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集合9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生平为素材,除了高更的生平经历外,毛姆还赋予斯特里更为鲜明饱满更富有争议的人格。书中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月亮是什么,六便士又是什么?刘瑜先生在《送你一颗子弹》中有一句非常巧妙的话:月亮是艺术和理想,六便士是世俗价值观和欲念,这部作品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生活和艺术,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小说讲的是一位家庭美满、事业如日中天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步入中年后人生之路陡然一转,决绝地告别自己的事业、家庭和所有一切,流浪巴黎学画作画的故事。斯特里在异国他乡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但他并不是很在意,认为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足够了。他生了一场大病,德克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顾,他痊愈后抢走了恩人德克的妻子布兰奇,把这个本来温馨美满的家庭拆得七零八落之后又毫无留念地抛弃了布兰奇,致使她最后无法接受吞食草酸自杀。斯特里最后选择远离文明社会到与世隔绝的一个太平洋小岛上专心绘画,他与岛上的女子阿塔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杰作。但他在临死前,却嘱咐妻子把他的尸体和壁画一起用一把火烧掉,和自己的心血一起化为尘土。
这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诗与远方的故事,斯特里是真的不把功名利禄和外界的评判放在眼里,他在这份旷世奇作完成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满足,之后会不会被世人看见,能不能得到赞誉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的伟大在于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并且再也没有为六便士低过头。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是哪样就是哪样,人不仅要活着,还要生活。专心抬头追着月亮走也好,认真低下头捡地上的六便士也罢,边捡着六便士边抽空抬头看一眼月亮也好,你要有认清自我的勇气,也要给予自己去追寻真实所想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首先在我写之前我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但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缘分,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
这本书总体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本书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小部分来自于自己,大部分来自于别人的讲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是在伦敦一个证券公司做经纪人,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弃子,当“我”去帮其妻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斯特里克兰只想画画。而从这开始,有关这位画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开。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时候接受了斯特罗夫的帮助,在此期间却和斯特罗夫妻子布兰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抛弃,最后布兰奇自杀未遂但抑郁而终。在巴黎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去了马赛而后远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在这个岛上斯特里克兰靠救济维生,后经介绍与一个土著人结婚。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病,临死前他已双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画了满墙的壁画,并告诉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烧了,最后他倾其一生所画出来的杰作就这样被烧得一干二净。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的人,这一生,他过得贫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摆脱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锁,终于他最后把毕生所悟表现在临终前的壁画上,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就让妻子把它毁了,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独特之处。
斯特里克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负担,专心做好一件事而终有所成。而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许有些时候适当的放弃反而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高更,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引发作为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是追求位高权重,衣食无忧?还是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应该被否定。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天才不应该被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为我们的食粮引领我们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往沥青路面上浇水,一心以为劳作能使之长出百合花。
——毛姆
最开始拿起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它抽象的封面,亦不是它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般富有童话味道的书名,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毛姆。不得不说,听了太多他的故事,所以难免也想拜读一番他笔下的故事。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人读出的是自由与责任,有人读出的是非凡与平庸,而我读出的',是束缚与挣脱,以及带有绝望意味的自我解放。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故事的开始被作者评价为:一个有些木讷的男人,在仁慈的上帝安排下的生活中尽其本分。然后正是这个男人,抛弃了妻儿,先后去到巴黎的小酒馆和一个荒岛上学习画画和寻找灵感。在荒岛上,他拥有了另一个妻子与两个孩子,也创造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非凡画作。然而,他的一生,仍旧令人唏嘘,他的冷漠,也同样令人发指。他似乎是没有爱的,当然,对画画除外。
有人说斯特里克兰的原形就是大画家高更,这样的推论我们无法鉴定它的真伪,但是很显然,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存在。无论是高更,抑或是别的什么人,反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主人公在墙上画了一幅被惊为天作的伊甸园图,他在失明后仍旧每天长时间面对这幅画,仿佛能透过心来描绘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弥留之际却要求他的妻子将画连同屋子一起烧掉——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剩。
为什么呢?听闻这件事的人都在问。大概是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心中所想,也认清了现实所迫。他的前半生在庸碌中度过,他的后半生也在追逐中消弭。终于,他在人生尽头创造了一个他心中的美好世界,自由天堂。但同时,作为这残缺世界的一份子,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自由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然后,在骄傲和淡漠的心境中,他又把它毁掉了。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他找到了他所追逐的,但也意识到即使放纵自己,燃烧生命,他也永远挣脱不了这尘世的枷锁。
伊甸园或许终究只能活在灰烬里,正如桃花源也只留在下寥寥几笔。梦想可以天马行空,但双脚却必踩苍茫大地。现实可以选择逃避,但它一定在这里,让你避无可避。与其如此,何不直面现实,主动出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4看完很是震撼,虽说早就知道是以高更为 ……此处隐藏1968个字……赋予的梦想与才能,他所做的就是一直画下去。而他的朋友斯特罗夫,因为仅仅被赋予了创作冲动却没有相应的才能,最终只能在追逐不切实际的梦想中迷失了自我。
所以,梦想不能一概而论,没有谁比谁的更高级,我想对于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六便士比月亮要神圣很多吧。
也许每个人都是带着某种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很幸运,但绝大多数人找到那使命可能要像去西天取经一样难,所以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过起了看似“合理”的生活。我觉得这本书想唤醒的就是这样一群“合理”的人,不妨停下脚步,抬起头,再试试看?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7五、理想与现实并不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关系:理想不是飘渺的,一生作画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实现了的现实。只有当一个以作画为理想的人坐在证卷交易所,一个以商业成功为理想的人身处世外桃源,才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一说。因此,理想对应的不是“现实”(因为有的人的“现实”就是实现了理想),理想对应的是“不理想”。假如“理想”对应的是“现实”,就很容易产生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误会,把理想一味地理解成崇高伟大的月亮,把现实一味地理解成卑微渺小的六便士。所谓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误会就是这么来的。理想并不直接等于崇高,有的人的月亮很苟且,有的人的便士很田野。有的人的月亮就是有的人的'便士,有的人的便士就是有的人的月亮。——“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理想”在全书中的比重,其实并不足以全盘占据书名。并且,“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衬托“两便士的关系”这一要旨,因为查尔斯和亚拉伯罕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首要的阻力都来自外界“两便士”的人际关系,而他们都挣脱了这种束缚,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解放。还有布鲁诺船长,也是由于破产,“不愿意在原先很受尊重的地方过着揭不开锅的日子”,于是和妻子隐居到一处荒凉的海岛,辛勤工作,将海岛变成了宜人舒适的花园。“岛上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但我们在那里过得很幸福。世上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公允地说,“理想”的奏鸣曲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三十九章打破了禁锢他的桎梏,发现了新的灵魂)进入了高潮,伟大如查尔斯的理想主义者,早已挣脱了“两便士”的关系,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解放(普通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到达了这一步),而进一步探求理想的终极境界。查尔斯的晚期人生,理想主义的光辉到达了巅峰。从这一点来看,“理想”这一要旨的地位也是不可抹灭的。因此,书名为《月亮与两便士》似乎更准确些。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之前就听老师推荐过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买下来,今天中午的时候去书店看了一下,还是有这本书的,我就买了下来。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我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通过回忆自己与画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过往的方式描述了这个画家的天才之旅。在作者的回忆里,斯特里克兰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就如画家太太描述的一样,是个无趣,普通的中年人。有着两个孩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好像一眼就能看到未来。
但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男人,居然毫无征兆的抛弃了家庭,去了巴黎。很多人都说斯特里克兰是带着一个女人一起走的,他爱上了别的女人。作者受这个画家太太的委托,去了巴黎,见到了斯特里克兰。事实却很让人意外,并没有什么女人,而且住的也不是什么富人区,跟普通旅店相比,普通旅店都显着奢华。那么他来到巴黎是为什么呢。理由可能让人难以置信,他要画画,这句话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口中说出,还值得鼓励,可是一个为人父的中年男人说出这样的话。作者和画家的太太都很难理解。
画家的太太宁愿相信他是爱上了别的女人,而不是为了什么理想。外界也是如此,这为画家的太太博取了同情,五年以后,画家的太太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作者再次见到斯特里克兰,他还是穿着五年前的衣服,没什么变化,说到变化,就是更加尖酸刻薄了。
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并不好,没人愿意买他的画。而且他也不卖,也不展览,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个怪人。还欠了很多钱,还不上钱的'时候就会送别人一幅画,而这些送出的画也是被主人堆在角落里,直到斯特里克兰离世后,他的画从六便士卖不出去,到价值连城。角落里的画重见天日。
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日子仍在画画,被大家评论为天才。你想得到从未拥有的,就要付出从未付出的。人都是有理想的,很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就知足了,成为不寻常之人,必然要经历常人未经历的。斯特里克兰的勇敢选择,我们未必会做,但好在我们年轻,趁年轻,追理想,不放弃,必成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9今天是阅读《月亮和六便士》第三天,原计划一天阅读100页。第一天之后,随着“我”的叙述层层推进,我的阅读进入佳境,不知不觉,现在已经读完477页。
正好从第18章到今天的第44章,告一段落,写了“我”客居在巴黎的所见所闻。
斯特罗夫,一个平庸画家,画画平常,长相平常,心地极度善良。娶未婚怀孕几个月陷入窘境的布兰琪为妻,有善良的成分;布兰琪出轨后几个月,如果回归家庭,他依然愿意和好如初,依然有善良的成分。救助病危至命悬一线的斯特里克兰,并且接到家里护理使其康复 ,这是实实在在的善良。后来自己的妻子出轨,和斯特里克兰一起过日子几个月,结局自杀悲惨死去。他悲痛欲绝,准备回家乡度日,临走却去邀请斯特里克兰同行,善良仁慈到无极限。
布兰琪,一个悲剧人物。未婚先孕,悔不当初。无可奈何嫁给斯特罗夫,如果安心过日子,倒是好事。出轨斯特里克兰,离开自己的丈夫,是决绝的。几个月后,被斯特里克兰抛弃,她选择自杀,是决绝的。其实,生命是最宝贵的!被抛弃,自尊心作祟,也可以不回去。自己努力工作,养活自己,照样可以过好每一天!
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也罢。始乱终弃,抛弃同居几个月的布兰琪,也罢。宁愿做冻僵的蛇,得到温暖苏醒了,对救助他的善良的农夫一样的斯特罗夫咬一口,让恩人家破人亡也罢。在斯特里克兰眼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情,唯一的事情是他的梦想:画画!画画如同一轮明月高悬苍穹,皎洁妖娆!画画这个梦想在他的灵魂里左冲右突,魔力无限,如同旭日东升一样,欲要喷薄而出!
金句:“男人的灵魂漫步于宇宙最偏远的角落,而她(女人)却想将其囚禁在柴米油盐之中。
因为女人只会谈恋爱,她们把爱情看得很重,那是很搞笑的。她们想要说服我们相信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
诚然,金句说的有一定道理。男女有别。男人的世界很广阔,他们有日复一日的工作(事业),有海阔天空的朋友,甚至时隐时现的梦想。爱情,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视线常常越过家人的头顶,望向更遥远的地方。
其实女人也可以这样,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人,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三五个闺蜜,有自己的梦想。不是把爱情当作全部。婚变,不至于晴天霹雳,不至于寻死觅活,不至于抑郁成疾。忙起来,更精彩!没有时间烦恼,没有时间伤心难过!有他,生活美好!没有他,依然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