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09 16:52:09
语文教案7篇(经典)

语文教案7篇(经典)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

(学生交流有关包公的资料,一学生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板书几个引领学生学习全文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审驴? 怎样审驴? 结果怎么样?)

2.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后,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做提纲笔记,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将故事的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板书: 换驴 ------- 审驴 -------- 得驴

三、自学释疑

1.疑问一:为什么审驴?

(引导学生略读这一部分。)

(1)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

(毛色发亮;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毛色难看;惊慌失措)

(2)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3)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

2.疑问二:怎样审驴?

(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3~9自然段。

(2)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

(3)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2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③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④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此处隐藏1893个字……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6、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7、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也可通过课件展示)

8、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三、吃花生,学生字

过渡: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四、写字指导“生”

过渡: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学生练习、评价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最后你想送给小松鼠一句什么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正确书写并记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萧伯纳是不是骄傲,为什么

过程与方法:学生进行各种形式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著名的人物。板书:萧伯纳

2,教师介绍萧伯纳的简要情况。

3,出示: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戏剧家常对人说:"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就是一位小姑娘给我的启迪。"想知道关于他与小姑娘的故事吗

初读感知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思考:萧伯纳在国外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高兴地和小女孩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让小女孩告诉她的妈妈:"

。"小女孩让萧伯纳告诉他的妈妈"

2,学习生字:伶俐普

精度感悟阶段:

三,学习课文,感情朗读。

1,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萧伯纳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2,你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吗读句子,学生体会朗读。

3,学习课文2—5节。

(1)萧伯纳和小姑娘分别时各是怎么说的`出示2,3节。

②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认为萧伯纳骄傲吗为什么学生再次读文,找依据说理由。

③和萧伯纳对比,你觉得小姑娘怎么样说说理由。

④指对话。萧伯纳幽默和亲切,小女孩天真,可爱。

(2)萧伯纳听了小女孩的话愣住了,他在想些什么

(3)再读第5节。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背诵。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读生字,词语。

2,小女孩让举世闻名的萧伯纳受到了启迪,多聪明呀!如果你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回家后会和妈妈说些什么

3,指导写字。

(1)出示:作,岁,圆,师,合,名

(2)重点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课后向生活延伸:读童年书架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孙悟空、脑血栓、血浆、编故事、慑子、恭恭敬敬"等词语。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儿童歌曲《孙悟空},配以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画面。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那么,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一一《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板书课题: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2.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

"栓"是左右结构,左边"木"的最后一画是"..",不是"~"。

"慑"是左右结构,右上边是"耳",右下边是"双"。

"液"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写成"小"。

(3)学生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再指名开火车头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小孙悟空"神通广大?

(因为它治好了爷爷的`病)

3.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爷爷得的是什么病?(脑血栓)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脑血栓的资料)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好病的?(及时清理了堵塞脑血管的隶奇主桨

.教师小结。

"小孙悟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7篇(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