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摩观后感

时间:2025-09-28 16:52:12
教学观摩观后感

教学观摩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观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观摩观后感1

一、 抓住留白展开现象。

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结合课文的叙述,根据自己的理解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说出他们理解中的人物会是怎样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使得文中人物形象越读越丰满,道理越想越透彻,课文越读越明白。例如:《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一课让孩子们说说小蜥蜴听了青蛙的话会怎么想?会怎么找红枫叶的?从中感受朋友间的友谊;《平分生命》中结合哥哥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表现让孩子们想象哥哥的心理想法。从而感受哥哥对妹妹的责任与真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让学生想象“泪”为谁流?谁在“望”?进而感受陆游一生心心念念收复失地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思考后的感悟这是一种好的.习惯,更是阅读的一种方法。这种痕迹可以是美词佳句的圈画,可以是问题探究后的感想看法,可以是表达手法的体会,可以是不懂之处的质疑……无论是哪一种,只要你留下了自己阅读的痕迹,就证明你在读书时思考了,收获了,进而也就能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这七节课我们从低年级的圈画生字,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圈画词句,并在相应的位置做批注,无不在告诉孩子,读书要留下痕迹,有自己的思考。

三、水到渠成润无声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定是适合孩子认知规律,能让孩子们根据自己脑中构建的知识体系,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方法,解决问题的课;一定是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愉悦了心情的课。当然一节好课的标准很多,我们单从课堂结构上看,七节课都能够以学生为主,在孩子已有的认知领域寻找新的生长点。从《我喜欢的动物》的分块指导,让孩子们比较容易的知道什么是言之有序、有物、有情;《九九歌》中反复诵读后,利用图文对照理解农谚的含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诗解诗深刻体会陆游的日思夜盼;《秋天的怀念》利用作者其他文章的补读深刻感悟母亲的伟大与自己深深的自责……都让人感觉到清新流畅,浑然一体。

四、我的思考

一天下来,从七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由于还没能充分消化,所以只能信手涂鸦上述几点。在听课时乃至到现在,我都在想人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法那法,怎样选法?后来回顾一天的课,虽然有几位老师用了同一种方法,但是操作上却不尽相同。于是我给这篇感悟起了这样的名字。当然这里的“适合”对教师而言是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适合学生,对学生而言是易于接受,便于操作,突出自主,兼顾合作。

教学观摩观后感2

20xx年5月7日到9日和几位老师到琼中参加海南省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听了来自不同市县的9位教师为我们呈现的9堂各具特色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老师们上的这些课,总体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下面谈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一、教师对教材把握透彻。

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白沙县的符祥陵老师,在教学《揠苗助长》时,抓住重点词语“巴望”、“天天”、“一天两天 三天”,通过品读,感悟农夫焦急、迫切的心情。琼中县的冯丽老师,在《一面五星红旗》教学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国旗”,以“爱国旗”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研读,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整节课都在冯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让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五指山学校的李旭臻老师的《槐乡五月》,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老师在上《揠苗助长》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读准生字新词,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读出不同的.味道来,再深入读,读出农夫的急,读出农夫的累。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昌江学校的张秋容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今后将多看书、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

教学观摩观后感3

全县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本次观摩活动涉及到五个学科,活动以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全面彰显学科特色,进而推荐各学科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纵观这五节课,均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彰显了学科特点,上得非常成功,给广大的教师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

本工作室成员高晓杰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狼和小羊》,上得很精彩。精彩在于本节课目标清晰,师生学得轻松,学生收获多,是一节高效的课。说它高效是因为本节课符合低年级特点,识字、写字、、朗读、积累清清爽爽,完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课上首先是巩固识字,读字组词,然后选择常用的词语练习说话。接着是朗读训练,通过学生对每段话提示语的理解,来体会狼的凶残和小羊的温柔善良,从而进行有个性的朗读,通过老师的引导范读,使学生逐渐读得进入佳境。在理解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羊,会怎样做呢?”使学生明白,对待像狼这样的`人不要和他讲道理,怎样用智慧去战胜他。人文性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心中。最后,指导学生写字,扎扎实实,学生学有所获。透过高老师的课堂我们也充分看到,高老师对于学生平时的训练有素,学生在用词语说话时,不但说得完整,而且都能够说出一段话,我想,就这样训练,学生到了三年级的作文就会减少坡度。而且学生们回答问题 ……此处隐藏961个字……期第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厦门六中大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动。

为期两天的观摩课我们一共聆听了七位名师的演示课,分别是淮北名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的《活见鬼》古诗文教学,厦门青年骨干教师王丹婷的《祖父的园子》,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母亲的鼓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每一堂课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设计的别致,教学机智的巧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孩子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这样,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悟了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管建刚老师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有效指导。文本阐述的观点很简单,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管老师在学生明白之后就故意说,可以下课了吗?以此引导学生明确,观点的确立还需要事例的支撑,这样才更有说服力。然后提出:一句话怎样才能成为一篇文章?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段,让学生明白一篇议论文需要提出看法,有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来支撑,最后在得出结论。管老师紧扣中心,层层递进,把一篇议论文内容、结构、写法解读的如此透彻、明晰。看似平淡,实则隐藏大智慧。

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法更是让我叹为观止,他在课堂上读、唱、吟、舞,把孩子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名师的课是洒脱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诗意的。最终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指导的魅力和智慧点评的魅力也是名师们课堂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我想更是我们一线老师需要好好去锤炼的地方!

教学观摩观后感6

10月21号至22号,我有幸观摩了XX市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能手评选课,颇有收获。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博兴一小举行。15名优秀教师参加了授课活动。这次授课,内容涉及面广,关注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XX博奥学校蔡XX老师的《标志》,XX县桑XX老师的《电子垃圾》,XX小学董XX老师的《走进端午节》,XX实验学校的耿XX老师的《种子贴画》等。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首先,导入环节,要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问题提出问题,以情导趣,激发学生兴趣。如XX县王XX老师在上《巧制笑脸图》时,利用了一群孩子给李奶奶过生日,李奶奶开心的笑了,孩子们也张开了一张张笑脸。于是,老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平时你见过什么样的笑脸?学生纷纷举手,有“爸爸过生日,妈妈笑了。”“情人节”爸爸给妈妈送戒指,妈妈笑了。“学生学习进步了,老师笑了。”老师提议,把这些开心,快乐,幸福的`笑脸保存下来,出示自制的笑脸图,引起孩子们的一片哗然声,老师借机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尝试着做出笑脸图。大家纷纷响应,跃跃欲试。于是进入中心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制作可爱的笑脸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学生提出问题,怎样制作笑脸图?需要哪些材料?急于想弄明白。另外该节课的靓点,老师把微视频引入课堂教学,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形象又生动,效果挺好。

其次,所有的科目的课都是小组合作,5人或6人一组,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探究合作,伴着轻柔的音乐,在老师温馨提示下,在设置的有限时间里,孩子门或讨论,或画画,或制作气氛和谐融洽。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蔺XX在讲授神奇的七巧板时,让学生自由制作,并创造一定的意境。在展示时,学生创作的打乒乓球,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等等,展示时,高潮选起,赢得了师生的多次掌声。

最后,本次观摩活动,一节课一节课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时间紧,一直到最后结束,评委老师都没有做适当的点评,只是公布成绩。自己,也没法与周围的同行进行评议,讨论。再加上自己的理论水平有限。所以,我只有一些零碎的,肤浅的感受,在此记录下来,与老师们作一下汇报交流,欢迎提出宝贵意见!指导改正!

教学观摩观后感7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区安排11月1日和2日到内官特色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我们参观了##等11所学校。期间,我们看到了这些学校的特色体现在“管、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小学的制度建设,##中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导工作以及##小学等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的一流的教学质量,还有##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传承,##中学的教室布置……作为校长、教师、学生三者,真正体现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的群体效应和整体效益。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严格遵照常规进行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推进校长引导工程,加大管理、指导力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做好教学随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11所学校的参观,使自己有了很深的体会。

首先,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而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风两日雨,虎头蛇尾。因为时间一长,在这方面暴露出来的情况、问题就比较多,又由于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未来得及迅速处理,于是就会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而最终导致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懈怠,难于持之以恒。

其次,让教师生觉得定了常规就得落到实处,也就是说要一抓到底,决不动摇,给师生一点压力。滴水所以能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之后的持之以恒。作为教师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作为学生没有自觉守“规”的恒心,同样很难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治学的品质。离开了目标专一的“恒”字,事业就会无成,有了这个“恒”字和远大的理想、志向,我们就会自加压力自上劲,至少也会化压力为动力,主动培养和磨练自己,在不变中求变,在常规中出新,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如同所有管理一样也是一门艺术,每个人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我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力求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使得学校、教师、学生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一体,构建和谐校园,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教学观摩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