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8-16 14:39:07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8篇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千百年来,广袤而又神秘的宇宙令地球人遐思和向往,所以,在幼儿期开展关于天文的科学活动,既是幼儿兴趣所向,又为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活动打下基础。本活动把幼儿的目光从太阳系伸展到遥远的星座,让幼儿学习到一定的星座知识的同时,拓展幼儿的形象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

【活动目标】

1、知道天蝎座、狮子座、仙女座、双鱼座等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掌握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活动准备】

1、关于“太阳系”和“星空”的flash课件。

2、操作材料:星座卡一套;星星图一份;各种星座图形。

3、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科学家(教师)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到班上接幼儿,一起去拜访太阳系的一家。

师:“科学家的航天飞机来接小小科学家喽!”(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师:“穿越大气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地球……”(一边把幼儿引到电视前,观看课件)。

二、引导幼儿认识新的星座。

1、观看“太阳系的'一家”,引出今天的任务——与五个星座建立外交关系。

2、认识五个星座。

(1)请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出示一张布满星星的图片,并问幼儿:“这些星星这么乱,我们怎样与它们建立关系,并记住这些星星啊?”

(2)引导幼儿回忆老师记小朋友的方法——记名字(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3)播放课件星星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必须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3、“给星座找座位”比赛。

(1)五名幼儿一组,帮星星找到座位。组内幼儿要互相帮助,在限定时间内评比计分。

(2)评比完毕,请幼儿到前面拼给其他人看,问幼儿:“为什么这样拼?”

4、“谁的眼睛转得快”比赛。

教师出示卡片上星座的名称。先单张,后同时出示两张;先定位,后一边出示,一边移动,直到移到身后。难度逐渐加大。(正确一次记一份,两次累计得分最高组,坐飞船的最前座)。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师:“现在我们驾驶航天飞机去遨游太空。”绕教室“飞”一周,坐地上,问:“我们的航天飞机还能飞吗?”“为什么只能飞这么远呢?如果我们去探访那些星座,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现在我们发射一架遥控飞机去探索太空,你们都做驾驶员。”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学习5的形成,知道4、5两数多1少1的关系,理解5的.实际意义。

2. 能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4、5两数的多少。

3. 通过故事、游戏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背景图和课件(画面内容:草地、城堡、森林等),5张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小矮人卡片,4张蘑菇卡片,数字卡片4、5。

2. 教室一角布置成草地,草地上摆放着花形卡片,卡片数量与幼儿数量相等,卡片上画有数量为4或5的实物或圆点,草地上摆放着4棵大树,上面分别标有数字2-5.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场景导入

师:今天有一些小矮人要进行城堡探秘的活动,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二、基本部分

2. 教师演示活动卡片

(1)教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草地上来了几个小矮人?

现在又来了1个小矮人,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个小矮人?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4添1是5

(2)教师:请小朋友观察这5个小矮人的服饰颜色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知道5里面有5个1。

(3)教师演示活动卡片,演示小矮人采蘑菇

教师:谁能比较一下小矮人和蘑菇的数量

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知道4比5少1,5比4多1。

(4)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认读,并指导5个小矮人和5个蘑菇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 “采花”游戏

玩法:幼儿随音乐在草地上采花(花形卡片)没人采一朵,数数自己卡片上的实物(点子)的数量,如:教师分别出示卡片4、5,请幼儿举起相应数量的花形卡片。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4个实物(点子)变成5个,5个实物(点子)变成6个。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小结并整理物品,收拾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感受白云的形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棉花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

活动准备 围棋子, 丝瓜瓢儿, 瓦楞纸, 棉花,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听“白云飘飘”这首歌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白云飘飘白云飘飘

白云飞得高

白云飘飘白云飘飘

向我微微笑

[展开]

1.摸摸材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前面都有哪些物品啊?

摸摸这些东西你有什么感觉? 说说分别用手和脚摸的感觉。

(围棋子滑滑的,圆圆的,凉凉的/丝瓜瓢儿粗糙的,表面凹凸不平/瓦楞纸 高低不平,有嘟噜噜的声音/棉花萱萱的,松松软软的,有弹性,很暖和,轻飘飘的`)

2. 分出围棋子。

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

让我们把黑色的围棋子和白色的围棋子分开吧。

3. 体会一下瓦楞纸的声音。

用手挠瓦楞纸,听听它有什么声音?

4. 用活动纸上的材料装饰出白云的样子。

①看看白云的照片,谈谈白云的样子。

②用语言描述一下白云的样子和感受。

③用棉花装饰出白云的样子。

④比较一下我做的白云和照片里的白云有哪些差异。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思考:

1、每一个环节材料投放是否适宜,要发展孩子哪方面的经验,材料的量是否合适?

2、你觉得教师投放的材料巧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2、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组2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桌上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度小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二、实验

1、师:(介绍材料)我桌上有二个杯子,谁来说说看是怎样的杯子?(哦,是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还有刻度,请你们来试试做下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2、幼儿操作

3、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实验方法以及孩子的发现。(将瓶中的水分别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结论一样多)

2、再次验证: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3、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看起来不一样?

4、小结:原来只有用二个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证明二瓶水是否一样多。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

三、验证试验

1. 水一会儿变多,一会儿变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绍材料:一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个有刻度的杯子。

师:这些是我们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发现这个水瓶身上有些数字,你们看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哦,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瓶子里装了多少水。)

3、要求:那现在请小朋友把水装到有标记的这个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别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儿记录(水位不一样)

5、小结:①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②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实际上水杯里的水没变,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观变化而变化。

四、延伸活动

1、师:诶,我这里还有两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又或者一样多呢?

2、师:这里面装的水看上去一样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所以我们也要经过实验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线也能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现状观察:

1.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多数幼儿不会根据天气调整自己的衣服;

2.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幼儿缺乏将所感知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的能力,需要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导;

3、通过日常游戏发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初步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萌发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气球、纸球、乒乓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乒乓球若干,无盖纸盒五个。

天气预报录像片断;不同方向的风吹动国旗的图片。

2.经验准备: 喜欢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活动。

有一定的倾听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风,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活动难点:

游戏中尝试控制风的大小与方向。

活动过程:

突出师幼互动,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游戏感知

每组桌上有气球、纸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幼儿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游戏——不用手却让玩具动起来

思考并交流——怎么让玩具动起来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

为什么有的玩具动了,有的玩具没有动?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用嘴吹和用纸板扇都能有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部分:观察讨论

1、每组选一名幼儿,自选方法,可以用嘴吹纸球、也可用纸板或其他材料扇纸球,同时比赛,看谁的纸球远;

幼儿讨论——用嘴吹和用纸板扇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同样是用嘴吹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怎样得到大一点的风?怎样得到小一点的风?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风有大小的区别。

使劲吹风就大,轻轻吹风就小;用嘴吹风小,用纸板扇风大。

2、观看天气预报预报风力风向的片断,了解风有方向。

观看不同方向风吹动国旗的图片,看到不同方向的风的作用。

第三部分:游戏探索

游戏方法:时间:5分钟;要求每组5人,每人一个乒乓球;要把球放在桌子一边,不许用手拿,也不许用头 、身体去碰球; 把球弄进桌子对面的盒子里。看哪组最快。

初次游戏后,以相机录下幼儿游戏镜头。优胜组介绍经验,全体幼儿观察分析游戏方法

幼儿发现——在游戏中要不断调整球的方向,掌握吹的力度,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吹进球。

再次游戏,体验成功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风的游戏,了解风的特性,拓展人们利用风的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活动反思:

《四季童谣》是一首欢快活泼且充满儿童音乐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四个季节天真无邪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歌曲中使用切入的声音使曲调丰富并跳跃,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风筝,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摘苹果的情况。旋律起伏,抒情,愉悦,背面紧凑,重复的音乐增添了玩耍,娱乐和滑雪的乐趣。歌曲的旋律清新清晰,天真活泼,歌词富有孩子们的兴趣,并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首歌似乎融合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空中回荡了很久,总是在我耳边响起。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活动内容:

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非自然物:鹌鹑蛋、鸡蛋(生的)、卡片、轮胎、胶带、瓶盖、积木等材料。

2、自然物:石头、树枝、大树、水等材料。

  经验准备:事先观察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认真思考

1、妈妈在做饭时一不小心经常摔碎鸡蛋,我们怎样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让鸡蛋不滚呢?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让鸡蛋不滚到地上摔破,有的'小朋友说用盘子装着,有的小朋友说用布垫着......)

2、 想一想你设计的漂亮的贺卡怎样能够立起来,让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有多少种办法?

3、 出去玩时,一个小朋友从轮胎里钻过去,轮胎差点倒了砸着小朋友,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能让轮胎变得稳定?

  寻找材料、探索实践

4、分三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观察孩子选择、运用材料情况,及时指导。

各抒己见、深入讨论

6、在过程中讨论增强稳定性的不同方法,教师不给定论。

7、找到焦点性问题指导孩子展开讨论。

  解决问题、再次实践

8、延伸:快速寻找我们周围站的稳和站不稳的物体下一次继续探索。

(1)找一找我们周围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

  它们为什么能站稳?

(2)不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怎样让他们能够使他们站稳?

9、设想:如果离开地球,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设想画在纸上,或大胆讲述出来。

  活动后反思:

自我评价:这是一次用脑思维与科学探索的整合活动,选取的都是来源于孩子周围生活的实例,我改变了以往材料的投放方式,实验用的辅助材料全部由孩子自己准备,让孩子通过寻找材料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猜想。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你找到了苔藓了吗?它长在哪儿?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请你找一找苔藓的.根、茎、叶。谁也有根、茎、叶?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

【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活动延伸】

1、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上水石”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