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1-01 14:39:07
(精选)实用的中班教案10篇

(精选)实用的中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小青蛙跳荷叶

活动目标:

1、练习单双脚跳,学习单双脚交替跳的基本动作。

2、训练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场地:无障碍活动场地;

材料:小荷叶垫若干,大荷叶垫若干、大垫子3块、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带幼儿做准备活动,重点做好腿部准备动作,单脚跳、双脚跳的动作加入到准备活动中进行练习播放背景音乐:按游戏场景做动作:青蛙起床打打哈欠、动动脑袋、伸伸懒腰、游游泳(前后摆动手臂)、骑骑自行车(双手握拳腰间双腿成自行车状)、变身小弹簧、切水果。

二、出示荷叶垫,引导幼儿探索荷叶垫的各种玩法。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变身了什么小动物啊?小青蛙喜欢怎么跳?今天我们就要变身小青蛙来玩游戏"。

(2)师: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荷叶垫可以怎么跳?每个小朋友找一个地方,自己跳一跳荷叶垫。

(3)教师请小朋友分享不同的跳法;

(4)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也可以三个小朋友或者更多的小朋友一起探索一下,你们的荷叶垫可以怎么跳?

(5)请个别队伍的幼儿示范自己的跳法,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教师讲解示范单、双脚跳的动作及要领。

(1)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跳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跳的。

(2)请幼儿示范单双脚交替向前跳。

(3)请幼儿看教师示范单、双脚跳。

四、集体练习单、双脚跳,学习单、双脚交替向前跳。

(1)教师带幼儿反复练习,进行个别指导。

分成3组,请幼儿练习。(荷叶垫成现单个、单个、单个、的依次排列,引导幼儿单脚正面、侧面跳过;加大难度呈现双个、双个、双个的`排列,引导幼儿双脚分开连续向前跳;再次提升难度,呈现单个、双个、单个的依次排列,引导幼儿单脚、双脚跳,也可以双脚合拢、分开跳,也可以采取单个垫子蹲,双个垫子站跳的方式通过)

五、开展小组捕捉害虫的游戏。

(1)间隔摆放荷叶垫,单脚踩在荷叶垫跨跳上岸。

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单脚、双脚跳荷叶垫,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下小青蛙们学习的本领怎么样?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六、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一)在本次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心情怎样?

(二)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表扬认真练习不偷懒的幼儿。

七、做腿部放松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进行是幼儿刚刚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设计活动时,使整个环节设置利用情景,提高幼儿的兴趣,音乐选择贴合主题,较为完整,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地去尝试跳荷叶。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清楚讲述图片内容,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认真倾听与大胆讲述的习惯。

3、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大挂图4套,幼儿两人一张小图片,空罐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空罐头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组图片讲的就是关于这个空罐头的。

二、幼儿自由观察、讲述图片。指导语:请你们看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1、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2、交流:你看到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三、逐幅观察,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想象。

1、欣赏图(1)引导幼儿想象:小猴为什么扔空罐头?

2、欣赏图(2)重点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猪,启发幼儿想像:小猪被砸到后会怎样?

3、欣赏图(3)提问: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欣赏图(4)提问: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

四、幼儿结合小图片,自由结伴讲述。

五、完整讲述。

六、组织幼儿讨论:

1、小动物谁做得比较好,谁不好?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乱扔空罐头会怎样?如果你看到空罐头,你会怎么做?

思品教育:不能乱扔垃圾。

七、延伸活动:“有趣的空罐头”。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巩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名称,能正确辨别水果的颜色,如:紫紫的葡萄,红红的苹果等。

2.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图,能完整地说一句话,如:“我用红红的苹果做娃娃的脸”。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根据图片大胆地说话,能完整地表达一句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空间准备 幼儿座位成弧形排列,操作台呈框式置于活动室四周。

物质准备 水果娃娃贴画一幅,水果贴片若干,毛毛虫玩具一个,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毛毛虫果园丰收了)老师引导:孩子们,毛毛虫果园丰收了,它邀请咱们一起去玩耍,你们想去吗?(想)带领孩子们观察图片,提问:1.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2.说说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用“红红的苹果”说一说。

二、 故事导入说话练习。

老师躲在毛毛虫后面,模仿毛毛虫讲它给孩子们制作礼物(水果娃娃贴图)的过程,老师边讲述边做礼物,最后把礼物呈现给孩子们。

提出任务:毛毛虫想把礼物送给能用一句完整地话描述娃娃的孩子,咱们先听听毛毛虫是怎么描述水果娃娃的。(幼儿倾听,录音呈现句子)

“我用红红的苹果做娃娃的.脸。”

“我用黄黄的香蕉做娃娃的嘴。”

“我用紫紫的葡萄做娃娃的头发。”

幼儿自由说,老师引导,帮助困哪的孩子(说悄悄话让孩子复述,让小朋友帮助等)。

三、 制作水果娃娃

老师:毛毛虫告诉我,孩子们已经会说完整地话,它很 ……此处隐藏3229个字……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包括摄取、消化、吸收和体内利用等。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这是中班主题活动《爬呀爬》之“会爬的动物”中衍生出的一个绘画活动。自从教室里投放了“蚂蚁工坊”以后,孩子们天天趴在那观察、喂食、讨论……看到它们整天忙碌的样子,大家想到了勤奋、团结,看到它们用触角“说话”,大家又感到“神秘”,小小蚂蚁的吃喝拉撒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所以本次活动以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易于激发幼儿内在情感的“快乐的小蚂蚁”为内容,旨在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对蚂蚁的认知和感受。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2、大胆想象,尝试画出蚂蚁的`各种动态,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3、通过绘画,感受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有观察蚂蚁的经验。

2、蚂蚁照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感知蚂蚁的外形特征。

出示“蚂蚁工坊”里放大的蚂蚁照片。

1、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从外形、动作等感知蚂蚁)

2、谁来介绍一下它可爱的外形?

二、视频欣赏——体会蚂蚁的动态。

播放“蚂蚁搬豆”视频,最后将各种动态不一的蚂蚁定格。

(1)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2)谁来学学蚂蚁的动作?

三、游戏铺垫——模仿、观察蚂蚁动态。

游戏: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

(1)请幼儿找朋友商量好表演蚂蚁快乐的动态,最后定格。

(2)其他人仔细观察动态和表情,猜猜蚂蚁在干什么?

四、作品创作——表现快乐的蚂蚁。

幼儿通过回忆与想象创作蚂蚁快乐的生活情境。

五、欣赏——讲讲我的蚂蚁故事。

请幼儿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会快乐的情绪。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 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线的特点。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不是)什么地方不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线的特点。他们的样子怎样?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象什么?不同的线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哪一种线最容易断?哪一种线最不容易断?你是怎么知道哪根线硬、哪根线软的?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3、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 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 讨论线的作用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线可以玩游戏,那么我们就用最粗的线――绳子,来玩游戏。可以 玩哪些游戏呢?我们休息一下再来尝试,好吗?

五、结束活动:我们一起去外面和好朋友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六、活动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寻找并记录一件有线的物品,说说物品上的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倾听者,也是指导者,适时地点拨和引导,能起到推动和引导的作用,而幼儿才是主体。幼儿主体性表现得不足或过甚,都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中班孩子的思维是直观而又简单的,他们在表现事物的过程中,抓住的是它们明显的特征,而不会考虑很多。我想作为老师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理解、去给予,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他们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尊重、肯定对于孩子来说是更重要的。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沙雕

2、玩沙工具,沙池。

活动过程

一、欣赏:沙雕 1、教师:小朋友图片上展现的是一个古战场,还有许许多多的士兵。

(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2、你们在这幅图上发现什么了吗?这个古城堡是用什么建成的?

(让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结:这个古城堡是用沙子建成的,我们叫它沙雕,是一种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二、组织幼儿玩沙

1、老师也很西化玩沙子,你们喜欢玩沙子吗?

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沙池,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和沙子做好玩的游戏,高兴吗?

2、筛一筛

(1)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2)我们要用篮子去装沙子,你会有什么发现,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待会儿告诉大家

(提醒幼儿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3)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鼓励幼儿想办法,然后实践想到的办法)

3、踩一踩

(1)请幼儿去踩一踩沙子。

提问: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留下脚印呢?

(2)引导幼儿把沙子用小铁锨拍实,然后再踩上去,看看结果是什么样的?

4、搅一搅

(1)瞧!老师拿来了什么?(一桶水)

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我们用细棍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观察结果:沙子沉到水底,泥土混在水中。

三、幼儿自由玩沙子

鼓励幼儿在玩沙子时,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精选)实用的中班教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