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1一、教学目的
体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知道注意安全是有公德的表现。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情。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注意安全是有公德的表现。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情。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制做警示牌的工具材料等
四、活动过程
(一)体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出示课件
2讨论
课件中的这些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什么叫公共安全?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忽视安全的.现象吗?
3出示课件或图片
为什么要注意安全?
在我们地区发生过公共安全的事故吗?这些公安全的事故给我们什么启示?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什么意思?
(二)了解怎样注意公共安全
1出示各种安全标志
你认识这些标志吗?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这些安全标志?
安排学生课外搜集安全标志,并张贴在班上的墙报上。
讨论:有了这些安全标志就能保证安全了吗?
2 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还有哪些行为可能伤害人?
在什么地方容易被伤害?
见到有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设计安全用语
1出示教科书上的安全用语范例,讨论:安全用语有什么作用?他有什么特点?
2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安全用语?为什么?
3分小组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安全用语。
4交流小组设计的安全用语。
(四)实践活动
1 讨论:我们能为注意公共安全做些什么吗?
2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1)在老师家长的知道下,将设计的安全用语设计成警示牌,并将放置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
2)在班上出一些注意公共安全的小报。
3)在社区里做一次调查,看有没有不安全的隐患。
3活动总结通过活动,你们今天有什收获?今后怎么办?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2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 (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哪些条件还不具备?以后怎么做?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3学习目标:学习通过不同渠道猎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得意简洁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鄙视与喜爱。
重点: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长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骄傲感。
教学预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争论:什么是家乡人?
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
我们的家乡话与一般话有区分吗?讲一个小笑话,用一般话讲一遍,再用家乡话讲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话讲一讲,看看与自己的家乡话有什么区分。
3、观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得意的家乡人吗?
2、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爱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忙的人,对家乡有奉献的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乡的名人的,夸夸会查资料的同学。
三、家乡的傲慢
1、在学生查资料的根底上,组织学生争论填写“家乡人荣耀榜”先小组填写,再全班沟通,相互补充。
2、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1、说一说:我们应当做怎样的家乡人?
2、设计“我的效劳规划”。
五、漂亮的传奇
1、听教师讲“飞来峰的传奇”,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奇。
六、浓浓的家乡情
1、古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们写了不少有关思乡之情的作品。观赏古诗《静夜思》
2、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吧。
3、学生各自练写。
4、写后沟通
七、课堂小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4一、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加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加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三、活动预备
写有活动内容的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展“我来做一回…。.”的`社会体验活动
1、布置任务。
2、依据所抽的任务结组。
3、小组争论:在公共场合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留意些什么?
4、分小组课开展体验活动。
(二)活动汇报
1、分组汇报内容和形式。
2 ……此处隐藏11969个字……,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与同学一起商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
第二课时 做人要诚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
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
(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
(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
师: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了衣服,两人应该互相谦让;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 ――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