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24 16:52:11
中班教案实用[8篇]

中班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跳音的唱法。

3.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附点音符和跳音的正确演唱。

活动准备:

图谱PPT、棉桃等小图片一套、歌曲的音乐、事先对棉桃等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发声练习(尝试一口气唱完一句不换气,为下面的歌曲做铺垫)

2.边打节奏边练习发声(X·X X| X·X X|X X|X -|)

3.这个叫附点节奏,我们再来听另外一种附点节奏,听听它跟刚才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X·XX|X X X X|)

二.学唱歌曲

1.引出主题师:秋天到了,好多农作物都成熟了,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种,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没开的棉桃图片)这叫棉桃,因为它没开的时候就像桃子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棉桃!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名称叫做《秋天多么美》,听一听里面的棉桃是怎么样的'?

2.理解、学唱歌曲

(1).熟悉、理解歌曲(老师清唱第一段)师:这首歌曲的名称叫什么?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棉桃姐姐是什么样的表情?(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把描述棉套的几句话唱一唱)歌曲里面重复在唱的是哪一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来来来来"是在叫大家都来发现秋天的美)

(2).熟悉歌曲节奏师:刚刚我们拍了两个节奏,大家还记得是怎么拍的吗?请一个小朋友来把第一个节奏来拍一拍(然后全体小朋友一起拍,教师可以边拍节奏,边唱,第二个节奏同上)师:现在,我们按着这个节奏,来一起把歌词念一遍。

(3).学唱歌曲(出示图谱PPT)教师清唱,幼儿跟唱两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拍手跟唱)学唱跳音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图谱,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个叫跳音,要求我们唱这一句的时候,要用跳跃的声音来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跟着钢琴学唱两边(第一遍要求把跳音唱出来,第二遍要求怀着秋天多美好的感情来唱)

三.歌曲延伸

师:这首歌曲还有两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是在讲谁?(播放整首歌曲,要求第一段可以跟着唱,第二段、第三段要认真听) 师:第二段和第三段讲到了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出示图片稻花和高粱)关于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又会怎么样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水果有营养和吃水果的好处。

2.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体验与同伴分享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各带一种水果,教师提前洗净、切开,投影仪,肚子里装满水果的牛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1.出示肚子里装满水果的牛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牛的肚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果?还挤出了很多的水果牛奶?(让幼儿自由猜想)

2.在这头牛的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自主欣赏,通过投影仪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在一个长满各种果树的树林里,住着一头爱吃水果的牛,它住在哪里呢?(请幼儿用手指一指)

2.主人为了它好多好吃的,引导幼儿观察都有什么?苹果、草莓、香蕉等,请幼儿自由讲述水果的外形特征。

3.一天晚上,突然刮风了,它的主人怎么了?(动作表示)主人着凉了,(生病了,感冒了······)你能看出来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直打哆嗦、很冷、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4.邻居们也怎么了?那么小牛看见主人和他的邻居们都生病了,心里会怎么样?(很难过,很着急······动作表示)

5.爱吃水果的牛有没有生病呢?(没有)只有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为什么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因为它吃了很多有营养的水果,它的.身体很强壮,所以他就抵抗病菌入侵,身体健康,不生病)

6.主人生病了,爱吃水果的牛是怎么照顾主人的?它给主人喝了什么?请幼儿学说“请喝杯草莓牛奶吧!”······

7.喝了水果牛奶,大家的病怎么样了?(感冒好了)生病的邻居们也学着吃水果了,大家都变得怎么样了?(都成了爱吃水果的人)

四.讨论故事,让幼儿了解水果、牛奶营养奶,要多吃

1.爱吃水果的牛为什么不会生病?为什么爱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因为水果里有很多的营养,富含维生素,牛奶含钙量丰富,能够增强骨骼发育,预防感冒)

2.你们喜欢爱吃水果的牛马?为什么?

小结:这只爱吃水果的牛不仅爱吃水果,也愿意去照顾别人,当别人需要它的时候,还挤出好喝的水果牛奶给大家,喜欢帮助大家。

3.当我们家里人或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平时喜欢吃什么水果?味道怎么样?引导幼儿自由回答。

4.品尝自带水果,或者大家一起来分享水果。

五.活动延伸:

我们大家一起到区域活动里制作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桥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任何一个城市、村庄都有桥梁,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快捷和方便;它有着丰富的形态,有的柔美,有的庄严,有的轻巧,有的沉重,那流畅的线条、多变的构型,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它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孩子,每一种形状都蕴含着科学的原理,不论是材料的性质,还是造型里所运用的力学的道理,都可以用具体的形象来展示;同时,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那些关于桥的美好传说,更深刻地揭示了隐藏的意义—跨域障碍,连接沟渠,抵达彼此的心灵。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创设了轻松的活动情境,让幼儿自由画弯曲的物体,体验美术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感受拱桥美的行态和趣味。

2、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 ……此处隐藏1168个字……>孩子们对班级认真的观察能找出班级之间的不同,包括班级环境、同伴、老师的改变。从而使他们对新环境不再感觉陌生。

第一环节幼儿观察的很认真,对班级的每个角落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部分同伴也不同了,老师也不一样了,让幼儿直接很直接感觉现在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是应为自己长大一岁了,上中班了。 第二环节中,我以一种商量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商讨游戏和区角的设置。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幼儿对计算区、语言区并不陌生,但提到科学区、建构区,他们不理解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将这类区域放置何处。 最后环节幼儿回答的很好,哪些地方还缺材料的,他们都知道回家去收集。

整个活动下来,第二个环节上的最吃力,幼儿对区域放置没有一点意见,一个问题提出来,基本上下面没有一点声音。我认为这其中也有我们老师部分原因。应将区角划分讲的再儿童化一点,这样可能他们能接受一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对唱形式演唱歌曲。

2、喜欢参与演唱活动,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

3、能够用乐器进行伴奏。

活动准备:

1、音乐:CD4—8《小小鸭》

2、乐器:舞板人手1个

3、学具:音乐游戏书4—P14、4—P15

4、律动光盘4—5《小小鸭》

活动过程:

一、音乐呼啦圈

1、情景导入

教师:“Teddy在森林里旅行,当他走到一个大大的湖边,突然听到了小鸭子们的哭声。于是急忙走过去询问,原来是它们和妈妈一起出来游泳,不小心迷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让我们一起帮小鸭子们找妈妈吧!”

2、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小小鸭》

二、音乐游戏盒

1、教师:“Teddy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要与小鸭子们一起玩对歌游戏,如果妈妈听到他们唱歌的声音,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宝宝了。我们一起来帮小鸭子们一起找妈妈好吗?”

2、学唱歌曲《小小鸭》

(1)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X X X │ X 0 │ X X X │ X 0 │ X X X │ X 0 │

小小 鸭 , 嘎 ; 扁嘴 巴 , 嘎 ; 水里 游 ,嘎 ;

X X X │ X 0‖

找妈 妈 , 嘎 。

(2)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要求: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做左右摇摆的动作;当念到“嘎”时,双手做小鸭的嘴状。

3、歌曲对唱游戏。

(1)师生对唱。教师和幼儿分成两组,边演唱边做动作。教师说唱前半句歌词,幼儿接“嘎”。幼儿熟练对唱的方法后,教师与幼儿呼唤歌词继续游戏。

(2)分组对唱。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对唱游戏。一组幼儿唱前半句,另一组幼儿对唱“嘎”。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呼唤歌词继续游戏。

4、乐器对唱游戏

(1)请幼儿依次将乐器传递下去

(2)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用舞板为音乐伴奏。

(3)乐器对唱。讲幼儿分成两组,引导幼儿分别用两种演奏方式参与乐器对唱游戏。第一组幼儿一边唱前半句歌词一边用拇指、食指捏舞板的演奏方式为其伴奏;第二组幼儿一边唱“嘎”一边用舞板放在手心,另一只手去拍的演奏方式为其伴奏。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呼唤演奏方法继续游戏。

(4)引导幼儿有序地将乐器放回去。

5、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们,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小鸭子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出去跳舞庆祝他们的相聚吧!”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筷子、勺子、吸铁石能从米中取出小铁珠,感受吸铁石给米中取物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萌发进一步探索吸铁石的秘密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铁珠。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再准备每组一个空盆子。

3、教师准备二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来偷吃米,还把许多的小铁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铁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幼儿自由说说取小铁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铁石,猜一猜,这些工具能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2、出示统计表(一),介绍记录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师说明要求:每人选一样工具,把取出来的小铁珠放在空盆子里。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小铁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取物,并记录(记录在相应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

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

3、什么工具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四、取铁珠比赛。

1、每人取一样工具,不能换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铁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看谁取的小铁珠多,老师喊停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记录结果,数小铁珠的个数,在记录(二)中填写。

3、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吸铁石又快又方便。

【活动延伸】

吸铁石有这么大的本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下次再来讨论。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学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空脸盆(放入活鱼)若干,周围摆放盛水的`脸盆若干。

2.海绵、布条、绉纸、白纸、水彩笔芯、粉笔、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观察记录表,课件。 过程: 一、救小鱼 引导幼儿想办法给缺水的鱼送水,激发幼儿对材料吸水现象的兴趣。

活动过程

1.一一介绍操作材料,提问:你们觉得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2.幼儿分组实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说这些材料都有什么变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儿一起总结操作过程,使他们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导幼儿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观看课件 播放大树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课件,幼儿观察植物吸水现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茎来吸收水分的。

记录、交流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打“、/”或“×”)记录,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教案实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