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案

时间:2025-10-08 10:13:11
海上日出教案

海上日出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日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日出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日出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揭示、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看了课题,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课文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描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景象?)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细读理解,中心突破。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一)指导学习2、3自然段。

1、学法指导:

(1)读。(自由读课文。)

(2)找。(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划出来。)

(3)思。(想一想所划句子该怎样感情朗读,并试着读一读。)

(3)谈。(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或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先小组内汇报,再集体交流。)

2、重点理解:

(1)、理解“目不转睛”的意思,并说话。

(2)、“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二)学法迁移,小组学习4、5自然段

重点理解: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2、“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三)自学1、6自然段。

四、品读升化,总结全文。

1、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2、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跳出海面躲进云里

使劲上升透过云缝

小半边脸海直射水面

扩大变亮上镶了金边

一道红霞日透出重围

一片浅蓝出染成紫红

晴朗伟大奇观有云

(2、3)(赞美)(4、5)

海上日出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

2.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目不转睛”“灿烂”造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对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早期的优秀散文《海上日出》,领略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板书:1海上日出)

(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填写生字表格,认清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组词和字义。

(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1.填写生字表格

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课文中有几个词语是儿化音节,要注意它们的读法。

比如:“慢慢儿”,第一个“慢”仍读man,第二个“慢”和“儿”要连在一起读,读音是“m—er”(念“2” ……此处隐藏23524个字……p>(1)走进云堆。

(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走进云堆

晴天时一步一步有云时

跳出海面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11、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的教案

教学内容:

1、品读词句,体会日出时景象的伟大奇观。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巧妙用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情况。

板书:天气晴朗

多云

2、分男女生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红霞慢慢升起的太阳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

3、再现海上日出的景象。

4、说一说,要是你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太神奇了、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5、过渡: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的2、3小节,想想作者在观察或用词造句方面那些到之处

二、品读词句

1、学生自读,思考以上的问题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归纳如下)。

a、观察方面:不仅观察了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b、写作方面:有序,能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用词造句方面更妙,具体表现如下:

(1)作者所用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非常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艰难程度及样子的壮观,精神的顽强。

(3)反映了观日出的真实感受。

4、指导朗读。

(1)个人尝试读,找找感觉,看看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和语速。

(2)在小组里读一读、评一评。

(3)展示读。

(4)回忆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观察海上日出这一部分内容的。

(5)板书:品读词句体会语感

5、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特殊情况下(多云)海上日出这部分内容。

6、学生自读。

7、检查自读情况。

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重点交流“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的理解。(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齐读2至5节。

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整个过程,抓住了景物变化的特点,写出了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这句话与全文是什么关系?(总结全文)

2、自读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赞叹)

四、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

海上日出教案15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范围”、“一刹那”等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3、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体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准备课文插图。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中描述的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

一、引入《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在海上看日出会更加美丽动人。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二、探究背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来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中的一篇文章——《海上日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坐“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他随时记录下旅途中所见所闻,这篇文章描述了他在航行中数次观赏海上日出的感受与印象。请读完课文,同时结合自己的想象一同体验作者的描绘。

三、自主阅读

1、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正确无误地朗读每一句话。

(2)标出生字词,逐一认读,并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

2、学生自主阅读

3、检查自主阅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并完成以下练习。

a、范:扩展词汇: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b、一刹那:近义词: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c、“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更换句子中带有点的单词,使句子保持原意。

b、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子:小红的裙子边缘被镶上了一条粉红色的花边,这让她更加漂亮。

(3)交流思考

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中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第二至第五段)

②根据天气情况,日出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晴天和阴天)

四、再读课文并提出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能知道太阳即将从天边升起来?

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会呈现“一纵一纵”的形状?

解决方法:

问题1: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自行寻找答案。

问题2:当太阳出现“小半个脸”的时候,其表面积极小,光亮度也不高。由于此时早晨海面上存在大量水蒸气,所以太阳的光线通过水蒸气时就会被折射和反射,只有红光穿透力较强,因此能被人们眼睛所感知到。然而,由于水蒸气的密度较大,太阳的光线被多次反射和折射后,便发生了很多次的能量消耗,以至于光线最终无法透过空气层,所以会造成“没有亮光”的感觉。

问题3:早晨海面上的大量水蒸气在向上升腾,让太阳的光线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这种水蒸气不断上涌,导致阳光产生了波动,而这种波动的光线被人眼所感知到,就会形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次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思考课文最后一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何种情感。

《海上日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