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时间:2025-09-12 21:18:04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

7.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2分)

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寻找诗词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参考答案: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8.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4分)

(1)写景的句子:

(2)景物的特点:

解析:概括景物特点应根据所写意象并联系词句的内容做概括。

参考答案:(1)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2)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2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词人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

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

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3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14、15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1分)

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1分)月亮

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4

水调歌头

向子諲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注】北宋末年徽宗大观四年闰八月,作者曾与朋友登高望远,抒怀写志,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又是闰秋,

作者感时抚事,写作此词。@芗林秋露作者自制的香水。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补天修月人去"来赞美朋友有补天修月的才能,抒发了豪迈和洒脱的感情。

B.诗人回忆当年与朋友登高送日东楼望月志趣相投,词间有真切醇厚的朋友之谊。

C.诗人自制香水芳香弥漫举杯畅饮借酒消除忧愁表面洒脱,更多的却是无奈。

D.时间过去四十年而今又逢闰中秋其间的`沧桑变化让诗人心中千头万绪难以名状。

1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中蕴含了哪些深沉的感慨。(6分)

14.A

15、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当年的朋友相聚,如今自己年老,故人多已离逝,只剩孤单凄凉。世事变迁,浪迹他乡,北归不得。当年欢乐快意,如今诗人像浮萍一样漂泊南方,平添几多伤悲。山河破碎,空有一腔爱国真情。诗人心中充满对故都的向往和留恋,但是中原沦丧,“神京”终究已成黄粱一梦。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5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2)上片看剑 ……此处隐藏4579个字……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参考答案

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分)

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

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2

水调歌头 沧浪亭①

(宋)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②,忽有扁

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

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③。刺棹穿芦荻,

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

19.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4分)

答案:

19.(4分)

①描写了太湖山水的凄清寂静、烟雾迷蒙、扁舟归晚和落日风雨等不同景象。

②以眼中实景渲染了全词气氛。

③景物描写烘托了作者的心境。

④景物及其意蕴的丰富性,为下阙的抒情议论作了铺垫。

答出1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4分)

①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

②身当壮年而憔悴已老。

③欲隐而不甘。

④苦闷而无奈。

答出1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3

原文: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

注:①姮娥:嫦 娥。②黑貂裘:用苏秦典。“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相关练习】

8. 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9.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经历:漂泊不定(四处奔波)(1分)感受:凄凉之感和惊喜之情(2分)。作用:为下文写登楼赏月的'兴致和望月抒发的悲情做了铺垫(2分)。

9.①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②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③退居归隐的衷情。(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4

水调歌头

赵秉文①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②,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③。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④。

【注释】①赵秉文,自号“闲闲居土”,处世颇有太白遗风,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喻之并有诗文相赠,故赵秉文写词予以作答。②“神仙官府”缘自唐顾况集《王源诀》:“下界功满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即神仙也不自在,照样要受管束。③“寄语”三句,化用古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④缘自韩愈《杂诗》“被发骑麒麟”。

8.词的上片多处用典,请简要赏析。(5分)

9.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8.①词人从古人到神仙,使用了“四明狂客”“谪仙人”“骑鲸人”“神仙官府”的典故。(2分)②词人以“谪仙”自比,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坛佳话,表达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对淡泊自由人生的追求。(3分)

9.①下片的前五句,描绘了一种优美闲适的生活情状以及词人醉酒当书的`狂放恣意之态,表达了词人对闲适高雅生活的向往。(2分)②第六到九句,词人用沧浪之水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性,以及追求淡泊境界的理想。(2分)③最后两句,词人借典故,返回天台作地仙,表达了意欲远离尘嚣俗世的归隐之情。(2分)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5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塞垣:边防城池。戛(jiá):敲击。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4.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C.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D.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15.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隐隐”以下句由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闲愁”,体现的是对国运的深长忧思,前后情感色调并不一致,故不能说“奠定全词的基调”。

15.①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如“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翠蛾羞”。

②对汉代和亲政策的批判。“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却“不减翠蛾羞”。

③对宋朝边备废弛、求和苟安的讽刺。词作借古讽今,结尾二句用反语,表面是歌功颂德,实则对当朝执政者的软弱进行了辛辣讽刺。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