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08-31 12:26:11
大班社会教案7篇(优选)

大班社会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理解和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让幼儿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过程:

一、分组游戏《瓶中的小球》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预测结果:A.所有小组都失败B.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1.针对预测:A.引导幼儿讨论: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小球不能顺利的拉出来?

B.鼓励幼儿说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归纳好办法。

2.再次进行游戏,体会秩序的重要性。

二、出示排队幻灯片。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说一说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三、观看flash《汽车站的故事》

1.观看flash动画(上)说一说flash宝宝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一起想出好办法来帮助flash宝宝。

2.观看flash动画(下)通过成功帮助flash宝宝使幼儿感受排队的重要性。

四、知道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

1.提问幼儿为什么11日定为排队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观看课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和排队日标志。

五、游戏《找错改错》

指出并改正图中小朋友的错误做法,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深化排队的重要性。

六、争当排队日小志愿者。

情景体验:在领取排队日徽章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觉的去进行排队,内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七、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排队的要点和规则教师进行单一的说教,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故事情境和游戏中,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了排队飞行和集体排队运食物的乐趣,游戏中孩子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一个违反规则的,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个个意犹未尽的感觉,可见游戏的魅力所在,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主性发挥的更充分些,但小班幼儿相对来说有点儿难。

小百科:排队,指呈现整齐的线形排列。如:排队等待检查。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带领弟弟妹妹一同游戏。

2.在交往、活动过程中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3.增强责任心,感受当哥哥姐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与小班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接触,并两两结伴。

2.可以选择室外场地或者大型活动室进行,皮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布块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两条由障碍物搭成的小路。

3.奖品:小贴纸、小花或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皮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球,看一看谁和弟弟妹妹玩得最开心。你有哪些方法玩球?幼儿说说自己想到的玩球的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带领弟弟妹妹玩球。

幼儿带领弟弟妹妹在场地上自由玩球。

教师:你是怎样和弟弟妹妹玩球的?你对他(她)说了什么?你们玩得开心吗?

幼儿说说自己玩球的过程。

3.教师指导幼儿教弟弟妹妹玩"运小猪"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讲解游戏的'玩法:把皮球当作一只胖胖的小猪,两个好朋友用一块布共同运小猪,看谁运得稳。

幼儿尝试教弟弟妹妹玩"运小猪"的游戏。教师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和弟弟妹妹交往。

教师:你们是怎样"运小猪"的?"小猪"掉下来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弟弟妹妹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小班的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弟弟妹妹会玩"运小猪"的游戏了,哥哥姐 姐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教弟弟妹妹一同运小猪遇到困难时,提醒弟弟妹妹和自己共同解决。

4.教师组织幼儿玩"运小猪过障碍"的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绕障碍物运小猪",如绕过椅子、绕过塑料圈等。

当哥哥姐姐的幼儿给完成任务的弟弟妹妹发奖品。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快速运小猪"比赛,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你们以后还想教弟弟妹妹玩哪些游戏?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大带小"活动,内容可以选择一些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例如带弟弟妹妹玩大型运动器械,进行角色游戏,玩搭积木,进行种植活动等。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目标

1、了解龙的由来,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练习舞龙,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环境与材料

准备

1、幼儿搜集有关龙的故事

2、舞龙的录象、饮料筒或布做的龙

3、教学挂图〈龙〉、〈健康-社会〉P2-3

一次备课

1、说说印象中的龙

--你见过龙吗?龙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龙的样子。

--幼儿欣赏挂图和画册〈龙〉,请幼儿说一说图中龙的样子,龙的各个部位都像什么。

2、听一听龙的由来

--启发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讲解龙的由来,让幼儿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欣赏舞龙表演

--放有关舞龙表演的录象,幼儿欣赏。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演者是如何舞龙的。

4、练习舞龙

--幼儿自由组合分成4人一组,并协商分配好舞龙的角色。然后自由尝试舞龙。

--让舞龙配合最好的一组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让幼儿懂得合作的团队意识。

活动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龙的传人》。我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围绕“质疑、解难,读书、感悟,讨论、交流”展开教学,通过听歌导入,图片展示 ……此处隐藏3583个字……儿向同伴介绍美食名称、味道和制作材料等)

二、交流讨论调查表:《好吃的`客家美食》

师:刚才,我们看见了许多客家美食,小朋友知道还有很多客家美食没有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小朋友们都做过调查了。下面就请小朋友把你调查表里的小秘密告诉自己的小伙伴吧!

1、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做的《好吃的客家美食》的调查表,同时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调查内容。

2、幼儿同伴间互相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三、品客家美食

1、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实物——客家美食。

2、幼儿互相分享客家美食。

3、幼儿分享结束后进行集体讨论:你吃了什么美食?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客家美食?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四、教师向幼儿展示“客家美食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师:小朋友知道老师爱吃的客家美食是什么吗?下面,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来看看吧!

1、幼儿集体欣赏多媒体课件:包艾米果、做烫皮、打黄元米(重点引导幼儿看大家合作打米果的场景)、做荷包肉、炸鱼粑。

2、幼儿讨论:你们看见了老师喜欢吃的客家美食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看见大人做这些美食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吃的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是我们这里才有的美食,是客家美食;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不仅很勤劳还很聪明,制作了这么多的美食。小朋友想学会做这些美食吗?(想)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做客家美食的材料,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五、延伸活动:制作客家美食。

1、带领幼儿看各组材料,并向幼儿介绍材料。

2、讨论:这些分别是做什么的材料?(打黄元米果、包艾米果、做荷包肉)怎样做?你想做什么美食?

3、幼儿自由分成三组制作客家美食:打黄元米果、包艾米果、做荷包肉。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斑鸠调》)

4、教师利用摄像机把幼儿制作客家美食的过程全部真实自然地进行拍摄。活动结束后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网站的班级频道观看“活动掠影”一栏“我们会做客家美食啦”。

教学反思:

幼儿生活在这么一个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对客家美食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浓厚的兴趣,这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提供了保证。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播放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客家美食图片,演示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投影仪放映幼儿的《好吃的客家美食》调查表;加上播放典型客家风格的音乐);这些多媒体的手段不仅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客家美食的丰富多样,更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深深地吸引幼儿饶有兴致地参与到其中;另外,老师拍摄幼儿制作的全过程并在活动结束后邀请家长一起观看录像,不仅让家长了解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时促进了家园联系及亲子关系的加深。活动的组织通过收集资料,填写调查表、欣赏、讨论、品尝、制作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对客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了客家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品质,同时激发了幼儿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这些活动很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地,较系统地感知了客家美食的美味和丰富多样性。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感知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讲述的过程中,体会大老虎和小老虎之间的爱。

2、乐于参与活动,感受爱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故事PPT,人手一份小老虎的操作材料、操作图三张(虎爸爸虎妈妈关于爱的归纳、小老虎爱的归纳、爱是相互的)

三、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导幼儿交流对“爱”的`已有经验。

(1)出示PPT1“爱心图”,提问:这表示什么?爱是什么?

(2)小结:爱就是可以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爱是相互的。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老虎家爱的故事,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小老虎家发生了哪些爱的故事呢?

2、观察、讨论、讲述故事情节一,从中感知理解故事中老虎爸爸妈妈对小老虎的爱就是给它吃,就是关心它,照顾它。

(1)出示PPT2,提问:这是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老虎,猜猜它在哪里呢?

(2)出示PPT3、PPT4,提问:瞧,虎爸爸虎妈妈可忙了,他们会忙些什么呢?

(3)虎宝宝出生后,虎爸爸、虎妈妈真忙碌,真辛苦,可他们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原来爱就是给它吃,关心它、照顾它。(出示归纳图一)

3、观察、讨论、讲述故事情节二,从中感知理解故事中老虎爸爸妈妈对小老虎的爱就是一种愿望,有时也会吵架。

这会儿虎爸爸又去忙什么了呢?(老虎爸爸可高兴了---这只小老虎也不例外),提问:什么叫与众不同?

(1)出示PPT5、PPT6,(讲故事:虎妈妈可不乐意---就画横条纹),提问:虎爸爸虎妈妈为此吵了起来,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呢?

(2)小结:虽然他们吵架,想法不一样,但都表示爱小老虎。其实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会是一种愿望,有时还会吵架。(在归纳图一上展示心愿卡)

4、通过自主操作和观察讲述小老虎的条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小老虎爱的意义。

(1)爸爸妈妈爱小老虎,那小老虎爱它的爸爸妈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PPT6听故事(小老虎好难过----可怎么办呀),大家为小老虎想想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不吵架呢?

(2)继续故事,(小老虎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自己身上画起了条纹),提问:小老虎准备画条纹,它会怎么画呢?

(3)幼儿讨论后自主绘画,画完后交流,重点说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

(4)出示PPT7:故事中的虎宝宝把自己画成了什么样?

(5)虎爸爸和虎妈妈看到了小老虎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6)虎爸爸虎妈妈还会吵吗?为什么?

(7)小结:原来虎宝宝因为爱爸爸妈妈所以给自己画上了方格子,真是一只聪明懂事有爱心的小老虎(出示归纳图二“爱心”),他既满足了爸爸的愿望,又满足了***愿望,爸爸妈妈真开心。那在学校里小伙伴们会喜欢它吗?

5、讲述故事结尾,感知大家对小老虎的爱。

(1)出示PPT8、PPT9,讲故事,提问:在方格子上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小结:爱可以大家在一起玩游戏。

(2)出示PPT10、PPT11,讲故事,提问:下雨了,发生了什么事?虎爸爸、虎妈妈和其他所有人还会爱小老虎吗?你们还会爱小老虎吗?为什么?

(3)小结:虎爸爸虎妈妈和大家爱的不仅仅是他身上的方格子,更爱他的聪明懂事,爱他的为爸爸妈妈、为他人着想的一颗爱心。所以我们说,爱是相互的,你爱我,我也爱你。(出示归纳图三“两颗爱心”)

6、结束延伸: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大班社会教案7篇(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