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8-16 21:18:07
关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关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3、联系生活,节约用水,养成正确的用水习惯。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

难点: 理解水的浮力作用,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每桌一大盆水、纸杯、封闭的纸盒、铁片、木块、苹果、纸制小船等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的图片,幼儿观察。有大海、小河、下雨、温泉、海啸、洪水、冰川、海难、等

2、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图片,不喜欢哪些图片?

3、要求幼儿自由选择来分类,将图片放入相应的圆圈中

喜欢

不喜欢

4、根据分类提问:你喜欢它的哪方面,为什么?

幼儿回答:对于幼儿不同观点,教师要尊重,从科学的方面进行解释,

如:有的幼儿喜欢海啸,教师应从自然灾害和水力资源两方面谈它的利弊。

二、提出问题,展开探索

1、教师讲述:小朋友们从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水是有力量的,即使它看起来很安静,但它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现在你们面前有一盆水,我们来试试它的力量。

2、幼儿自由选择测试物品,放在水中进行探索。(提醒幼儿注意有水溅出时,用抹布擦掉)

教师提问:你发现水的力量了吗?它有多大?

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幼儿的疑问很多,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现而不代替幼儿讲述。)

于此点出“浮力”一词,并归纳定义

三、针对疑问,进行相对力量的探索

1、请发现相对特点的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引起多数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找找原因?

幼儿探索、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因。

2、引导幼儿归纳:物体大、轻——水的浮力大

物体小、重——水的浮力小

物体大小相同 轻的 浮力大

重的 浮力小

3、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测试

四、播放关于全球水资源缺少、恶化的图片

1、 教师讲述图片来源,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2、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办法

节约用水,关好水龙头

不向水里扔垃圾,不向水里倒污水

用洗手的水冲厕所

用雨水浇花

多种树、草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常见的液体,幼儿从小就对它感兴趣,玩水成为主要的游戏之一。怎样玩,从玩中学到知识,启发智慧。幼儿《纲要》中提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课充分运用幼儿身边最见的水,用试验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儿去解答问题,应坚守幼儿才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向标,在幼儿深陷谜团时给予点拨。

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于,大胆提问,自由探索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表达不是很准确,但发现的过程足以让幼儿对科学活充满好奇,激发出潜在的探索欲望。由于本课操作居多,课程的条理性要求很高,从观察——体验——总结,发现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幼儿的自主讨论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好奇,和幼儿一同去寻找答案。同时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幼儿,我们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机,同时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启发幼儿热爱生活,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 ……此处隐藏2421个字……瓶水混在一起。第二,倒水时小心,尽量不要把水洒出来。第三,将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动手实验

1、任选两瓶水,想个办法证明这两人瓶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记录。

四、交流验证

1、幼儿各自讲述实验的结果,并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实验展开讨论。

2、交流:用什么方法证明两瓶水一样多?

小结:我知道了,瓶子的高矮、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以上材料,让幼儿反复实验,获得守恒经验与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摘枇杷,会辨别成熟的枇杷,了解枇杷的品种、用途。

2、知道枇杷是家乡历来有名的特产之一,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摘枇杷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究的能力。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顶太阳帽、竹勾子(摘枇杷工具)、篮子若干、毛巾若干、筐两个。

知识准备:教师事先向果农了解枇杷的品种、了解枇杷在我们家乡的历史,幼儿事先去看过成人摘枇杷一次。

安全准备:事先联系好生态园里的枇杷地、幼儿出发前穿球鞋,戴上太阳帽

活动过程:一、今天,我们来学摘枇杷,可以用工具、可以不用工具、可以几个人合作等。但要注意安全。

二、幼儿尝试摘枇杷

教师巡逻观察幼儿是怎样摘的,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集中讲评(讨论),共享经验。

幼儿讲讲摘枇杷的方法和怎样辨别成熟的枇杷以及枇杷的'品种。

幼儿讲后,教师加以小结:

我们今天摘的枇杷有两个品种,皮红的叫红种枇杷,皮淡黄的叫白沙枇杷,皮青的是不成熟枇杷,我们要摘成熟的枇杷,低的树可以用手直接摘,高的地方用勾子,可以几人合作。

三、分散:幼儿第二次尝试摘枇杷

交代要求:幼儿摘后,把枇杷按品种倒入两个筐内

四、整理东西后回幼儿园

五、延伸活动

1、可以用枇杷肉请幼儿做糖水枇杷。

2、观看枇杷肉和枇杷叶入咳嗽药的录象。

3、枇杷核可以当数学教具、可以打洞后穿成各种幼儿喜欢的“艺术品”、枇杷叶可以粘贴成树叶画或可以在叶上画画等。(以上活动也可以放在区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六、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磁力能够穿透各种材料。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能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碰到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重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难点:发现磁力能够穿透各种材料。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的图片8张、书写演示板、魔术箱、磁铁两个

2、幼儿操作材料:

1)磁铁、回形针、铁夹、铁勺、1元硬币各5份

2)正方形的小毛巾、卡纸、塑料板、木板各5块

3) 幼儿记录表(每人一张)

4)沙箱5个、内藏铁制品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有用磁铁把物品分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磁铁) 提问:这是什么?

2、介绍请来的朋友。

今天我请来了8个朋友,看看是哪些朋友呢?(一一出示图片)它们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吗?我们把能够被磁铁吸住的放在“√”的下面,把不能被磁铁吸住的放在“╳”的下面。

3、幼儿操作并进行分类。

4、集体检验。

推进提问:找的朋友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呢?怎么做?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而纸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纺织制品都是不能被磁铁吸住的。

5、介绍磁力。

推进提问:你们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吸住铁做的东西吗?

小结:因为磁铁具有磁力,遇到它的朋友铁制品就能吸引在一起。

二、实验:隔着东西,还能吸住吗?

过渡语:如果把这些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放在磁铁和铁制品的中间,磁铁还能吸住铁制的物品吗?

1、猜测记录

2、交流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

1) 小组操作实验

2) 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推进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卡纸、小毛巾、塑料板、木板挡住磁铁,磁力能穿透这些材料吸住铁制的物品。

三、经验提升

推进提问:磁力除了能穿透卡纸、小毛巾、塑料板、木板还能穿透什么呢?

1) 游戏一:沙中寻宝

操作要求:磁铁在沙面上慢慢走,我们来试一试!

小结:通过刚刚的游戏,我们知道了,磁力还能穿透沙子。

2) 游戏二:魔术:有磁力的手

教师表演魔术,让幼儿猜一猜其中的奥秘,了解原来磁力还可以穿透人体。

小结:磁力还能穿透我们的身体,能够穿透各种材料。

四、问题延伸:

问题:如果磁铁被水浸湿了,它的磁力还存在吗?还能吸住东西吗?

《关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