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时间:2025-09-03 10:13:06
(热门)《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热门)《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本课外读物,认真阅读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头与日寇激战后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被村民救活后,一直在村子里活到了五十多岁,突然有一天他精神亢奋,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后来,他穿上废弃多年的象鞍,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他二十八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然后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本以为他要去祖先留下的家冢,但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战象,于是它在那里挖了一晚上的坑。黎明时,他静静地躺在坑里,和他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了。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情节在脑海中闪现,战象竟有如此的灵感,他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我希望人类也如此,只有不忘过去,牢记使命,才能不负时光在坚守中度过有意义的一生,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来了那些可爱的人——白衣天使,面对2020年初无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他们知道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是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奔赴在抗疫第一线,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病人的一切放在首位,同病魔做斗争,当他们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有被口罩勒的血印,看着真让人心疼,为了省下一套防护服,医护人员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朋友们,听了我对这本书的介绍和感悟,你们是不是也很感兴趣呢?那就赶快来读一读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一文。读完,我久久不能从文中走出来,我的思想还沉浸在文中所展现的一幕幕场景中。

文章讲了象兵与日寇在西双版纳浴血奋战,八十多头战象只有一头生还,于是,人们就挖了一个坑,把死去的战象埋进了这个坑里,并把这个坑取名为:百象冢。好心肠的村民把这头光荣的战象养了起来,取名“嘎羧”。有一天,嘎羧好像预感到了死神的到来,向主人要回了象鞍,与村民依依惜别,上路了。作者和波农丁跟踪这头战象,原来,“嘎羧”是去了那个埋战象的.百象冢,把自己埋在了那儿。

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怜悯、悲伤、感动等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不,更多的是对“嘎羧”的敬意!它老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于是,它没去我们以为它会去的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而是与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埋在了百象冢,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样的忠诚,这哪是一头战象呀?这分明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呀!

曾经我认为动物是弱者,是需要我们呵护的弱者。可是现在,我知道动物像我们人类一样有感情有尊严,像我们人类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我们对它们不仅要爱护,更要尊重,这是嘎羧——一头战象给我上的震撼的一课。作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后,我觉得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个故事讲了一九四三年日寇占了缅甸,象兵保护家园的时候,八十一头大象只有一头活了下来,好心肠的村民帮它包扎伤口、喂食、喂水。几十年过去了,在寨子里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安静的活着。有一天,村民救活的大象背着它的鞍去了象冢,并永远死在那里。

读完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觉得大象很神奇,因为它从来没有去过象冢,可是到了邻近死亡时却通过气味找到了象冢。因为它不想死在别处,那里有它的亲人、朋友、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它们生死与共的情谊是谁也打不破,谁也不能改变的,象冢就是它的魂魄,它背上它的鞍,就像一位将军穿上盔甲去作战,它要永远的陪着战友。所以,哪里也比不上它们的象冢。

想完了大象,我又恨起了日本的那些坏蛋,要不是他们有强大的野心,那些大象还生活在森林里,过着悠闲安宁的生活,都怪那些十足的`大坏蛋在一九四三年侵略它们的家园,打破了他们安宁的生活,使原来快乐的大象,变成了作战的战士,留给大地上的是一片象冢,那些日本人真是坏透了。

这篇小说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功臣》。这个故事中的大象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功臣,它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它像每一个村民的家人,可是它始终是象战士。象冢是它的归宿,它是那个英雄集体的一员。

最后,我也和那些村民一样,为大象的离去难过。我多希望没有战争,所有的动物和人们能幸福快乐的在一起。作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二十六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色的象牙。嘎羧那对象牙,也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辉……”这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束语,描写了象的悲壮。《最后一头战象》与沈石溪别的动物小说一样,分别写了大象、野猪、狗熊三种动物,并向我们展现了沈石溪与这三种庞大无比的动物格斗与相处的故事。而其中《最后一头战象》这篇短文更体现了象美好的性格。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首领有一队战象,在一场抗击日寇的激烈的战争后,只有一头名叫嘎羧的公象幸存,放在沈石溪住的寨子里养了二十九年后,嘎羧预感自己离死亡不远了,讨回了自己的象鞍,离开了寨子。一般老象临死回去自己种族的`象冢里长眠,而嘎羧却走向了自己战死同伴的冢里,安息了。

我完全被融入在沈石溪的故事里了,好像我就是嘎羧,这就是沈石溪小说的魅力之处。他让我们感受了大象那种牺牲、伟大感,又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之心,也对沈石溪职位高才能的动物小说家而佩服。

当然,这本书里还讲了野猪和狗熊呢。虽然人们把它们比作坏蛋,可也有好的一面,主人要和它们亲热就亲热,要友好就友好,若是主人发火了,它们也会屈膝坐下,静静地听候主人的发落,真是一群可爱的东西。这本书最让人感叹的是动物对人的爱,它们爱我们,但有些人却昧着良心用残忍、血腥的手段去杀害它们,真是“禽兽不如”。

让我们和自然界的生物们和平共处,共同爱护我们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

我非常喜欢作家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最近又读了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书,全书就像一块磁铁,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写到了象、猪、熊的一些生活习性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故事,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我对自然界的动物有了一次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不仅我们人类会爱子心切,就连动物也不例外。比如《给大象 ……此处隐藏3021个字……人民浴血奋战,以一当十,以十敌百。后来有一头叫嘎羧的大象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它身负重伤来到了一个小山村,村民们帮助大象医好了伤口,向孩子一样地照顾它。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最后大象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涉过千山万水来到"百象冢"的旁边做了一个坑,把自己庄严地埋了下去。

其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帮小象拔刺",主人公是一个赤脚医生"。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树林看到一头小象和两头大象,公象把主人公卷起并举了起来。主人公发现小象脚上嵌入了一枚钉子,他便说:"我能看好小象的病!"大象好像听懂的样子把他放了下来,主人公狠狠地把钉子拔下来,小象好像哭了,大象再次把我举起来,母象三番两次地说,公象才把他放了下来。他帮助小象治好了病,大象走了,当初他还以为大象无情无义。帮它们治好了小象的病,它们不报答就算了,还扔下了小象。过了没多久,大象回来了,还带来了一罐蜂蜜答谢他。看到这里,我想动物不比人类差,它们都是有感情的。

任何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地球上的某个角落,仍会不时地爆发战争,而战争只会一次次地拆散一个个家庭,所以我们要停止战争,认真维系我们之间的真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将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他挖了一个坑,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里去,而是和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天下的每一个生灵终究都会死去,嘎羧也是一样,在与村寨里的一切,告别的时候,嘎羧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舍难分啊!毕竟它要告别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以及那美丽的花儿,为它唱歌的鸟儿,那舒适的象房。它的心里可能在想;啊,老朋友,咱们就要分别了,这一别,我们将永远见不到了,但是我会祝福你们。嘎羧走了,风哭了,哭的树叶也为之动容,我也为此动容,为此感动。一头战象与人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美好,他们的感情是如此深厚。我们对动物付出一份情,动物将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即使不那么明显,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感情付诸东流。嘎羧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去了,再吃什么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给人们留下。

嘎羧非常难过,因为它离开了自己的朋友们。接着,它又来到了当年他和同伴们浴血搏杀的战场。这里有一段尘封的记忆。嘎羧来到这里,眼睛里泪光闪闪,不由得吼叫了几声。因为他的许多同伴都死在这里。一头大象,确切的说是一头战象,他怎麽能经受得住这双重打击呢?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

嘎羧,一头战象,曾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负伤。这是一位英雄,一位让人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它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美丽的歌。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3

你们知道动物小说大王是谁吗?当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主要内容: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经有一只威风凛凛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时,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召片领让大家在洛江边挖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个碑:百象冢。在曼广的民兵搬尸体时,发现还有一头像还活着,叫嗄羧,由村里一个叫波农丁的人养着,这象已经五十岁,象在死之前会有预知,到它们家族的象冢去,于是作者和波农丁跟着嗄羧,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它并没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战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部分是,嗄羧来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选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对象牙就像两只铁锹,在地上挖起来,土地翻松后,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挖。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由于体力不支,挖一会就要歇一会,太阳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坚持不懈让我难忘。

感想:据科学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只剩四十万头,因为每年都加共约六十万吨象牙,这等于要捕杀四万五千头大象,不少人还喜欢用象牙饰品,我国已将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你拒绝象牙饰品,就是拯救了聪明可爱的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4

我非常喜欢作家沈石溪写的小说,最近又读了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书,全书就像一块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写到了象、猪、熊的一些生活习性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故事,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我对自然界的动物有一次的深刻的了解。

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不仅我们人类会爱子心切,就连动物也不例外。比如《给大象拔刺》一文:小象的右前腿受了伤,公象和母象因为爱子心切,见到路上劫持了个人来替小象看病。因为小象伤的很重,在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疼痛,可公象和母象却为此非常不满意,严厉的惩罚了,救助小象的人。从这章故事中我体会到了公象和母象对小象浓烈的父爱和母爱。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生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浓浓的爱的`包围里。可是有时却不知道珍惜,稍有不满意便对家长发脾气,想想真是惭愧。

从《象冢》这个故事里,我又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能力促进成功,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原来这样的。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有立足之地。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故事中,讲述了在战争中现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量将至。

这本书的故事还有好多,给我的感触和认识也是颅多的,相信你,读了之后也会情不自禁的喜欢上那里面众多的动物朋友们的。没有读过此书的朋友们,有时间也去读一读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

遇见猫狗尽力保护小鸡的是鸡妈妈的母爱,遇见狮子时上前拼命保护小狗崽的是狗妈妈的母爱。熊的母爱是怎样的呢?

傍晚,熊妈妈还没回来,小熊只能在树洞中央蜷缩着,等待她的妈妈回家。突然,一只金猫敏捷地窜出灌木丛,准备扑向小熊。于是我掏出枪,将金猫打死了,看小熊太危险,我就把它带回了家。但是,熊妈妈为了讨回把我认成妈妈的'小熊,和我拼了命。最后,熊妈妈在受到豹子袭击时,把小熊牢牢地罩在自己身下……这是《最后一头战象》中的一段动人篇章,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每天清晨,万物还在沉睡时,妈妈就起来了,厨房不时会传来叮叮当当的炒菜声,妈妈在给我准备丰富的学习餐,用勤劳给我换来了一天的早动力。等我去上学了,妈妈又开启了勤劳模式,把衣服放进洗衣机,等洗完了,再用衣架把衣服都晾出去,接着,妈妈又开始了拖地……家里每天都是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想必妈妈手上厚厚的茧皮就是不断地打扫、劳动磨出来的。

下午,妈妈早已给我准备好了点心,有时是蛋炒饭,有时是三明治,有时是肉包子,也有时是牛肉面,来迎接学习了一天的我,看见我那么认真地做作业,脸上总是充满欣慰的笑容。晚上,妈妈会帮我检查作业,如果有错,便会细心地为我辅导,她为我付出这么多,不都是为了我学习进步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在为这个家的琐碎家务的操劳中慢慢老去,天下的母亲有几个不是这样呢?

世界上的母爱是最伟大,母亲养育了我们,也是最温馨的爱。让我们珍惜母爱,用最好的人生状态去报达妈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热门)《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