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问》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叶问》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问》观后感1在写作这组读后感的日子里,我和儿子一起看了电影《叶问4》。影片开场是叶问与医生的对话,叶问已经得了癌症,这为整部影片定下了悲伤的调子。
叶问已然丧妻,儿子正在青春叛逆期,在学校打架,被学校开除了。叶问想到美国看看,能不能为儿子找出一条求学之路。
叶问来到旧金山,拜访位于唐人街的中华总会,期待万会长能为儿子写封推荐信。中华总会中的武术师傅们,一向只向华人传授中华武术。可是叶问的徒弟李小龙,却兼收白人、黑人。
首次会面,万会长与众位师傅们,希望叶问劝说李小龙“改邪归正”。可是叶问却以为,虽然美国社会对华人,有排挤歧视的行为,但是可以利用武术,打破这个隔阂。大家不欢而散。
叶问找不到合适的人,为其写推荐信。滞留美国期间,见到了李小龙。李小龙有个徒弟是海军陆战队中的士官,非常热心,想在军营中推广武术训练方法。
《叶问4》将主要情节置于种族歧视的背景之中。万会长的女儿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间的歧视欺辱。李小龙徒弟的做法在军营里,受到了“美国队长”的打压。两个矛盾,最终爆发成移民局对中华总会的围捕,而万会长被迫来到军营,与强悍的美国队长比武后,身受重伤。
之后是影片的高潮。叶问来到军营,与美国队长进行比武,经过艰苦卓绝的打斗,叶问为中华武术赢得了美誉。
影片结尾处,叶问认识到,他乡并非出路。他回到香港时,儿子已能体会到父亲之爱,叶问开始教儿子练习咏春拳了。
近代史上类似的武术故事,主角有霍元甲、陈真、黄飞鸿等等。在我年轻的时候,这些人的故事,都让我激动不已。那流畅的武打动作,更令人热血沸腾。
今天,我带儿子看《叶问4》,显然,我不希望他仅仅被武打动作所吸引。更希望他看出,父亲远走他乡,为孩子寻找出路的为难。还希望他思考,父亲拼死一战,未必一定能赢的结局。
而我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叶问淡定的`神情。他与万会长同是华人,所以他与万会长比武时说:“输赢有那么重要吗?”这让我想起,在《叶问1》中,叶问打败金师傅之后,金师傅说:“今天,北方拳输给了南方拳”,叶问却说,“这不是南北方拳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身为武林中人,如何看待竞技目标?不把别人当做输赢的对象,那么,练习武术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所有的武打片,都回答了这个问题。可是我们的情绪,总是被输赢的结果所左右。
在观影中,忽略了故事真谛的人,在生活中,也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啊。
《叶问》观后感2上周老师在思想课上放了电影《叶问2》。看完感觉好多了,就写了个观后感。
《叶问2:宗师传奇》戏演贯穿始终,故事主要发生在以下四个场景:叶文生活社区,管涌鱼市,一个中式茶馆,有甜的比赛,有小的挑战,有大的挑战。叶文的生活社区包括天台武馆、叶文家和小社区。虽然是三个场景,但也是三位一体,因为这些都是叶文每天生活的地方。正如导演所说,《叶问》第一集的主题是生存,《叶问2》的主题是生活,所以天台武馆,叶问家,小社区可以说是电影里的灵魂场景。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洪镇南不是真正的斗士,不是我心目中勇敢、勇敢、品格高尚、为人师表的斗士——。但是,当我听到他的`那句“我可以忍一辈子,但不能侮辱中国武术!”我知道我错了。他是一名战士。他可以一辈子忍受欺凌,可以屈身。但是对于他心中的中华武术,他挺直了腰板,谁也不能屈他。我佩服他。
再来说说叶问。叶问这个角色被甄子丹演得很好。这是典型的广东人形象。他个子不高,说话慢,家里有钱,软硬兼施,什么都能盖。爱是对妻子的尊重,对朋友的真诚。会做人,大方,对环境变化无动于衷。当时,外国人举行拳击比赛挑战中国功夫。在比赛中,中西拳王用尽一切办法挑战中国功夫。被激怒的洪震南上台挑战。为了维护中国武术的尊严,他一直战斗到被拳王打死。叶问目睹这一切,下定决心要为弘法师报仇,于是挑战冠军。这场比赛吸引了所有香港人的注意力。叶问最终以极大的难度击败了冠军,承载了全香港的希望,维护了中国功夫的尊严,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武术的真谛。赛后他强调尊重人格,强调武术的内涵——谦让隐忍。得到了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所有观众的起立鼓掌。侠客以武解禁,武者以非正义。我相信他是一个内心有侠义情怀的斗士。
我相信这部电影不像宣传咏春拳那么简单,但它激发了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的血腥。现在的生活太安逸了,让我们渐渐忘记了热血。在我们这一代,很难看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高昂的斗志和热血,甚至很难看到某个国家误炸中国大使馆时人们的愤怒。不管电影里的画面是真是假,我知道我的爱国热情丝毫没有减少,但我更明白,我对国家的感情,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默默流淌,天长地久。我坚信,每一代90后都是爱国的。如果有一天祖国遭受苦难,我们会像前辈一样挺起胸膛,毫不犹豫地举起武器,战斗到底。
《叶问》观后感3“太帅了,好想学咏春拳啊!“《叶问4》北京首映后,无论是不是功夫片迷,都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叹。第四部中,叶问来到美国唐人街,意外卷入当地军方势力与华人武馆的纠纷,从太极拳到空手道,上乘功夫的真实较量,从头爽到尾,六场重点打戏看得人热血沸腾,最后一场咏春对抗自由搏击的戏份,更是让影厅内紧张兴奋的气氛到达最高。最后一部叶问依然保持着高水准,还被不少观众评为是最好看的一部叶问,“有大义,有温情,对得起收官之作,是完美的一次谢幕。”
《叶问4》也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这也让他付出了格外多的心血,不仅有拳拳到肉的动作戏,电影里的情感也十分细腻动人,父子情也惹哭了不少观众,让人看到叶问除了是一代宗师,还是一位为儿子奔波的父亲,一位为徒弟正名的师父。第四部中,在面对种族歧视与欺凌时,海外华人之间同仇敌忾的精神也让观众大为感动,“自强,团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必须要讨回公道,这是叶问系列一直在说的,也是我们中国人立于世界的底气。”
看完电影后,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令人血脉贲张的动作戏。无论是叶问和万宗华的.咏春对战太极,还是与海军陆战队士官空手道与自由搏击的PK,灵活迅猛的咏春连拳,让人看得目不暇接,不仅满足功夫迷对叶问的期待,也让一些没看过叶问系列的观众直呼惊喜。
与前三部不同的是,第四部是叶问第一次踏出国门。不在自己的国家,身处陌生的环境,对手的实力与背景都充满未知,并且叶问人到暮年,在这种身体和心理状态下击败对手,让不少观众感慨“很励志”。
《叶问4》不仅是叶问系列的完结篇,也是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对甄子丹而言也是意义非凡。从人物性格,行拳方 ……此处隐藏7768个字……束今日的观后感:“武以载道”。
《叶问》观后感13《叶问3》讲述了1959年,叶问(甄子丹饰)与他的妻子张永成(熊黛林饰)、儿子叶正在香港的生活。在马鲸笙(谭耀文饰)与其老板(迈克·泰森饰)所带领的帮派意图关掉小学得到地皮谋求利益时,叶问带领着自己的弟子保卫了小学,同时却激起了坏势力的不满报复。在此期间,叶问结识了依靠拉车和在地下赌场斗武为生的张天志(张晋饰),张天志在叶问击退坏势力中也帮了大忙。后来,自称“咏春正宗”的张天志向叶问公开宣战,为自己和自己的新武馆争取名誉,可是张永成突然查出患了癌症,让叶问不得不肩负起照顾妻儿的责任而没能应战。面对家庭和武术,最后叶问应战了张天志,夺回属于他的“咏春正宗”的.头衔。在影片的结尾,叶问端坐在椅子上,画面左下方打出一行字幕,介绍他的妻子张永成1960年因癌症去世。
相比前两部《叶问》,《叶问3》看起来没有那么酣畅淋漓刺激过瘾,但却多了几分市井生活的气息,倒像是要塑造起一个可近可亲的街坊叶问、丈夫叶问、父亲叶问,接着才是伟大的武术家叶问。影片开头,叶问坐在窗旁椅子上喝茶,窗外花花草草便已有了不同以往打打斗斗的生活基调。在这影片中,他是拥有向他抱怨他约会迟到的妻子的丈夫,是拥有等着自己去接放学的儿子的父亲,是一位在需要帮忙时可以托付依靠的街坊。《叶问3》使这位大侠身上拥有的普通人的身份光环呈现了在观众面前。他变成了邻里小学的“守护天使”,虽然被人戏称“保安”也一笑而过。在自己的弟子想要送学校年轻女老师回家时,他会调皮地调侃。在被气急败坏的坏势力绑架他的儿子威胁他的时候,他会扔掉棍子跪下示弱。在妻子身患癌症时,他如同普通丈夫一样做饭,陪妻子看病,甚至为了能妻子开心而去学习舞步。在张天志向他宣战要夺“咏春正宗”时,他放弃应战而与妻子在舞馆里跳起了舞。舞馆里优雅音乐响起,舞馆里嘈杂呼声,镜头在武馆与舞馆间来回切换,背景声是武馆里的喧哗,叶问与妻子面上浮现的是笑容,平静温馨在他们的舞步上散开。叶问没去应战,最后却又可以说是为了完成妻子的心愿而去应战,没有公开,只是在一个雨夜,扶着妻子去到张天志的武馆,妻子坐在屏风后的椅子上,他摸摸妻子的鬓角,便从容应战,夺回“咏春正宗”。
“情”在这部影片中无所不在。一位大侠,一份解国家、民族危难的心外,他还有凡人之情。“情”使他的大侠形象更加真实高大,同时也披上了那一层柔光,他是可以让普通人去欣赏去接近的。
《叶问》观后感14叶问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有着妻儿,他热爱武术,生活过的很平常然而。就在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可恶的日本人大举侵入我们的土地,令我们中国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1938年10月,佛山沦陷,日军大肆破坏厂房,设备和楼宅。拥有30多万人口的佛山,仅仅只剩下七万余人,全市亦保存十多个作坊继续生产。而叶家大豪宅亦遭日军霸占,用作日军总部,叶问一家三口无家可归。生活苦困。
叶问在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场比武:是廖家拳法的创始人挑战他们日本人三个,但是没有打过那三个可恶的日本人,当他拿起日本人给他的米后,“碰”的一枪。他也永远的离世界而去了。虽然输了,但是他为我们中国人赢回了尊严。就在叶问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骨怒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大声的喊着:“我要挑战十个。”不堪一击的日本人被叶问打的满地爪牙,一个个狼狈的躺在地上。而当时日军领头人物“佐藤将军”见叶问武艺精湛。想要他继续再来比武,佐藤将军让翻译给叶问他的话。而翻译正是当年崇拜叶问的一个地方治安队队长。叶问很有骨气的说:“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而佐藤继续追问他的名字后,他说:“我只是个中国人”。而此时翻译跟佐藤说:“他说他会再来的,他说他叫叶问”。其实这个翻译也是很有骨气的,只是在当时的局势下,他不得不这么做,也许他会被人说成走狗,但是他始终是个中国人,在继续观看后。佐藤因为找不到叶问,把翻译打了个半死,而翻译却帮助叶问找藏身地,帮助他们一家人,摆脱日本人的搜查。但是始终躲不过日本人的搜查,日军在一家绵织场找到了他,而这个绵织场是他以前一位非常友好的朋友开的。他的名字叫:“周清泉”
叶问被日本人带走后。周清泉帮助叶问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带到台湾去,而就在此时,叶问的妻子哭着喊着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比武了,周清泉又回到了比武现场。
在比武的前一天,佐藤旁边的一个助手威胁叶问,如果这场比武你赢了,我就一枪毙了你。切切相反叶问在比武的时候把佐藤将军打死了,而佐藤将军的助手拿起枪一枪打中叶问胸部上前方,就在这一幕。镜头缓缓倒下,翻译愤怒地把枪夺来,向日本人开了一枪。仿佛我当时就在现场,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发生。幸好的是叶问的好友与妻子在现场,急时把他救走。
《叶问》观后感15尽管看片的时候,弹幕里一直有人在刷人肉叉烧包和黄Sir大战韩琛,但黄秋生的演技就是没让我出戏。这就是一个老年的叶问,看上去并不强壮,也没有会拳脚的人那种过份亢奋的精神状态,而是有一点点单薄衰老的样子,淡淡的,不怎么说话,内敛含蓄的一个人。
如果只是寡言少语,并不见得是一种魅力,难得的是叶问总是能做到看破不说破,对徒弟、对那个歌女、对别的门派都是这样,对自己总有种固执的坚持,怎样都不肯开口求人,对别人却总存着一份细致入微的体谅,即使再看不过去,也不过是轻轻摇摇头而已。
与徒弟:总是启发为主,从不横加干涉,关于自己人要团结的那一句话,关于游泳的那个比喻,给邓声的那碗不加糖的龟苓膏,他始终知道人生的路是徒弟自己去走,师父只能提点,能不能悟出来,到底选择走哪条路是徒弟自己的事。p.s李小龙那段好浮夸,而且好像真实的情况也并不是如此,导演或者编剧跟李小龙大概有过节?
与那个歌女:总存着一份温厚的包容,歌女的不识字、递过来的橘子甚至饭是亲手做的这样的谎话,他既不戳破拆穿,也不假意迎合,总是包容,淡淡的,却很真挚。影片不少篇幅描写了老年叶问的那段情感韵事。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叶问会喜欢那个歌女,因为怎么看目不识丁的歌女也无法与之契合,但也许是晚年的寂寞孤独和历经颠沛流离的人生,让他只渴望得到一份简单的,不太花费力气的温暖和爱意。那个歌女的真心仰慕应该是对历经沧桑的老年叶问一种熨贴的抚慰。
与白鹤派的吴忠:应该是他很真心真意的开心,谦逊的态度换得棋逢对手的舒畅,又都了解收徒开馆的不易和艰辛,可以看到他特别开心的笑容就是和吴忠的那段对谈。
武术总给人以刚劲威猛的压迫感,而文人虽文采风流,却难免手无缚鸡之力的薄弱感。叶问却结合了宗师的侠义和文人的儒雅,这种收放自如的'行事风格和沉静内敛的气质,正是古早味老派人物的魅力。
《一代宗师》和《终极一战》都是讲叶问的,黄秋生、梁朝伟的叶问各有千秋,虽然是两个人分别去演,却都抓到了叶问身上侠义与儒雅兼而有之的气质,又各自演出了不同的特色,黄秋生演出了衰老,梁朝伟演出了沉郁。另外,故事切入的角度也不同,黄秋生这版的故事更写实更个人一些,梁朝伟那版更浪漫,背景更宏大一些。二人的演技俱佳,梁朝伟能让你忘了他的电眼,黄秋生能让你忘了人肉叉烧包,都只剩那个会武术的儒雅文人——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