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案

时间:2025-10-31 08:00:06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梯形的面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梯形的面积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小组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在这种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问求助以及指导别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求梯形的面积以及底和高。

教学难点:提高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三、合作考试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按要求填表

名称面积公式底高面积平行四边形2.8m4cm三角形6.8dm5dm梯形下底:2.8m 上底:1.2m

四、指导练习

1.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教师出示水渠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水渠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名板演,再讲解。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1)观察这堆圆木的横截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提示:横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木的总根数。

(2)学生计算验证。

(3)圆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并归纳:圆木顶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下底,层数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2)集体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4.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1)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方法最多。

(3)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 =1.35(cm2)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练习

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剩下的面积(即三角形的面积)

剩下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1、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梯形的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 ……此处隐藏9518个字……底或高。

教学重点:根据要求,求梯形的底或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知识

1、先让同桌说一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再指名说一说。

2、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1)上底48米,下底56米,高35米。

(2)上底124米,下底76米,高82米。

3、出示:

①一个梯形的面积是640平方厘米,上底60厘米,下底20厘米。求高。

②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分米,高10分米,下底13分米。求上底。

(1)让生尝试做,可以同桌讨论。

(2)检查: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到黑板上把自己的'做法写出来,再向其他同学介绍。

640×2÷(60+20)为什么面积要先乘以2。

=1280÷80

=16(厘米)

(3)讨论:①怎样求梯形的底或高?(突出先要用面积乘以2)

二、练习

1、计算下面各梯形的面积。

(1)上底80米,下底50米,高60米。

(2)上底15分米,下底9分米,高比下底长1分米。

(3)下底24厘米,上底是下底的一半,高1分米。

2、先量出有关线段的长度,再算出下面图表的面积。

3、一座小型拦河坝,横截面的上底5米,下底131米,高21米。这座拦河坝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4、一块梯形稻田,上底长8米,下底比上底长1.2米,高是上底的2倍。这块稻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12米,高是多少米?

6、一块梯形的果园,它的上底是160米,下底是120米,高3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树多少棵?

7、花圃的温室侧面如图,每平方米用砖130块。这个侧面用砖多少块?

1米4米

8米

三、总结。

四、作业。

梯形的面积教案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65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探究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 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等自主探究活动,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个体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喜 悦。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梯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出示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究

1. 联想猜测、探求方案

猜测: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 件?

【策略说明:学生之前已亲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对“转化”思想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中的作用已有了 较深的感受,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创设出较大的探究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 小组合作,实验 探究。

探究:利用已有知识,计算梯形面积。

(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全班汇报交流

【策略说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并进行计算,初步感知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 归纳总结,推导公式

归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指导看书

(2)反馈交流

【策略说明:再次合作,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统一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归纳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4.巩固新知:

求出以下梯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策略说明: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 ,如果几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受形状的影响,也分别相等。】

三、拓展思维

介绍利用梯形面积的其他推导方法

【策略说明:通过媒体演示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统一起来,初步渗透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可对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加以拓展,延伸,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

四、综合练习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梯形。

【策略说明:利用方格图,画规定 面积的梯形,既可以巩固梯形的计算方法, 也可以再一次沟通梯形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间 的关系,达到灵活运 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梯形的面积教案15

教学内容:

混合练习(课本第84-85页,练习十九第11-18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混合练习,理清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求面积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⒉在复习与梳理中学会联系,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⒈公式的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这些公式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生共同进行:边回顾、边画图、边讨论;

⒉教师指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我们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重点,清楚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在联系和区别。

二、练习巩固

⒈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2题--看谁正确率最高!

要求:开列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

⒉完成第14题

先议:⑴左图是什么图形?求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怎么取得?⑵右图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求它的面积需要量几个量?把它们分别量出来。

⒊完成第13和15题

在求得面积之后,怎样选择算法求解。

三、综合提高:

讨论: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也扩大2倍呢?

⑵三角形的`底不变,高缩小2倍,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缩小2倍,底扩大2倍,情况又怎样呢?

⑶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一定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为什么?

四、: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在选用公式时,尤其注意哪些图形求面积时要÷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六、教后感:

2、应用题

《梯形的面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