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归途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里归途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电影《万里归途》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同伴在撤侨大巴前等待张译、王迅、殷桃的音讯。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前方高坡的地平线,期待着那条轮廓线有所起伏……尤其此处饶晓志导演特意用了一个小女孩的主观视角镜头来呈现,就更加让人共情了。
电影《万里归途》多处用叙事节奏来故意“欺骗”观众,调动观影时的情绪。
比如电影的一开头,就让主角们陷入了麻烦,然后一番交涉问题解决,随即高兴离去……让观众以为危机解除,跟着心情放松了下来。结果下一幕就突然来个大场面,以此不断拨弄观众的情绪。使得电影节奏紧凑,基本能一直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前面一度被我认为是“槽点”的反派与张译互射桥段,还好有后面的`“梅开二度”。一方面算是做了合理的解释,反派只不过是通过“不对等的信息骗局”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胆怯、求饶,从而彰显自己狐假虎威式的“强硬”。同时也再次callback了电影的经典台词“面具戴久了,真以为是自己脸了?”。
另一方面,也给了张译这个角色救赎的机会,为宗大伟正了名。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绝对是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只是他的勇敢又夹杂了一份隐忍和牵挂。正是多了这份顾虑,让人物才更真实,更具立体感。不得不说张译老师把这个角色拿捏的准确、自然。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就像曾经的宗大伟。这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初出茅庐,一个久经沙场。一个莽撞勇猛,一个圆润变通。从起初的互相看不上,到最后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中和。
电影插曲《星星点灯》歌词和旋律,与当时电影的那段“逆行奔赴”剧情也很贴合,这首老歌我早已听过太多遍,但第一次听得这么激昂、动容。
虽然自己身上的“平安符摘下送人必领盒饭”的定律依然存在、个别几处台词也略显生硬、作为领衔主演王俊凯演技还有待提高……
但整体上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故事不卑不亢,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用“国家的特殊性”推进剧情,叙事重点放在了不断遇到困难,然后协作解决困难的坎坷撤侨路上。
直白的说就是主旋律含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电影交火爆炸场面也比预期激烈。
最后张译从天安门驶过天安门,突然有点梦回《士兵突击》。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2国庆节,我观看了一部电影——《万里归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影片开始时,是在一个战火连天的国家努米亚,是一面面小国旗,是一双双高高举起国旗的中国人的手,是主角——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送走同胞后毅然决然地留下继续撤侨的背影……我一下子郑重地坐起,心里说不清的感动:明明宗大伟家庭美满,明明可以如期回国,明明有很多更好的工作……通过宗大伟帮助华侨归国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个为人民,为社会,为中华献身的中国外交官,仿佛把祖国的山河尽收眼底。
其实宗大伟也是普通人,他脾气又倔又暴,和同事吵架,讽刺成朗和领导;他还有些圆滑,面对边境官哈桑,他油嘴滑舌,反而惹得哈桑讨厌。但正是如此,正是因为宗大伟是一个普通人,这部电影才这样真实、宏大而有力!如此平凡的人可以为了华侨而奋不顾身,如此普通的人可以和穆夫塔这样的亡命徒较量。宗大伟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英雄!他会因为怕死而不敢和穆夫塔“玩游戏”,他会因为怕大家不跟自己走而撒谎,但是他还是一路坚持到底,带领一百多华侨回家!回中国!
从一场无情的轰炸开始,宗大伟就踏上了万里归途。残酷的战争与政变也第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至今这些场景还是令我记忆犹新:一批批民众流离失所;无辜妇女抱着被炸死的孩子;一个男子瘫坐在废墟边痛苦又无力地哀嚎,原来他的.身子被炸成了两半……在努米亚这个国家,人们每天要经受多少次这样的轰炸?轰炸声的背后是多少民不聊生,硝烟四起?电影里脏乱的房屋,纷飞的战火给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的震撼,那里与我们所生活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我之前没有见过战争的场面,但是战争的可怕令我心惊胆颤的同时又添了一份安心,因为我是中国人!
是啊,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的海外同胞们无论经历着怎样的苦难,祖国都会是我们强有力的护盾。祖国母亲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游子们,游子们也无比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就算万里归途,就算深陷泥潭,祖国也会时刻保护我们。因为——我们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3“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正值中国建国73周年,我和同学去观看了《万里归途》这部电影,再次感受到了祖国对我们的关心与呵护。
《万里归途》是20xx年中国国庆节期间上映的一部“海外撤侨”题材的电影,影片以利比亚撤侨为原型,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在努米亚共和国境内遭遇了战乱,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接一批华侨回家,可白O不幸因车子损坏并停在了战乱爆发点。于是宗大伟、成朗和一名努米亚老人一起去寻找白O。可他们并不知道,和白O在一起的还有约一百多名中国人,中国外交官们带着那些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迪拉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几名中国人对中国外交官产生了质疑,他们偷偷溜走了。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安全,宗大伟和白O赶快去寻找他们,可惜却因为偷了井水,被叛军给抓住了。叛军的首领并不把这些中国人的命当做一回事儿,提出要和宗大伟玩场游戏,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放下中国外交官的身份,拿起这只左轮枪,向自己的头部开一枪。叛军首领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果却平安无事。其实宗大伟也明白,拿起那部左轮枪,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可是如果不和叛军首领玩那场游戏,那么这些中国人就将会遭到被枪毙的下场。那位老人看不下去了,为了这些对他似如亲人一样的中国人,他毫不犹豫地先拿起枪在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英勇牺牲。
走出影院方感意犹未尽。《万里归途》把中国人这种团结一致的.性格描写得活灵活现。当别人身处逆境的候,当他们得知是中国侨胞时,他们选择了去帮、去救。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却要竭尽所能保全中国侨胞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这就是中国精神!
宗大伟是一个值得书写的人,他是一个平凡而不平凡的人。平凡,因为他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中的一员,是许许多多外交官的一员。但他却不平凡,是因为他能够在努米亚叛军枪口的威胁下,将性命作为赌注,为了中国公民而不怕去死。他指导年轻下级成朗带领侨胞、引领平民走出心灵困境,带领他们回到祖国和亲人团聚。这就是中国人的本色!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4就在昨晚,我与父亲去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电影《万里归途》。
这部电影让大家认识到外交官的工作不是宴会中高谈阔论、觥筹 ……此处隐藏3457个字……“家庭”与“责任”的抉择上,他牵挂万里外待产的妻子,却也毅然逆行进入战区执行撤侨任务。跟妻子两次通话的`愧歉,一路上的千万种情绪,也融进了最后终于抵达的那个紧拥。
电影中每一个同胞和外交官背后的家庭丰盈了整个情感节奏。只有外交官们安全带所有人回家的坚定信念和全力以赴。影片最后是一段飘雪的北京街景,安谧却震撼,前段的炮火纷飞恍如隔世,原来这样“平淡到不值一提的一天,却是有人跨越山海终于归来的日子。”
片中最让人惊喜的一点是,虽然故事是围绕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展开的,但是全片可以说是没有群演,生动描绘了在战乱地区支援建设的同胞群像。
宗大伟打电话“骗”妻子在度假、成朗无畏的用英文喊话、白婳的那一句“别怕,有妈妈在”,还有哈桑、瓦迪尔….每一个觉得都熠熠生辉,描绘了人性的底色。
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无数外交官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晴空风雨几万里,都要平安归家。谢谢万里归途,让我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撤侨,和背后无数的爱与无言的付出。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0看完整部电影,从故事性来说,它是一部根据真实撤侨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有金手指,但仍然让人心惊肉跳。但是故事的处理上,主要有两处我觉得有点扯后腿。一个故事点,就是张译为了找王迅他们被反叛军抓走,这段情节据说有过删减,所以在影院看着有点轻描淡写的感觉,尤其外国老人的死(一脸和善一直坚持职责的司机),虽然是为了显出张译这个人物人性的弱点或者说每个人都会在生死之间选择的怯懦,从而推进最后剧情张译在同样的选择的时候,勇敢的面对而迈出那一步,但是故事的戏剧张力我总觉得缺那么点感觉,(可能因为删减的缘故,网上看到的个别片段也没有在影院看到。),第二个点,就是结局,反派头领的死亡游戏(或者也可以说生存游戏),是一个骗局,这对他的部下来说应该是一种背叛,而且最后他的表现,足以让那些叛军杀死他,但是电影对他的结局点到为止(网上说叛军首领应该是死了,只是片段被剪掉了)。相比较之下,这部电影前半段的节奏其实更好,尤其张译和王俊凯司机三人去战区找樱桃的时候,星星点灯这首歌响起,莫名升起一种感动。
下面是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部电影觉得值得观看的点,看完电影,第一感觉,和平万岁。这是一部反战电影,我想起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的战争,远比电影残酷得多,想起网上的一句话:苟活的和平,也比战争好的太多了。
当活着也变成奢侈的时候,当枪声爆炸声随时随刻响起的时候,当国家的政府已经无力保护它的'人民的时候,活着是一种奇迹。
边境官说,国家是信仰。以及他饱含热泪的说,活着。还有司机说的,回家。中国外交官和所以滞留在外的中国同胞说回家。这部电影所有的表达已经通过他们抵达了目的地。
和平是伟大的且珍贵的存在,国安家在,国泰民安。
我时常觉得,祖国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它从战争中走过了那么些年,才走到了如今的位置,真的太不容易了。
没有政治是完美的,没有制度是完美的,外国的月亮也并不比本土的圆,人性不分古今中外,始终如此。
她不完美,但我仍旧心存感激,时刻热爱,并且相信会越来越好。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1“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带大家回家!”朋友,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你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如果您有兴趣,就请听我慢慢道来吧:它来自电影《万里归途》。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讲述了20xx年的中国在北非努米亚撤侨行动。在这次撤侨行动中,中国大使馆人员认真履职,不怕牺牲,在遭受武装叛乱分子三次袭击,顶着像雨点一般密集的子弹,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一定要把中国公民和华侨带回祖国,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上级下达的命令
整个营救过程中,电影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动人场面:在营救第一批侨民通过边境时,努比亚的边境官百般刁难,宗大伟百折不挠终于感动了对方同意盖章,拿到签证后,宗大伟拿着一个扩音喇叭,对着困在边境的中国公民大声说:“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带大家回家!”。刚刚处理好这批困在边境的中国公民,又得知一个消息:还有一百多人被困不能回国。宗大伟和成朗毅然放弃回国的机会,再次向战火纷飞的战场走去。他们带领侨民穿越沙漠,历经艰辛。其中两次与反叛军人正面相对,反叛首领要求和他玩俄罗斯赌盘:在一把左轮枪里,随机放入一颗子弹,再转上一圈,上膛后对自己的脑袋开枪。如果宗大伟赢了,被困的中国公民就能回家。宗大伟明明知道这种死亡的概率很大,但他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能够带领同胞平安回到祖国,他义无反顾的举起枪,对准自己的脑袋,连开三枪,好人一生平安,宗大伟赢了。但叛军首领又想反悔,偷偷将枪口对准了宗大伟,这时参与营救的中国大使馆人员成朗,面对即将行凶的.叛军,高举起摄相机,对着叛军头领大声说:“你要是敢开枪,我们就会记录下一切。正义,是不会被掩埋的!”叛军首领见状,只好放下枪,最后他们成功带领大家回家。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能立于天地之间,是因为他有感情、有责任心!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感触很多,精彩的地方也很多。但是它最能感动观众的是这句铮铮名言:“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带大家回家!”它体现了祖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人为了祖国的荣誉贡献出自己的生命豪情壮语!
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2我觉得万里归途最戳中我的地方是外交官们是有血有肉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恐惧,有自己害怕,但绝不懦弱,有自己想要守护的爱与责任。他们最强大的地方是为了这份爱与责任,他们直面自己的恐惧,没法料事如神,并非刀枪不入,他们也会受伤,但却挺身而出,他们不是神却守护了每一个在外的中国人。
王俊凯这次的演技真好!我以为他很难超越孟超了,没想到这只是我以为!台词功底也是一顶一的好!
最神的我觉得是张译,最牛之处是把人对死亡的恐惧演绎得淋漓尽致,明明恐惧到极致,却还咬牙硬上。太强了!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5
万里归途电影中每一个同胞和外交官背后的家庭丰盈了整个情感节奏。
只有外交官们安全带所有人回家的坚定信念和全力以赴。
影片最后是一段飘雪的北京街景,安谧却震撼,前段的炮火纷飞恍如隔世,原来这样“平淡到不值一提的一天,却是有人跨越山海终于归来的日子。”
片中最让人惊喜的一点是,虽然故事是围绕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展开的,但是全片可以说是没有群演,生动描绘了在战乱地区支援建设的同胞群像。宗大伟打电话“骗”妻子在度假、
成朗无畏的用英文喊话、白婳的那一句“别怕,有妈妈在”,还有哈桑、瓦迪尔…。每一个觉得都熠熠生辉,描绘了人性的底色。
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无数外交官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晴空风雨几万里,都要平安归家。
谢谢万里归途,让我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撤侨,和背后无数的爱与无言的付出。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最有智慧的人保护得很好。”
后面知道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更有感触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在他国动乱时,在那些新闻里的数字下,每一位“安全归国”的中国人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