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案

时间:2025-11-22 19:05:11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说新语》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三、课文导语: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 ……此处隐藏21696个字……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六、布置作业:背诵短文。

第二课时

一、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友、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二、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三、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文意。

去: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五、课堂小结:略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课下搜集整理关于“信”“礼”的名言警句,感受其美好的品德。

《世说新语》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的看法。

四、以这两则小短文为例,简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五、作业: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教后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