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实习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市规划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实习报告1一:实习日程记录
2月18号进入中规院实习,第一周是院里的学术交流,我们听了一周的学术交流。1.海淀区上庄镇前章庄、后章庄村庄政治规划。(2.25~3.25)
2.25~2.27现状调研,2.28~3.15初步方案的设计,3.16~3.17初步方案的汇报3.18~3.29最终方案的确定,并编制说明书
2.惠民县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4.02~6.18)
4.02~4.10现状的整理,包括现状用地图、区位、建筑层数、建筑质量、交通、风貌以及市政工程现状图。4.10~4.25古城用地布局的调整规划。4.26~4.30初步方案的汇报交流,并补充调研。5.05~5.16地块划分,图则的制作。5.17~5.29市政工程的规划。6.05~6.15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说明书的编写。
4.徐州市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6.17~7.19)
6.17~6.28现状图的绘制,基础资料的整理。6.29~7.19方案的讨论,初步方案的形成。3.黄骅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20~7.31)7.20~7.25现状的调研。7.25~7.31基础资料的整理。
二、对所做规划的一些认识
2.1对新农村规划的认识
(1)深入的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村庄特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掌握问题的所在,在规划中能把握重点。
(2)农村规划中基础设施重要性。
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尤其是道路通达性以及路面的硬化,公共设施的配套,这些设施对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3)分析村庄中存在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近期的规划中的以实现。
(4)迁村并点的思考。
“迁村并点”关于资金的问题。迁村并点是指将现有的村庄小、占地大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居民迁入中心村和集镇,它的优点是合理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迁村并点”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宅基地复垦,二是村民住房建设,三是村内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迁村并点”的费用主要还是由农民自己承担,“迁村并点”的资金问题是每个地方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迁村并点”规划要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该地区是否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规划,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表面上看是改善村民设施水平,但实际上村民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新房、建公共设施,搞得农民叫苦连天,这有违规划的原始初衷。“迁村并点”关于人口规模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迁村并点”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指导与服从的关系,而实际的情况并非全部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居住点总人口会以正的加速度减少,这种减少除了原有村庄直接转变为居住区外,还应该体现在迁村并点后的最终保留村庄的人口规模的减少,这是“迁村并点”规划在确定人口规模时重点体现的内容。而现在有些村庄建设规划在确定人口规模时,并不考虑“迁村并点”规划是否存在,只是盲目的扩大自身的规模,而有的则打着“迁村并点”的口号扩大了规模,而需要撤并的村庄仍然保留。“迁村并点”中关于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迁村并点”使村庄合并,耕地规模化、机械化,剩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将如何解决,这将成为“迁村并点”的一个重要课题。2.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认识
(1)控制重点的突出,确定规划的目标与功能定位。
对于地块划分层次明确,便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
(2)控制规划中,规划师为了追求空间美学要求,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主观地划分地块大小、控制建筑高低、规定开发强度,来实现空间体量的变化,但这些主观因素要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以保证公开公平为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对产权地块的形状大小、容积率、后退红线等采取一视同人的规定,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从公共政策出发,达到公平公正原则,是做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控规中时效性的问题。控规不是控制得越多就越好。相反地.指标繁杂、面面俱到的控规在规划实践中常常显得极为脆弱,因多种不确定因素不得不调整过于细致的控制要求,不但不能突出控制重点,甚至会完全偏离规划的初衷。我们要找到控制中的核心要素,以强制性的方式加以落实。我们做的古城控规中,对古城的各地块,特别是重要地块,比如沿城墙附近以及重要古迹周围的建筑高度和容积率都给了很严格的规定。
(4)对图则的认识。古城的控规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的,参与的部分比较多,这过程中也看比较了很多地方的控规图则的编制,如广州和南京。广州在规划单元的图则中,地块的划分是以街坊为单位的,所有的分地块规划控制指标也是针对街坊提出,在具体规划实践操作中.允许进行街坊内部具体地块指标的调整,但必须控制所在街坊的总量平衡.南京市对地块图则的要求更为详尽,分为图则单元控制指标和分地块控制指标两大类,视不同情况,每个地块图则也可以分为强制性和引导性两张分图则。惠民的控规地块划分主要是依据地块性质,划分比较详细,因为处在古城中其内部的指标在实际的操作中比较严格,这样便于管理和城市设计的深化,体现更多的公众利益。2.3对总体规划的认识
(1)总规编制前期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是对历版总规的回顾对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次规划的提出问题,其次是本次规划战略性问题的前瞻性的研究,比如城市的产业问题,交通问题。
(2)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具有特长人们的互相协作才能使事情的顺利的进展。
(3)对于现阶段城市用地分类的思考。在划分城市用地分类时,有时遇见很多的困惑,对于现实中很多的用地不知该分为哪一类,比如火葬厂。还有就是一块地兼有办公、商业、停车立体式复杂的利用,在划分用地时如单纯的划分商业或办公,就显得不确切,城市越是发达的地带,对土地利用的复杂程度就高,现在的城市用地分类是停留在“平面”层次上的,随着城市发展,这种分类将不能满足分类的需求。
(4)对新的《城乡规划法》的认识。我参与的贾汪区的总体规划是依照新版的《城乡规划法》编制的。熟读了新版的《城乡规划法》,对此有一些认识。首先,新的法规取消乐了原来的“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的改造”,而更加突出资源的节约,环境、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将更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其次,新的法规中强调了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中,进一步落实了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再次,法规强调了城乡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把公众的利益放在了核心地位 ……此处隐藏35273个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容积率,鼓励开发商创建开放空间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再如,在最后附上土地兼容表,增加规划的弹性,不至于像法律一样。在控规中,限制机动车开口的方向,一般不要再拐角处开口,在拐角的方向上要有一段的距离才能开口,这个距离要根据道路的等级和用地性质来决定,最后还要对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等进行控制等内容。
另外,在总规中的规范更应该是熟记在心头,人均建设用地,道路密度,居住道路等各种用地得比例,变电站的容量,消防栓设计的间距,公共厕所的千人指标,各种类型的管道配备的管径。要想比别人高出一筹就应该记住这些常用的指标,当别人都在查规范的时候你已经设计好的,这就是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原因,在这个项目中有个有趣的事就是,在镇级的变电站一般只规划到35kv的变电站的位置,变压到_kv输送到各个社区和单位,让后在各个社区和单位根据需要变220v或者380v,但是这个镇的领导就是说它们用的是_kv的变电站然后再这轮中根据他们的要求把变电站改称了_kv的变电站。另外在改图的过程和平时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在总规的道路设计时,尽量的少得在省道国道以及快速路上开口,尽量减少城市中的道路与这些路的交叉口。在控规中要尽量的减少这些地块向这些路开口。另外,在一般情况下给水,电力,雨水排在道路的东边和南边;污水,燃气,电信排在道路的西边和背边。 在空余时间我还看了大量的论文,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感触最深的是在规划中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待规划,不管是城市总规,控规,修规,包括现在的经济味道很浓的战略性规划和区域规划,一切都向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另外还有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都涉及到,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的技术也被用到城市规划当中,比如GIS现在在城市规划中对地形的分析已经很常用了,它可以分析限建区,禁建区,以及可建区,还能对坡度,坡向,高程等做出自动分析。但这只能在二维空间上的利用,现在已经向三维空间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他将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在设计研究院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规划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认识。对于这次实习,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实习时间较短,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对规划的所有业务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于规划也是浅尝辄止,没能接触到更多业务类型;第二,参与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没有涉及规模较大,业务繁杂的大中型设计;第三,对于课本学习内容有所遗忘,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时常不知如何解决。此外,自己的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有限,再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当大的难度!对于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有机会的实习过程或者工作过程中注意改进和解决。
总之,这五个月的实习使即将进入大五学习的我受益匪浅!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最大感触是让我更加了解了城市规划,让我放开了眼界,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城市规划实习报告15一、实习时间,地点 xx年7月6日------xx年7月13日;上海,建筑专业大学生城市规划参观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
参观上海市人民广场,上海市博物馆,上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市美术馆,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同济大学老校区,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徐家汇商业区,静安寺广场,静安寺公园,上海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
三、实习目的
1、 了解城市设计,博览建筑特点,步行街景观设计;
2、 了解校园规划特点,教育建筑特点,体育建筑特点,分析其功能分区,平面组合特点,体型组合及结构方案;
3、 分析商业建筑特点;
4、 了解城市交通换乘系统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共享空间;
5、 归纳分析超高层建筑特点,城市大型商业广场布局及平面组成特点。
四、实习意义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体系在现有体制下规划和管理开发区达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我们对城市和区域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城市现状,对城市总体布局和总体规划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了解到不同类型建筑在发展战略和实际开发所考虑因素的众多不同,了解了不同的规划特点,建筑特点。更深刻的人了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组合,体型组合等因素对建筑的功能,美感和使用的重要性。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上海市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建筑结构在上海的宏观规划和其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实习报告《建筑专业大学生城市规划参观实习报告》。了解上海自身建筑的特点,规划方案以及与周边环境城市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1、 校园规划特点及教育建筑特点
通过对同济大学的各建筑教学楼的参观与分析,总结出,对于教育建筑的功能分区主要在于其佛那个能使用的要求,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同时还对主与此。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部分居于主要部分,置于主要地位也是有利地位,办公室次之,辅助部分再次之,三者在功能区分,有明确的划分,以防止干扰。但这三部分之间,还保持一定联系,而这种关系,在按功能区分明确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在建筑体型组合上多为立方体与长方体等简单几何体的组合,内部空间在一定的次序中灵活多变。体型简洁,外形质朴而内部布局自由又不失严整。建筑功能和交通流线明确。平面采用分隔性的空间组合形式。
2、 体育建筑特点
在上海参观的主要体育类建筑为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从这两幢建筑的外观上对体育类建筑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认识,主要是以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平面为基本形体向外扩张,给人壮观、严肃、朝气、活力、蓬勃向上的积极感受。体育馆的席位,常沿着比赛四周布置,有利于群周沿观众厅周围疏散。而规模较大的体育肩周,常常设有分区入场、分区疏散、集中或分区设置出入口的方式、在体育建筑这种需要重视人流疏散问题的建筑,常采用平面或立面两种方式的体系组织疏散。体育建筑,有的平面采用综合大厅组合形式,摆脱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和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具有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形自然等特色。有才蚕蛹观演性的空间组合方式,以大型空间为主,穿插组合辅助空间。
3、 商业建筑特点
商业建筑在造型上活泼多变,富有创造性和娱乐性,色彩鲜明,造型优美,在空间的组合上复杂多变,内部空间紧凑合理,注重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的穿插和隔离;功能分区上主次关系明确、合理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商业建筑的空间里更能体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分割的对立统一的观念。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从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势、比例、色彩等都有所体现,比较强调人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