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04 08:00:08
中班教案精华(9篇)

中班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竹子和竹制品

重点领域:

科学

活动方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知道竹子是由笋子长成的。

2、了解竹子的用处,知道竹子及竹制品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笋、带叶的竹子、竹制品若干。

2、竹林的图片1张[最好有笋、竹、地下根状茎(竹鞭)及根]。

3、幼儿用书:《竹子和竹制品》。

4、教学挂图:《竹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摸摸、捏捏,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如圆柱形、长长的、一节一节的等)

◆教师:再来看看竹子里面是怎样的?(分别横断、纵剖开竹子,里面是空的,有一层薄薄的膜)

◆教师: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笋,引导幼儿观察笋的一层一层皮,里面也是中空的等)

◆教师:竹子有根吗?根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节一节的,横着长在土中,叫做根状茎,每一节上都长有须状的根)

◆教师:竹子长在什么地方?(生长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叶)你见过竹子吗?在哪见过?是什么样子的?(竹子有粗有细)

◆师幼共同小结竹子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讨论竹子的用处。

◆教师:竹子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用处?(根据幼儿讲述,出示部分竹制品或图片)

◆教师:还有什么也是竹子做的?(引导幼儿扩大视野,讲述竹子可以盖房、做竹筏运输、搭脚手架、制笔、做乐器等)

3、小结。

◆教师:竹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里找找,或者让妈妈带你出去仔细看看,还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

活动反思: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大胆发言。

2、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 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的春节是在哪里过的?开不开心?有哪些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2、 鼓励幼儿到前面来讲,带相片的讲述相片的内容也行。

3、 请老师讲讲:新年的'趣事

4、 交流过年拜年的祝福语:新年好!恭喜发财!祝身体健康! 等等。

5、 小结:把开心的事讲给大家听,是让大家也开心!快乐!

活动反思: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能正确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餐桌、餐具、自制的"鱼、肉、蛋、菜"等食物。

情景表演:

我会正确进餐。

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正确进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我会正确进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情景表演,请小朋友认真看看看表演里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表演。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的表演里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4。师:表演里讲的老师坐在餐桌前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专心吃饭。饭、菜、鱼、肉、蛋样样都吃,不挑食。饭后还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二)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样进餐好?你是怎么进餐的`?

1。师:老师这样进餐好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2。师:对了,因为这样进餐不挑食、自己吃饭、还自己清理桌面收拾餐具,是很好的。那你是怎么进餐的?(幼儿回答)

3。师小结:像老师一样专心吃饭,不挑食,而且吃完饭后会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的小朋友,每个人都会很喜欢他,这是一个好习惯,所以以后我们也要像这个小朋友一样正确进餐。

(1)引导幼儿完成操作册材料"正确进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片内容。

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操作册,现在请你们拿出操作册,看看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2。请幼儿判断对错并涂色。

师:你们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在对的下面涂上颜色。

3。结合操作册,鼓励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

(1)师:我们看一看这幅图,这样做对我们身体健康吗?(幼儿回答)

(2)师:对了,我们应该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专心吃饭。饭、菜、鱼、肉、蛋样样都吃,不挑食。饭后还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四)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养成正确进餐的方法。

师:我们要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变的越来越聪明。

(五)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4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竹梯

好玩的竹梯(中班)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不同高度竹梯的不同玩法.发展平衡走、跨跳、攀爬等多种能力。

2.在游戏中感知6以内的数,体验创造性玩竹梯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成功与满足。

活动准备

3.5m左右长的竹梯两根(竹竿两端分别用软布或海绵包裹扎紧,竹梯表面无尖刺,确保活动安全),每个竹梯的阶梯上贴有1―6数字。

2.活动场地最好为软质地(布置见附图二),旧轮胎4~5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一个跟着一个大圆走后,每人在场地上找个小圆点跟随教师做简单的模仿操。结束后听哨音迅速站到场地两侧黄色站位线上。

2.将两个竹梯摆人活动场地相应位置。请孩子们先说说:这是什么?平时是做什么用的?自己在哪里见过?

二、玩平放的竹梯

1.师:竹梯除了平时劳动时用,可不可以做游戏呢? ……此处隐藏1960个字……么叫“奇妙”?三只母鸡会生出怎样奇妙的蛋?

二、分段阅读绘本,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在情景表演中,体验国王的情感变化。

1、教师一边播放第3张和第4张幻灯,一边讲述绘本内容。

师:圆圆生了一个怎样的.蛋?皇帝满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观察PPT4)国王是怎么笑的?(请幼儿尝试动作表现)又是怎么说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2、教师一边播放第5张和第6张幻灯,一边讲述绘本内容。

师:轮到琪琪了!琪琪生了一个怎样的蛋?这样一个大蛋,皇帝和母鸡们看了什么反应?(幼儿回答)“你是从哪里发现的?请小朋友上来尝试表现?”

3、教师播放第7张幻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表述。

师:最后轮到毛毛了,毛毛在生蛋, 国王和母鸡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也猜猜,毛毛会生一个怎样的蛋?(教师播放第8张幻灯)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蛋?看看这时国王和母鸡们的反应?(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完美的、特大的、方形而又彩色的,这三个蛋一个比一个出乎意料,一个比一个更奇妙!国王最后封谁当公主呢?

三、幼儿自主完整地阅读绘本,了解故事结局。

师:谁当上了公主?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介绍绘本的名字和作者。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中班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掌握基本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处处见到,我就想让幼儿能从几何图形拼搭的图案中,区分并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

依据新纲要科学教学大纲中对幼儿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为以情感体验为主,知识掌握为次。

1、积极参与分类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玩是他们积极学习的最佳途径。分类活动的操作若停留过多在动作的反复之中,幼儿的兴趣便会下降。因而,让幼儿快乐的玩,积极的学,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

2、按图形的一个特征分类,学习用多种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给图形记录的方法很多,(数字、横线、短竖线、点子等等)本次活动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录统计。

教材分析:

这堂课是我园老师设计的,因此对于教材的重难点,我和设计老师在一起交换了许多的意见。在本次活动中,我大胆尝试设计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幼儿视觉听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按图形的一个特征分类。

难点是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正确分类或记录。

教学方法及策略:

1、破重、难点的策略。

(1)在集体活动前带幼儿复习认识了图形和颜色标记。由于本次活动是一堂复习认识图形的活动,因而帮助幼儿熟悉标记的名称。

(2)手环的运用。虽说是一个小小的手环,但却赋予了幼儿角色意识。幼儿可以自由讲述自己扮演了“颜色宝宝”或“图形宝宝”。在自由讲述交流的过程中,就熟悉了手环的颜色和图形,因而为在游戏“开火车”活动中能看标记,进行分类做好了铺垫工作。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1)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

从活动开始的动画展现,到分组活动的内容,我都利用了电脑。首先从感官上对幼儿是新鲜的刺激;其次,在大屏幕上演示很清晰,不会遮挡任何幼儿的观看。

(2)游戏是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再现。坐火车、去旅游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以坐火车去旅游为主线,将分类寓与游戏之中,便于幼儿快乐接受。

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部分。

1、集体活动。

以教师操作电脑,幼儿观看幻灯为主。用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画片开场,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看,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激发下,鼓励幼儿主动思考,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给几何图形进行分类记录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

2、游戏活动。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旅游,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或“颜色宝宝”。通过乘坐火车去外地旅游为主线开展游戏。

首先,幼儿佩带手环,理解手环的图形表示意义和颜色表示意义,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再次,幼儿根据图形、颜色标记,进行分类。通过手环找标记妈妈,在游戏中巩固对颜色和图形进行分类。在标记妈妈嘱托图形宝宝旅游途中的事项时,对幼儿进行环保、友爱、安全教育。在标记妈妈接颜色宝宝回家时,引导幼儿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

3、小组活动。

分组活动与集体活动各有所长。在分组活动中,我提供了两种操作材料。第一组是本次教学的内容,第二组是复习的内容。考虑到第一组操作材料中出现的内包含比较难,因而第二组安排了幼儿比较熟悉的连先活动。这样难易结合比较适中。同时,也通过第一组了解幼儿掌握分类的情况。 本次活动,通过观赏机器人课件和玩游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体验学习的快乐。游戏的设计结合我班的主题墙面“秋游”,让幼儿扮演各种图形宝宝,在坐火车旅游的过程中,进行图形和颜色的分类。

活动名称:

图形娃娃回家啦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分类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

2、按图形的一个特征分类,学习记录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几何图形组成的机器人)、图一。

2、红绿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手环若干。

3、已认识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标记和红绿两种颜色标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记录。

1、向幼儿提出观看课件要求,“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2、播放课件两遍。

3、复习图形的特征。

(1)幼儿讲述课件中机器人身上的图形名称。

(2)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4、复习标记,点数机器人身上的图形个数,讨论记录方法。(用点子、竖线、横线等方法)

5、学习用各种记录方法,记录机器人身上的图形个数。

二、巩固按标记进行分类。

游戏活动:图形娃娃回家啦。

1、幼儿戴手环。启发幼儿从颜色、图形两方面说说自己变成了什么宝宝。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图形宝宝、颜色宝宝外出旅游,在站台看到了自己的妈妈(标记)就赶快过来和妈妈抱抱,妈妈要跟你们说话。

3、师生共同游戏,让幼儿快乐地体验分类。

4、引导红色宝宝和绿色宝宝回自己的“家”(红、绿色的篮子)。

三、操作活动。

1、看课件,集体记录。

教师:“红色宝宝和绿色宝宝都回自己的家了,你们猜猜它们回家干什么了?”

2、介绍小组活动的作业。

第一组:看图记录。(附图二)

第二组:数字找朋友。(附图三)

四、评价活动。

重点评价第一组操作活动完成的情况。

《中班教案精华(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