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2、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情景图:小亚、小巧、小玲在模拟宇航中心发送信息的情景,小熊猫问:谁发送得快些?谁发送得慢些?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表格中收集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进行交流:
(1)小亚6分钟发送了570个,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亚和小巧,都用了6分钟,小巧发送了672个字母,小亚只发送了570个,当然是小巧比小亚发送得快。
(2)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小玲8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巧和小玲都发送了672个字母,小玲用了8分钟,小巧才用了6分钟,当然是小巧比小玲发送得快。小巧发送得最快。
(3)师:小亚和小玲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发送的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比?
生展开讨论。
生:需要算一算她俩平均每分钟各发送多少个字母。
生:小亚和小玲,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些。
师:对小巧也用“算一算平均每分钟发送多少个字母”的方法来检验前面的判断。
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师:能不能用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来解释一下?
生:相同个数的苹果,被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就越少,分的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苹果数就越多。
生:要分给同样多的小朋友一些苹果,被分苹果的总数越多,每人分得的就越多,苹果总数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少。
(4)小巧发送得最快、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
她们三人,发送信息的速度从快到慢是小巧、小亚、小玲。
二、练一练
1、比大小:说方法
150÷5( )150÷6 28×7( )28×3 366÷6( )636÷6
47×7( )74×7 272÷8( )102÷3 42×7( )42÷7
★÷5( )★÷7 89÷★( )98÷★ ★×18( )23×★
2、下面三种商品的.价格:
碟片颜料钢笔数量6张8盒6支总价(元)336336288
(1)不计算,你知道哪种商品的单价最贵吗?为什么?
(2)碟片每张多少元? 颜料每盒多少元? 钢笔每支多少元?
(3)三种商品,价钱从贵到便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
(1)最大的一位数乘以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407除以6的商上几?余数是几?
(3)438的一半是多少?
(4)350乘以8的积是多少?再加上237的和是多少?
三、板书:
乘乘除除
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
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除数小的商反而大。
四、作业
比较大小
78÷5( )80÷5 90÷3( )90÷5 84÷2( )84÷3
120÷6( )114÷6 69÷3( )112÷4 360÷5( )504÷7
五、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初步掌握分析方法,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开场谈话,揭示课题。
2、出示几个条件: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3、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回答,教师贴板书,并记录下教师没有准备的问题。
5、在这些问题中哪几个可以一步计算?
6、你能不能把剩下的这些问题分分类?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
7、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讲教师调整板书)
二、尝试探究,获得新知
(一)和倍问题
1、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几盏?”(媒体出示)
2、你们每个人先试着做做看好吗?要求:列式计算,省略答句。
3、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大组汇报:
1)学生说想法。(教师可提示:要求什么?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你?)
2)谁来列式?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板书:
3)你能把这两个式子和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板书:25×3+25或25+25×3
= 75+25
= 100(盏)
5、第二种解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是:
A. 4×25问:可不可以这样列式?有没有道理?
B. 1+3×25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组员听听。
C.(1+3)×25
2)学生能说出的就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讲的就由老师提示。
我们刚才说了“把兔子灯看成是1份,那么莲花灯就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3=4份。”我们还知道“每份是25盏”,那么4份有几盏呢?
边说边媒体演示:
逐步形成以下板书。
6、比较:这两种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练习:
黑板上所有求和的题目中任选两题。
汇报时,媒体出示线段图
统计哪些同学用了第一种方法,哪些同学用了第二种方法?
(二)差倍问题
1、尝试练习: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多少盏?
2、学生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黑板上另外的有学生提出的减法问题中任选一题
……此处隐藏13210个字……位——秒
1分=60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新授知识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规则。
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教学重难点:商不够商1时用0占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昨天我们学的很好,今天小兔带来了一些习题来考一下同学。
出示:小明家养了4只兔子,这天她买了86克红萝卜,请问平均每只小兔可以吃到多少克红萝卜?还剩多少克?
问: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想?算式怎样列?
得到: 一共的千克数÷兔子的只数=平均每只兔子可吃到红萝卜的千克数
86 ÷ 4
师:86÷4的商是多少呢?请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交流汇报
86÷4=21(千克)……2(千克)
答:平均每只小兔可以吃到21克红萝卜,还剩2克。
问:你们是怎么算的呢?谁能来计算过程说一说。
改错
师:小亚也做了这道题,我们来看看她的做法。但她算了一半,做不下去了。你们能帮帮她吗?
出示:
二、探究新知
师:小胖今天带来一些数学本做奖励,经过昨天学习有小亚等3名同学获得了优秀,小胖带来了61本,请同学们帮忙分发一发,看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本数学本?
61÷3 = ?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出示学生的几种情况:
个位上的'0能不写吗?
为什么最后一步可以省略?
师:哪些竖式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得到:第1、第3个竖式是正确的。但第3个竖式的最后一步可以省略。
问:从这道题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得到:个位上不够商1要商0来占位。
三、练一练(第37页)
拓展题
师:小胖对同学的答案很满意,为此他给小朋友发了奖学金
一等奖:小巧(95元)
二等奖:小丁丁(65元)
三等奖:小亚(45元)
这三个同学拿着奖学金去买文具用品
价目表:
铅笔盒 活动笔 橡皮 尺
9元 7元 4元 2元
若小巧全买铅笔盒,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
若小亚全买橡皮,可以买几块,还剩几元?
若小丁丁全买活动笔,可以买几支,还剩几元?
(小组活动,自编习题,互相问答)
课堂检测练习:竖式计算
86÷9 67÷5 96÷3 46÷4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