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学生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读书心得1学校举办教师读书活动,其中一本书为《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由于我也正在如何做好班主任的道路上探索求知,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期待的心情,认真读了著名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郑立平所着的这本书,本书记载了郑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收获与心得,将自己的经历和方法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并且做法很具体实用。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郑立平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方法和见解。他的观点,他班主任做法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从他的介绍中,我也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短期目标,那就是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
第一个故事: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久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符合床的标准。结果被他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
这则故事是对教师极大的讽刺,它在隐喻我们的育人模式和人才标准,我们很多教师就是在用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衡量学生,也在衡量自己,我们要求的是标准,多一分就太长,少一分就太短,所有的人必须一样的长短。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第二个故事:一个22岁的青年,在遭受人生的种种不幸之后,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奈之余,他求助于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未来。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只能活到45岁。"谁知这句生命的预言,却改变了青年一生的命运。从那以后,他不再怨天尤人、消极颓废,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并为以后的23年的人生做了合理的安排,确定了每一年要做的事情和要完成的目标,昼夜忙碌着,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地努力工作,丝毫没有倦怠之意,时时刻刻都在埋头苦干,执着于一生的追求,最终,他的每一项计划都实验了,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5岁生日那天,他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神的来临,然而他没有死,谈及他成功的经验,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预先知道自己的生偶那些命,人们就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事情该做而没有做。这样从终点往回走,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更好。"
多么朴实的话语:从生命终点往回走。可是,平时里,我们总觉得手里满满的都是时间,我们的生命经得起慢慢的消耗,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所谓,但,殊不知,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等到"死"的威胁来临时,才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早早地为生命做一个科学的规划,那样,我们定能拥抱成功。
书中说:班主任,应如星辰,远观,一盏引路灯;近看,一团燃烧的火。班主任,应如百合,绽开,一朵飘香的花;凝聚,一枚含笑的果。是啊,班主任的确有他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可以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更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学会自我管理,做好班集体建设,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学生个体管理工作,做好协调工作等。
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中,也具体告诉我们该怎样做。如班主任要学会寻找幸福感;班集体建设中,要注意培养班干,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集体建设中要想办法建设自己有特色的班级;对待学生个体,要少一些批评,多几分宽容,多几分关爱;协调方面,要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让同事乐意与你合作,并学会教育家长等。做好这些极为不易,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乐观而智慧的班主任!
读过书后,对照郑立平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年轻气盛,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在班集体建设方面,没有加强对班干进行耐心系统的培训,使有些班委摸不着头脑;班级管理上,只是一味的接受学校的`任务,随波逐流,没有朝着与众不同的方向发展,更无特色可言。
通过读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班主任相差甚远。反思后才认识到:班主任的付出,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郑立平为榜样,做好班主任。争取做到:积极抓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自觉作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敢于搞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勇于寻支持,在引领中成长。希望多年后,自己也会成为桃李满天下的优秀班主任。
最后,借著名班主任郑立平的观点作为我的座右铭,"你把学生当成魔鬼,你就挣扎在地狱,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享受在天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继续积极向上的做普通而又光荣的班主任。这就是我——一位普通班主任在学习中的心声。
学生读书心得2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读书的地方,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成为读书人、文化人的重要职责。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性地发展,决不是不要学生多读书,关键是要改变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学习品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根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陶冶学生品德情操,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才能增强学生思维活力,孕育学生创新精神。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为本,以升学竞争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关闭在教室里,束缚在课本上,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没有时间多读书,不可能自由自在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甚至失去了读书的兴趣,看书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讲不是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已成为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当学生远离名著经典,缺乏人类文化精华的滋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知识视野狭窄,人文精神萎缩的现象,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联想、想象和创新。
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多读书、多看书,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读书的方法, 在读书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也不是简单地在语文教学之外搞一些读书活动,而是要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
读书需要条件,需要环境,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渲染读书的氛围,激发读书热情。为了给师生创设优质的读书条件,我校配置了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同时,精心布置校园环境,悉心培育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着浓 ……此处隐藏9460个字……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每个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吧,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奇迹将一定会发生在你的身边。也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有可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学生读书心得13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最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就是写作文。上作文课时都比较喜欢、活跃,可一让写作就发现一些孩子紧皱眉头,握着笔半天写不出来多少文字。针对这一状况,我也很发愁。除了不断绞尽脑汁、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之外,我还利用寒假时间,读了高子阳老师的《让儿童爱上写作的12堂公开课》这本书。希望能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带来源泉活水。读了这本书后,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我产生了几点思考。
首先,什么是写作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普遍的`习作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1课时老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置情境,与学生对话,一层一层地向学生讲述怎么写这篇文章,注意事项等。接着就是学生打草稿,老师巡视,给予指导。而草稿大多难以在课堂内完成,下课后学生会接着写,然后学生修改修改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在课堂上做讲评。这样的习作教学模式能否让学生真的喜欢写作呢?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阅读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就会发现,三至六年级每册中有专门的习作单元,如何教好习作?我认为正确全面深入的解读教材应该是第一位的。解读的好,设计才有可能妙,课堂教学质量才有可能高。解读教材需要细致全面深刻,要有独特的发现,这是深入的过程,没有深入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取舍,也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浅出。要想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重新建构教材也很重要。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指导范文,它蕴含着写作思想,写作技巧,写作知识。当学生能从一篇篇课文中,找到习作的构思、方法,他就不会觉得写作文难了。所以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将作者的写作方法、技巧顺势给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发散、展开拓展。日积月累,慢慢地就在点滴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此外,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仅仅靠课内是不行的,只有把课内外习作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这个整体规划训练,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进而才能养成写作素养。课内习作是被动的写作教学,课外习作可以从儿童喜欢的角度出发,寻找一个个话题,通过一次次任务的完成,促使他们主动发现话题,然后自主去写作。课内外习作的结合互补,长期坚持下来,儿童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除了这些,最基础的还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没有词汇的积累,就不会有表达的飞跃。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习作教学产生了思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当中,我将不断改进、提升方法和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素养,让学生爱上写作、喜欢创作、乐于表达。
学生读书心得14读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后,我的眼睛竟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多么浓烈的情谊啊!
文中的“我”一直想买一本小说,可是自己也知道,那样贫穷的家庭并不能满足自己这个愿望。不过事情却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竟意外获得了1。5元钱,这个从天而降的惊喜却让“我”犯难了,最终“我”用这1.5元给亲爱的母亲买了一个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惊喜却又一次发生了,母亲竟然重新给了“我”1。5元,让“我”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个愿望,那本,可以属于“我”自己的小说。
书中的小男孩和他母亲的一切令我十分感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常常会问爸爸妈妈拿钱去买一些我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总是不知满足,喜欢的东西太多,这时候便会开始抱怨爸爸妈妈给我的钱太少了,经常不高兴,还会耍点小脾气。但当我读完《慈母情深》以后,每当我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也总是会想着给爸爸妈妈也买点小礼物,感觉我也能像书中的`小主人公一样,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了。
书中这位母亲的举动让我的内心变得更柔软了,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幸福的,母爱是我们拥有的的怀抱!
学生读书心得15由于性格原因,我喜欢多愁善感的女作家写出的多愁善感的作品,张爱玲的《金锁记》、张小娴的《相逢》、冰心的《冰心文集》、林微因的《人间四月天》等等都是我钟爱的作品,今天我想交流的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选自《林海音的作品集》,这本书我前后大约看了有三遍了,后来两次看是因为我们的教材里面收录了林海音的两篇文章《迟到》和《冬阳、童年、骆驼队》,每次阅读,我都有新的收获。今天我想谈一谈我看了这本书的几点感动、几个镜头以及思考和感悟。
一、有这么几句话令我十分感动: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英子?”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呀!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大,老师们,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啊!”
二、有这么几个镜头使我印象深刻:
闭学式开始了,我站在礼堂上给学弟学妹们唱《送别》,可是我最爱的父亲却没来,他在医院里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是一种怎样的遗憾呀。
我瞒着妈妈,偷了她的金手镯,帮助秀贞和妞儿去找思康三叔。
我偷偷把八珍梅放在口袋里,打算给妞儿吃,可妞儿却没来,最后八珍梅都化了,为此我还担心被宋妈批评。
多善良的英子啊!
三、有这么几点思考和感悟:
为什么英子可以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被所有人视为疯子的秀贞,被养父母打骂的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偷东西的`小偷,他们都愿意把心事讲给英子听。我想是因为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就是一条与人相处的秘诀吧!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别人,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某件事,最终将会获得他人的信任。
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秀贞是疯子,都不敢和她来往。一心供弟弟上学而头东西的人在她看来是个好人,可人们却认为他是小偷。于是,英子迷茫了,他不能分辨那个人是好是坏。英子的看法是错的吗?我觉得不然,是成人用他们的想法绑定了某些东西,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然后就根据心中的那些“定理”给事物下了定义。而英子看到了别人不曾触碰的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她得出了和别人不同的答案。英子以她儿童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世间的善恶、冷暖,于是有很多事情她不能理解。
读着《城南旧事》就恍如翻阅泛黄的老照片,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因为这里充满着记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