念、关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达的`则是对孩子童年时他的严厉要求的愧疚之情。诉说自己对童年时严厉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读《傅雷家书》时,我们不免会从中进一步得到:傅雷其实是一位好父亲,虽然他脾气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望子成龙的那种期盼的心啊......哪位父亲不是这样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觉得无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伤,又有谁能体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们吧。其实,他们是爱我们的,只是不善言词罢了。也许“父爱如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对我而言,读《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对子的谆谆教诲外,我也为此对父母所给予的爱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觉对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费心。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圣人谈心;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得到了老师的教诲。阅读,是滋润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3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书》,有许多感悟。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对儿子提出的意见,对青年人都有帮助。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总是在信中和儿子讨论艺术和技巧,让儿子养成一些艺术修养,十分关心儿子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无论是去波兰学习,还是参加比赛,他总是在不断指点他、帮助他。
在信中,傅雷对儿子有批评,有夸奖,还有对他提出的一些意见。这些信对儿子有许多作用:1、可以讨论艺术、音乐。2、可以激发他的一些想法。3、还可以锻炼他的文笔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儿子的一面“忠诚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艺术修养、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随时提出问题和建议,来帮助他。
这些信对我也有着一些影响:1、可以学习一些傅雷希望儿子养成好习惯。2、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3、提高语文的能力。
《傅雷家书》是本好书,我要认真读这本书,反复阅读,斟酌它的优点,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读《傅雷家书》有感4在人生与世界的宏大版图上,每个人都像是图纸上的一个极小的点,图纸上没有任何痕迹,新生的人儿不知去向何处。但总会有路的,是父辈引领着我们,他们的每一句亲切的叮咛都推动着我们前进,前进。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一句叮咛,虽是疑问 ……此处隐藏6068个字……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
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不单单是对孩子传达关爱的书信,更是教育的蓝本,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阅读,如果你还没看过,那么你绝不可以错过如此精彩的书籍。
读《傅雷家书》有感13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
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九月三日,他们就那样静静的走了,抛弃混乱黑暗的尘世,真正的去向往心灵的净土。
“先写上毛主席第一二次讲话记录摘要,是照我笔记本上整理出来,因是党的会议,报上不公布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传达……”今日读的《傅雷家书》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为了共产主义鞠躬尽瘁,最后却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党的罪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雷却始终坚持与傅聪通书信。虽身居两地,但书信却将这对父子牵引起来,而父亲的严厉也在书信中渐渐消融。“昨夜同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受,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与遗憾呢!”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可谓是极严厉的,可这家书哪个不是真切的为儿子着想呢。父爱子本就清澈的感情,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古时有《诫子书》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而今又有傅雷父子的一封封家书供你我览阅,而身后更是有父亲厚实的肩膀,也不经想流泪,多回头看看吧,别重蹈了傅雷父子的悲剧。
傅雷必定是个称职的父亲,但就我看来,傅聪却称不上是个称职的儿子,他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不能听取长者的'忠言。但我又何尝凭借这几封小小的书信论人呢?如家书中言:故凡以过去的行为论证批评的最好先打问号,采取保留的态度,不急于下断语,更何况当年的傅聪不更为像及了你我的写照嘛。
最后请让我以罗曼罗兰言语总结: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实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咱们一起死了预备再生吧。
愿赤子永不孤独。
读《傅雷家书》有感15《傅雷家书》终于全部读完了,我沉醉在傅雷那种呕心沥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中,久久不能平息,它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懂得了如何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家书》被誉为“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并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它是著名翻译家、音乐鉴赏家、文学评论家傅雷所留下的家教范本。然而,抛开那些光彩夺目的头衔,傅雷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儿子傅聪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大师。
《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让我也深陷其中。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如此经久不衰呢?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拥有深厚文学艺术底蕴和深刻哲学思想的大师————傅雷。他对儿子的“人格教育”贯穿全书,他在书中反复地强调了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待人要谦逊有礼,做事须严谨、遇事不逃避,要戒骄戒躁,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在他看来,“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认为“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傅雷在儿子傅聪的指导上,我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位深藏着一颗爱子之心的父亲。
傅雷是这样的荣辱不惊、得失泰然,以至于使我看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修养,让我从中悟出了人生真谛。傅雷像是一位活在书中的父亲,苦口婆心地教育着我。在傅雷那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嘱咐忠使我对这说不尽的人生有了更多启发与更高的见解。在傅雷强大的影响下,我开始纠正自己一意孤行的思想、约束自己的方方面面。在傅雷的.教诲下。我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了,并且越来越认真、用心的生活了。我非常感谢这位使我心胸变得更加宽广和让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正气凛然的大师。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便如同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交流,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它能使你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也能使你的思想觉悟变得更高一层,甚至能影响你的一生。《傅雷家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名著,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一定会跟我一样受益匪浅,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启迪与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