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04 16:52:14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

二、了解作者

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在插队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萌芽》杂志任编辑,后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三、再读课文

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开展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好旁注。

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

3、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重点讨论以下句子含义:(尊重学生多元感悟)

4、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5、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6、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7、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理解。)

五、讨论

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

六、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美。

本文语言亲切委婉(第二人称),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许多话语哲理性强,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2、积累有关AABB、AABC等形式的成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美国有个叫詹姆斯的建筑师,他被我们中国人所熟悉,并不是因为他在建筑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2.揭题,齐读课题。

区别“钓”与“钩”,(“钩”像鱼钩挂鱼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划记不理解的词语以便交流。

2、检查生字词语。(出示课件)

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理解不懂的词语,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字词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弄懂,这才是学习语文该有的态度。

3、再次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质疑(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钓鱼为什么会带来这样的启示)。

4、课题是“钓鱼的启示”那么作者到底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先找出来读一读。(课件打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启示)

5、为什么钓鱼会给作者带来这样的启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经历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是按什么线索写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在美丽的夜色中,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去,可是我却不情愿,我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着,请学生们再读课文3-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如果课文中有合适的词语你可以把它圈画出来,用它来概括,如果没有你可以自己归纳,把你认为恰当的词语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学生自学圈画。

2、交流反馈:我钓到鱼后,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知道的?我为什么得意呢?(一,很难钓上来。二,很大,很漂亮。三,花了很长时间。)再读句子。

3、这么难得钓上一条大鲈鱼,爸爸让我放生,我的心情又怎么样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4、“我哭出了声”,可是父亲依然坚持要我放生,此刻,我的心情又是?你从哪感受到作者的“依依不舍”?

(再次,慢慢的。)

四、课后练习,复习巩固

学到这里,你能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吗?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爸爸要“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事情过去34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课文,引起下堂课。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两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怎么样影响我的成长?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说明

这个语文园地里有五项练习,包括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是复习学过的带“讠、亻、口”的三组字。通过归类认读加深记忆。为此要让每个同学独立练习,忘了的字查查生字表,读完之后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读问问,老师可用三组卡片变序抽检。

第二项“我会读”,内容是学过的字组成的词。这些词在口语中常用,多读几遍有利于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可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互相读读。横向读、竖向读,让学生自己变换读法,读得有兴趣。读前老师要提示读准字音,读 ……此处隐藏2391个字……/p>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各3个。

1)、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2)、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3、照样子修改病句。

4、熟记8条成语。

5、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6、练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陷”、“遮”、“傻”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那里。

(5)重点指导:“陷”的第七笔是一左短“横”,第八笔是“横折”,第九笔是一右短“横”;“遮”的第五笔是一左短“竖”,第六笔是一右短“竖”,第七是一短“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自由认读这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认读。

(3)出示“反犬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中,哪些字是“反犬旁”

3、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偏旁,方法同上。

4、练习。

(1)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分别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同时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

(2)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及黑板上学生填写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并进行纠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的试读6个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这3个词。

(5)小结:今后我们在学习时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揣摩、分辨,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请学生个别读。

(2)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忙忙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3)教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所要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练习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进一步加强加深体会。

4、反馈。

检查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例句。

(2)出示第一句病句。

(3)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下面的病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评议第二句。

(2)同法评议第三句。

(3)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学生进行订正。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3个句子。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八题(略)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