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动中国观后感经典(11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这是为一个12岁女孩吟诵的颁奖词。2013年2月19日,在中央一套人物颁奖晚会上,无数人都为她潸然泪下。
女孩的名字叫何玥,是广西阳朔县长乐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去年四月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十一月份何玥在家人的歌声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何玥从小就热爱学习,力求上进。课堂上,何玥总是很专注地听课,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她的回答常常很有新意,总让老师感到很是欣喜。由于她成绩出色,何玥家的墙壁上贴满了金光闪闪的奖状。
何玥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何玥不仅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说服爸爸妈妈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当何玥生病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送来2000多元捐款时,她却对爸爸说:“你把它捐出去,捐给最需要的人。”
何玥还没有长大,但心却是那么的大。她的勇敢,她的坚强超出了她的年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何玥得知自己仅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时,她决定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捐给那些正在和病魔作斗争的人。她相信,只要有器官捐献,就有生的希望。
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终于和我们说再见了,她的“最美遗愿”也得到家人的支持,把她的一肝两肾都无偿地捐给了需要的'人,使他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何玥走了,这个有着天使般心灵的女孩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用短暂而绚烂的生命谱写一曲动人之歌,她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感动着千万人的心,她像最美的天使,永远飞翔在我们的心中。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励志电影。讲述了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电影中的马复兴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认输不服气敢担当有责任。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用断臂夹住笔练习写字,他身残志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坚定不向命运认输,没有手的他以优异成绩念完高中,当他满怀希望地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的一番话刺痛了他的心,残酷的打击他几乎绝望,但是他仍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当他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艰难”备课生涯,学写黑板字、学画画等。他没有双手,字却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为了提高学习教育,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他四处跋涉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他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孩子的'失学率较高,他就连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为他们买学习用品、买鞋子、交学费等。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马复兴老师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审计人要以马复兴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审计事业出一份力。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总觉得其中的人物很让人感动,也很让人敬佩,在他们之中,没有闪闪发光的大明星,有的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有时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在他们的身上都能寻找到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心为他人。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说明了感动之事就在我们身边。
今年的感动人物中,有默默无声为祖国核潜艇事业献身的黄旭华,有为报战友而守战友墓几十年的陈俊贵,有拼尽家产只为改变家乡面貌的村官段爱平,有……他们都使我非常感动,但令我最感动的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你可以想象在自身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去资助贫困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答案肯定是十分艰苦的。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可以这样做。但是,刘盛兰做到了,91岁的刘盛兰老人曾经捐助了许许多多的`贫困学生,有时一位学生会捐助多次,以至于使学生觉得他是一位十分富有的人。其实,刘盛兰老人家里非常穷,那不是一般的穷,他靠捡垃圾生活,吃的都是集市上人们不要的菜叶子,但是,对捐款他却从不吝啬,甚至把政府给的钱捐了出去。这是什么,这是无私的爱啊!正如《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所评价的一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在看过了《感动中国》后,我被深深感动了,而感动我的不是人物本身,是他们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
感动之事有许多,有时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是我们不注意罢了。有时制造感动的人就是我们本人。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感动的力量,感受那震撼人心和给人启迪的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在今天,晚自习的时候,我们全班看了感动中国。从中有几个我记得比较清楚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廖俊波、杨科璋,还有央宗和卓嘎两姐妹。
廖俊波是福建省南平市原副市长,20xx年3月18日晚上,在赶赴一个会议的路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消息传出没几天的时间,
就有许多的人在网上悼念他,人数突破了40万,群众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守灵,给他送行。一个人究竟做了什么,可以让那么多人在想起他的
时候泪流满面。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外出招商赶路,最近的一次3天跑了4个省,去了6家公司拜访……为了其他
人,他宁可自己累,也不愿自己身边的'人受到一点苦。
杨科璋是一名消防员,5月30日凌晨,广西玉林消防支队名山消防中队指导员杨科璋抱住一名约两岁女孩在疏散转移时因现场烟雾较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
被困女孩受伤送医院治疗,年仅27岁的杨科璋英勇牺牲。尽管小女孩不是他的亲人,他为了小女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队友对他感到骄傲。
央宗和卓嘎两姐妹,她们守护在玉麦乡,为此她的母亲和小妹妹意外去世了,她们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最先搬回玉麦乡,为他人做表率。他们曾经问过自己的父亲,
为什么要这样,渐渐地他们懂得了这里面的父亲 ……此处隐藏982个字……普通通的教师,是华坪县“儿童之家”大家长。她的一生都没有孩子但却是无数孩子的母亲,她帮助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孤儿,让他们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找到了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会了他们高尚的品质。
她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中度过的,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园丁,也是人们的.楷模。就在昨晚,张桂梅来到了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白岩松称呼她为大姐,看到她双手贴满膏药,心疼不已,问起了贴膏药的原因。张桂梅低沉回答,“关节疼,如果不贴它,我就伸不开就不能动了,贴上它还能动一点。”在白岩松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已经连续贴了几年膏药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扰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的时候还需要吃五种的中药,中西药都得吃。她总是忍着身上的疼痛去坚持,只为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环境去学习和成长。
爱既是虚无而飘渺的,但又让人觉得温暖而真实的。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当我看完《感动中国》后,早已哭成了“泪人”。对那些奉献的人们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印象最深刻的有“兰小草”。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为了不让救济站的人找到他,才一直用着“兰小草”这个名字默默捐款十几年,这是有着怎样的毅力!就在他临死前不久,还不忘嘱托亲人继续捐钱。如亲生父母照顾当地的孤寡老人,数十年如一日。
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不只是兰小草,还有千千万万人民在不图国报地做着好人好事。
那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身边做起,前几天,我独自坐公交车去奶奶家玩,车上挤满了人,幸好我跑得快,身体也够灵巧,顺利“着地”,落到了座位上,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拄着拐杖慢悠悠地随着人潮走过来,显然已经没有座位了,这使得我虽然已经气喘吁吁了,但是我又想起了《感动中国》,想起那些人。“爷爷,您坐吧。”我有礼貌地冲爷爷微笑。爷爷感激地说:“小朋友,谢谢。”虽然一路颠簸,但只要想起爷爷那感激地眼神,我的腿也不再酸痛了,内心想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我,那种精神烈火是足以燎原的,让我努力再去做更多奉献他人的事。
《感动中国》不只是单纯供人娱乐的,它会激发人心中无限斗志,想那些获奖的人致敬,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代表了中国人的心声。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上周五,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有誓言保护敦煌的樊锦诗,有坚持不懈、勇于出击的中国女排,还有守护未来孩子们的安全的糖丸爷爷顾方舟其中,黄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动容。
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用她的生命诠释了初心与责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黄文秀从她来到xx乐业县百坭村那一刻,就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她不等不靠,践行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脚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打动了百坭村每一位百姓。短短一年时间,村里就做成了很多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个蓄水池,发展起砂糖橘、油茶树、八角、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有88户418人顺利实现脱贫。群众脱贫致富了,但雷厉风行的黄文秀却在一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的为民情怀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做出了榜样。功名不过尘与土,唯有孜孜不倦,践行初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方可无怨无悔,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扶贫工作如长征之路,漫长而修远,黄文秀高学历、高资质却甘于躬身扶贫一线,她用生命践行了党的誓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甚至奉献出自身的生命,也无怨无悔。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负重、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身上背负着少先队员的使命与责任。我们需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脚踏实地朝着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负青春韶华,绣出少先队员的美丽画卷! 故人已逝,风范永存!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刘秀祥1986年出生,20xx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20xx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xx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