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0 08:00:06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10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难点:

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教学重难点

交流、总结本单元的阅读收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在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仿写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赋予它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

学生开头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参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习撰写倡议书。

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4、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

教学过程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生:我认为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

(生:我觉得应该按我们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那儿,再到哪儿。一一写出来。)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此处隐藏9690个字……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

抓重点词理解,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4、学生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看松鼠做巢

表演 高空走树枝 无伞降落

提供帮助

做巢

松鼠 锲而不舍找落叶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2、本课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我”是谁?他为什么自己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想上述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同桌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朗读展示:

分段朗读课文(可以指名读、男女生读),引导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准确,重点指导:

“室、宁、愣、青、掌”的读音。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利用字卡进行不同方式的练读。

2、老师说字,学生快速摆出生字卡,读一读。

3、认读要写的字,提出难写的字,小组讨论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经验和写字要注意的问题。

5、练习写字:

⑴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范写不容易写好的字。如,“员”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班”的第四笔是提,最后一笔四横。重点指导写“校、教、班”三个字。

⑵认真描写一个,临写一个。

⑶对照范字检查,利用投影仪评议、改正,再临写一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完成课后的句式练习。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读自悟。

⑵小组讨论你又读懂了什么?从“静悄悄的.”、“愣住了”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小组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该怎样读才能把体会到的意思读出来。

⑷结合看图,自由练读王宁的话和老师的话,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⑸模拟再现课堂情境,分角色表演朗读。评出最佳王宁和最佳老师。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师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⑵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

⑶展示读全文,先在小组里展示,再请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三、拓展活动

说说你对王宁的做法怎么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