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30 23:31:12
【精】语文教案

【精】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口语交际”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学生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学生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学生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2.朗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2.指名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3.练习背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二.我会写。

1.出示字卡:“冷、长、老、前、开、慢”,指名认读。

2.想想这些词的反义词是什么?

冷——热长——短老——少前——后开——关慢——快

3.照样子,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注意书写姿势。

二.我会读。

1.学生自由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3.鼓励学生在交际中做到: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课件出示)了解故事。

①.请男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并将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女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

②.请几位女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③.(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着课件说说,看谁讲得最清楚。

④.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将实情告诉爸爸呢?爸爸的做法对吗?

3.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说说你怎么做,并把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

5.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请以小组讨论一下。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自己心理想的,那你们一定想知道爸爸、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8.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这几位家长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①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比如:折断别人的铅笔、弄坏别人的文具盒……这时你会怎么做?

②如果是你的东西被别人损坏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而且还知道了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五.展示台。

1.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师板书),比比谁认得多。

2.玩字词游戏。

①出示写有独体字的卡片,指导学生认读。

王、禾、木、门、虫、又、口、朱、木、下、寸、里

②学生仔细观察哪两个字可组成一个新字?

③学生汇报:王+里=理 又+寸=对 禾+口=和 木+朱=株 门+口=问 虫+下=虾 门+木=闲

④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字。

⑤完成扩词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 ……此处隐藏7014个字……,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语文教案 篇7

课题:牧场上的家

教学内容:

一、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

教学目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化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教学准备:

电脑、实物投影仪、录音机、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

2、师生观后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聆听范唱。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边回看课件边讲述(复看前面课件)。

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

我的家在芦山,这里风光秀丽,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有芦山花灯,还有夺标大鼓,它们都是芦山骄傲。家!芦山——我的家!这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有芦山花灯,还有夺标大鼓,它们都是芦山骄傲。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质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思考:从课题中,你想知道或了解哪些内容?

3、学生质疑,师归纳:那个人为什么要拔高禾苗?那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1、学习课文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焦、喘

学生讨论自己习字的和小诀窍

2、学习生词

学生找出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多记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质疑激趣”中的`思考题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分段读课文

3、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说一说:从这个人的话语里你有哪些想法?

学生交流,师及时引导大家体会。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寓言所包含的意思。

《【精】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