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时间:2025-11-20 16:52:10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趣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检验活动:哪些物品连接在两条电线间也能使小灯泡发亮?

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学生交流答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上。

(6)检测其他物体。

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打开我们带来的导体或绝缘体,分析推测各种材料的作用。

2、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四、拓展延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以少先队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教育大家都来安全用电,好吗?

2、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2

课题:(内容)

导体与绝缘体

课型:(课时)

第1课时

策划者:xxx

审核者:

导学者:

学习时间:

学习者:

学生:

班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学习重点:

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学习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插头等。

激趣明标: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

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

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预习教科书第11~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

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

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合作展示

学生展示、交流,然后分组试验检测身边的物体。

(一)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第1题时,板书:容易让电路通过(容易导电)、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导电)。

学生交流第3题时,出示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

(1)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

(2)检验电路检测器。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检测灯泡是否发光。

(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二)分组试验

1、试验前老师温馨提示:

第一,要分工与合作。

第二,检测后的物体,容易导电的放在一个盒里,不容易导电的放在另一个盒里。

2、小组长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试验结果: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你们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把物体的图片贴在相应的集合里。)展示小组实验评价表。

当堂测试

一、基础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换批改。)

(一)填空题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2、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二)判断题1、橡皮是导体 ……此处隐藏20122个字……难点重点: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知道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

难点:尝试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做记录。

活动准备:

电池、电池盒、灯泡、曲别针、铁片、木棍、毛线、吸管、塑料圆片、椅子、

水杯、硬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昨天晚上乐乐在家里看书,突然电灯冒了一团烟然后就不亮了,原来是灯泡坏了,还好家里有备用的灯泡,秘秘拿起灯泡直接就去安装,突然有一阵麻麻的感觉,然后它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它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了,回想刚刚发生的事情秘秘好害怕。医生告诉秘秘,如果家里灯泡等电器坏了需要更换时,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一定要带上绝缘的手套或关掉电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绝缘的物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吧!

二、操作过程:

第一环节:组装电路

小朋友根据材料袋中得到材料组装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吧!操作环节:

1.首先认识电池,知道电池分为正负极,正极是凸起来的小包就像戴了顶小帽子一样,负极平平的就像小屁股一样。

2.要如何放进电池盒里呢?(图一)

观察电池盒里面有一端是带有弹簧的,我们要将电池像小屁股一样的.负极放到弹簧椅子上,用力一压就将电池放进电池盒里了。

3.接下来我们用小夹子夹住灯泡,灯泡就会亮了起来。

(图二)

当灯泡没有亮起来时检查以下几项:

1、电池是否放反了

2、灯泡与灯泡座是否拧紧了

3、动一动小夹子是不是没有夹紧

(图一)(图二)(图三)

第二环节:探索导体与绝缘体(图三)

1.出示曲别针、铁片、木棍、毛线、吸管图片,提问:猜一猜:连接哪些物品能让灯泡亮起来呢?请你们来试一试吧,请在能让灯泡亮起来的物品后面画上"",不能让灯泡亮起来的物品后面画上“×”。(出示操作单1)

2.验证

3.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使电流顺利通过并使灯泡亮起来的就是导体,许多金属如金、银、铜、铁都是导体;不能够使电流顺利通过,同时灯泡不能亮起来的就是绝缘体;如木头、塑料、橡胶、金刚石等都是绝缘体。

操作单1操作单2

三、拓展活动:

1.出示椅子、水杯、硬币、彩色圆片等物品图片,提问:请你猜一猜以下这些物品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出示操作单2)

2.请小朋友试一试吧!

3.班级还有哪些物体是导体呢?请你来找一找吧!(幼儿自由探索)四、小结:一般的电工用的工具都是有绝缘的功能,例如:钳子、螺丝

刀、电笔、锤子等等,它们绝缘的部分大都是橡胶、胶皮、塑料和木头。

五、延伸活动:

你家里还有哪些导体呢?请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找一找,明天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总结:

我们通常把导电、导热性差的材料如金刚石、人工晶体、琥珀、陶瓷、橡胶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导热都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安全用电常识,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