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7篇[集合]](https://img.jihtu.com/upload/1643.jpg)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7篇[集合]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1《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故事围绕汤姆·索亚和一群孩子追求自由生活和冒险展开,成功塑造了汤姆这个聪明机智、调皮捣蛋又勇于冒险的孩子形象。笔调快活温和,语言诙谐幽默,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为教材中的名著选段课文,本文“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无疑是一种创新。作为一篇编排独特的略读课文,本课导读要摒弃精到的讲解,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故事情节与汤姆·索亚一起历险,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读封面,期待“历险”
解读:一部小说的封面应该包含丰富的信息,比如作品的名称、作者的姓名,以及与某个精彩情节相映照的插图等等。拿到一部小说,读者也往往是首先被封面吸引,并通过读封面初步感知作品,产生阅读期待。因此,有效的名著导读,用好封面是第一步。
策略:这部小说的译本很多,老师应该选择封面构图醒目、主题鲜明的译本,让学生第一眼看到原著时眼睛就一亮:哇,这本书一定非常有意思,我真想赶快读一读!从而迅速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学时老师可以出示原著,让学生说说从封面上读出了哪些信息,再猜想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经历了怎样的危险。
二、读梗概,走进“历险”
解读:课文首先呈现了故事的梗概,十几万字的`小说被浓缩成寥寥百字,对人物、情节和环境都进行了高度概括性的介绍,且字里行间处处潜藏着动人的悬念。这一编排,是为了让学生抓住关键,整体把握名著的内容、故事的进展和结构,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浏览、了解事件梗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高年级阅读目标。
策略:通过读封面,学生已经具备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候老师抛出问题: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在三分钟之内读完这本书,并大致了解汤姆经历了怎样的危险?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阅读整部作品时,浏览前言或梗概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把握主要内容和结构,同时也能引发我们产生更多的疑问,期待在作品中获得答案。
故事梗概的导读环节可以这样设计:首次速读,试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梗概后的感受→二次浏览,用小瓣题概括汤姆的五次历险→再次浏览,从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找出情节之间互相矛盾的地方或自己的疑问,在课文边上作批注→交流,体会梗概部分语言的凝练与结构的完整,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惊险。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想与汤姆一起历险的热情,为后面的阅读作铺垫。
三、读片段,感受“历险”
解读:第二部分是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梗概中不足百字的内容,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却能展开如此丰富细腻的情节,刻画出如此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个片段中,波莉姨妈和撒切尔太太的悲痛绝望,笼罩在小镇上空的悲痛、凄惨的阴影,都因为汤姆、贝琪出人意料地回来而烟消云散,悲与喜的强烈反衬使故事充满了喜剧气氛;而这次历险情节是以汤姆夸张与吹嘘来呈现的,一连串的“如何”再现了曲折的情节,把汤姆刻画得淋漓尽致,小主人公顽劣却又不失勇敢智慧的形象跃然纸上;法官为了避免其他孩子去山洞探险,找人把山洞封住,却歪打正着地把真正的强盗乔埃困在了洞中,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把这个详写的片段和略写的梗概对照起来读,不由得让人折服于作家敏锐的观察和传神的语言,感受到这部经典的语言魅力,这也正是编者的编排意图所在。
策略:老师可以用“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情节”作为话题来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浏览精彩片段,了解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出这个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对照梗概中的悬念自由阅读片段,关注、感受汤姆的此次历险。
引导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对作品的兴趣点不同,对情节的感知也不同,只要能通过把握情节,品味出作品语言的精妙、行文的巧妙、人物特点即可。
四、读原著,深入“历险”
解读:读梗概,等于是让学生跳出作品,站在风景的高处看全貌,形成整体印象;读片段,则相当于把学生引到某一处风景,指导他们细细观赏,感受风景的特色。但是,完整的风景是怎样的?欣赏风景的过程体验是怎样的?还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走一遭才行。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原著,跟随主人公汤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种种危险,一起困惑,一起思考,一起成长。这才是真实有效的阅读。
策略:为了将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可以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比如:
1.聊名著:可以聊书中的人,谈谈对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谈其他你感兴趣的人物,还可以介绍人物特点,让其他同学来猜他是谁);可以聊书中的情节,说说最有意思的是哪些情节,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聊书中的环境,说说小说中哪些环境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2.学表达:可以围绕“在这部小说里,你找到了你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吗?你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话题,就整部作品或某个章节写读后感。也可以小组合作,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改写成剧本并表演,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针对小说中没有写到的,而自己又很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补写。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十九纪前期的美国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的童年生活和冒险经历。其实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的中文版,当时只是觉得汤姆的童年生活好有趣,和自己的生活有很多不同。现在又重读这本书,又有了一点新的体会。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
这个小镇就像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对当时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我国当今社会的一点思考。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谁拥有了一个灿烂的童年,谁就拥有了全世界。
就像文中的主人公汤姆,毫无疑问的他拥有了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在回想我的小时候,虽然没有像汤姆的童年那样多姿多彩,虽然生活条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好,但也是有很多的有趣的回忆。那时候的大街上,总是有孩子们玩耍的身影,女孩子们聚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男孩子们丢沙包、踢皮球,或者去草丛里捉蚂蚱。
然而现在的街道上,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来来往往汽车越来越多,但孩子们玩耍的身影却越来越少了。我们现在的孩子,即使 ……此处隐藏7512个字……海盗梦",回到了镇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踪事件",就在此落下了帷幕。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这样的孩子:可以在学校的走廊上,看见几个嘻嘻哈哈的男孩打成一团,经常成为老师和家长们心里的一块石头。但是他们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汤姆虽然调皮捣蛋,但面对自己亲人对自己的`思念,他也忍不住哽咽了。身边的人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耐心的去开导他们,他们也会体会到亲人的用心良苦,也会被打动,最终还是会走入正途的。而且,我从汤姆身上获得的最大的就是:我明白了拥有快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笑对生活!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周围拥有快乐的人,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会以微笑以对,好象他们都好似没有什么伤心事。所以,我们要从生活的角落抓起,不要让微笑漏过每一个缝隙,这就会使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充实!《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马克·吐温所着的一篇巨作。
它以童真的文笔为我们所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冒险历程。主人公汤姆索亚正直勇敢,活泼好动,但十分淘气,常常因不愿受家人和老师的管教而逃学。放下书,我仿佛看到了我那掺杂着浓浓感受的回忆……汤姆受一个夜晚的刺激被姨母一气之下和伙伴哈克离家出走去当了“海盗”。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野外,他们虽有足够的自由,能力却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一方面受不了外面的风雨,另一方面思念着家人。这,就是他们所向往与追求的快乐吗?他们还是孩子,很快就后悔了这么做。他们悄悄地潜回了家,看到姨母不断地自责,如雨般的泪,难以言表的痛苦和辛酸慢慢在心中渗透、泛滥。他知道他错了,他多么想说一声“对不起”或“抱歉”。在姨母的沉睡中,他给了她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吻。在孩子们的葬礼上,一切都是虔诚的灰色。姐姐轻轻地抽泣还有贝姬捂着的脸颊,就连讨厌的锡?砸舶底缘拖铝送?…整个教堂,沉重的气息散布在各个角落。正当牧师先生宣读着祷告时,三个不速之客——汤姆、哈克、乔埃蔫头耷脑地闯了进来,使在场的人们都吃了一惊,汤姆不顾一切奔向姨母的怀抱。
在这熟悉的温暖中,汤姆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幸福,多少天不见的思念泉水般地悄悄涌上心头。汤姆回到了以往正常的生活,但他却无法忘掉那一个深夜。那一晚,他和好伙伴哈克去墓地“试胆量”,将一只死猫拎过去埋葬。“那是一个西部的老式的坟地,座落在离村子大约一英里的半山上”。墓地漆黑地不见一点儿光,行动自然也不像汤姆他们想象的那样迅速。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入耳中,他们有些慌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怎么可能会有人来?紧接着,他们便亲眼目睹了整件事情发生的经过,而那个杀了医生的罪犯乔,以醉酒的借口诬陷波特,却安然无事地和恐慌的波特一起逃走了。可怜了这两个男孩子,他们不敢出声,一动也不动,仿佛乔,随时都会转过身来对他们来一刀。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7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顽皮少年哈克贝利`费恩及汤姆的女朋友贝基`撒切尔的冒险故事,本书被认为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主人公汤姆聪明又淘气,不屑与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险精神,用不断的逃学和恶作剧来对枯燥的学校教育循规蹈矩的大人们表示反抗,汤姆虽然调皮,但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在危机降临的时侯,汤姆和他的顽皮小伙伴们却都能挺身而出,显示出他们思想善良的一面。
童年的世界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是一个调皮耍赖并可以尽情犯错误的年代,汤姆`索亚就尽情的享受着这个童年时代。汤姆逃学,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在汤姆看来,牧师除了唠叨以外对人是没有起到一点实际效果的。汤姆故意不回应老师的叫喊,并躲了起来,吃了满嘴的果酱,最后不幸被同学揭发,汤姆却能侥幸逃避了挨打,并揍了那个可恶的告密人。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又调皮的典型少年,他聪明,勇敢,正直,乐观并有一点叛逆,满脑子疯狂的想法。我以为马克`吐温非常好的刻画了一个人的美好童年样板。汤姆是具有勇敢的冒险精神的,这让他和多少疯狂的顽皮小伙伴去当上了“海盗”,但他们所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当上海盗是因为他们认为海盗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海上霸王”,这些都是孩子们向往的头衔,这些头衔所能赋予他们的'虚幻的权力,将使他们能够实现他们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正义感。
每一个天真的童年,在其思想精神支柱了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正义感。这使我们的童年对世界的判断标准就只有剩下好和坏了。童年里的故事,你可以是一个调皮任性,经常做恶作剧的人,但在童年正统的价值观中你却不可以去做一个坏人。不知你是不是还记得,在我们的童年游戏中,老是要有好人的角色(比如警察)和坏人的角色(比如小偷),差不多每一个天真的拥有强烈正义感的小家伙们都愿意去扮演那个好人的角色,并为本人所能担当的角色沾沾自喜,有极大的满足感。而那不幸的被选中为担当坏人角色的小家伙可能会耍无赖,拒绝担当坏人这个角色,并要求重新选择角色。也有一些呆木头在被选中做“坏人”后只能自怨自艾了。这些都足以表明在童年世界里正义感是一种多么坚定的人生信仰,正义从来都是童年世界里必需捍卫的东西。这点马克`吐温是坚信不移的。小说中汤姆和哈克目睹了一场血案,但因为害怕,两个都发了誓不说出来。在这里两颗幼小的心灵所遭受的恐惧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汤姆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但始终深埋在其心底的正义感,还是让他受到了良心的折磨。但孩子们的心灵是有其弱小的一面的,直至那件血案开审的时,汤姆和哈克又重新发了誓不泄露秘密。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出了凶手。马克`吐温还是维护了童年孩子的正义感,让汤姆再次成了大英雄。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虽然还只是一个顽皮的捣蛋鬼少年,可是其身上却有着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优秀品德。他正直,诚实,遇到困难镇定自若,冷静分析,并用于尝试处理问题。他对外界的事物老是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还大胆尝试,机智勇敢,向往自由,向往未来。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有欢乐,有梦想。汤姆也有着同龄孩子身上的特点:天真活泼,还爱打架。在呆板的生活中,除了要对付枯燥无味的功课,牧师虚伪的教条,还要躲避姨妈过于严厉的管教。虽然严格的外部教育环境表面上是为了汤姆好,但过多的教条只是作用于抹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汤姆和他的顽皮小伙伴们组成了海盗团,踏上了历险的征程。
汤姆!汤姆`索亚!这个马克`吐温先生笔下的小机灵鬼,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原汁原味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也许过了孩童时代就非常难再寻找,能让我们找到的,也只有一点点我而才会想起的儿时的甜蜜回忆。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年即使是艰苦的甚至是多灾多难的,你也可以从苦涩的岁月中回忆起小时做过的一件半件的傻事。哪位没在童年里做过傻事呢?回想起来你也会非常高兴的。
有人说:童年就像一壶甜酒,时隔越长,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己经长大的我们,被现实生活压抑得太久,但令我们欢呼雀跃的是,有人实现了我们梦想中的自由。汤姆`索亚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有快乐,美梦便会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出属于本人的一片天空,创造出属于本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