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工教案

时间:2025-09-27 08:00:07
大班泥工教案

大班泥工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泥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泥工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按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恐龙形象、动作的简单塑造。

2、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发展观察力、创造力。

3、会分工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为每组选一本塑造有关恐龙故事的参考书,事先让各组幼儿都看过,引导幼儿对恐龙有初步认识。

2、恐龙玩具模型、各种恐龙图片,如霸王龙、翼龙、剑龙。

3、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泥工板,牙签、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抓住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活动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部分的比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恐龙玩具模型,引起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1、教师:“这些故事书中的角色——恐龙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了,今天老师正好也邀请到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吧?

2、出示恐龙模型,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恐龙?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本领吗?

小结:恐龙一般身体大,尾巴粗而长,后腿粗壮,从头至尾线条像山坡一样,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有甲、剑等生长物。

二、讨论、明确泥塑的制作方法。

提问:看一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恐龙?它们长得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捏恐龙的头、身体和尾巴?

三、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分工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既要相互合作,又要尽量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2、也可选用其他材料,如用树枝做树等。

3、做完的先分组进行讲述练习。

四、讲述表演,共同欣赏评价。

提问:谁来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恐龙?他在干什么?他们之间都发生的什么事情?

活动延伸:

1、在美工角展览幼儿的泥塑作品供大家观赏、交流。

2、鼓励幼儿阅读其他方面的图书,进行有关人物、动物等形象的塑造。

大班泥工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泥塑中搓圆、搓条、压扁等技法,塑造出小老鼠的基本造型,并做适当的装饰。

2、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

3、感受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泥巴若干、牙签若干、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二、 基本部分:

教师出示泥老鼠,引起幼儿兴趣。

1. 你们看,它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2.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泥老鼠?

教师边提问边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

1. 小老鼠的.头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

2. 小老鼠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上有什么?

3. 想一想,怎样将小老鼠的头、四肢和身体连在一起?

步骤:

将泥先分成三份,取泥中的一份团圆,作为老鼠的头;

用另一半泥中的一点,作为老鼠的两只耳朵,连在老鼠的头上(注:老鼠的耳朵要大点);

用泥搓两个小圆压扁,作为眼睛粘在老鼠脸上,再取一些泥压扁,作为老鼠的鼻子;

用泥搓成椭圆形,作为老鼠的身体(底部要平);将第三份泥成四份,搓长连在身体上(用牙签固定),作为老鼠的四肢;

最后再用牙签将头部与身体连起来。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小老鼠,一个人感到很孤独,没有朋友玩,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小老鼠吧,用泥巴做许多老鼠好吗?

三、 结束部分: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像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老鼠,教师对幼儿的制作活动表示赞赏。

大班泥工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 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 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 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泥工教案4

目标:

1、在欣赏的基 ……此处隐藏3845个字……的想象,让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形象设计。

(2)给幼儿发下彩泥,教师讲解大体的制作方法。让幼儿掌握搓、压、拉的技能。

(3)指导幼儿学习用彩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性质的食物。

7、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交流,同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大班泥工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平面的房子图画,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章太炎故居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章爷爷的家

1.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2.是什么形状的?房顶怎么样?

3.让幼儿初步了解房子的结构以及房子的多样性。

4.这座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成的?让幼儿了解将橡皮泥通过团、搓、压等方法,在贴在白板纸上做成的'平面房子。

5.这座房子漂亮吗?房子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用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感受房子上的色彩和花纹的美。

6.你想做一间这样的房子吗?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团、搓、压的技能,在白板纸上粘贴出房子,并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四、展示、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育建议

1.对章太炎人物及故居已有部分经验。

2.看过有关章太炎的书籍、图片或视频。

3.参观过章太炎故居。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小朋友部分已经参观过了章太炎故居,大部分是没去看过的,在经验上各不相同,在活动中我让参观过的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故居,在所有小朋友知道了章太炎故居与自己现在所居住的房子的不同后,开始了操作活动,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经验,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大班泥工教案13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用搓、团、粘接的方法做成蘑菇。

2、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

3、发展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活动准备:

玩具小兔一只、泥制蘑菇一只、橡皮泥、泥工板。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玩具小兔)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白兔)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吗?

2、(出示泥制蘑菇)我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蘑菇,你们看,老师就为小白兔采了一只蘑菇,小朋友也来帮忙采蘑菇吧。

二、讲解示范。

1、小朋友看蘑菇的形状像什么?幼儿观察并自由议论(引导幼儿观察)。

2、蘑菇的形状像把小伞,有圆圆的伞顶,又粗又短的伞柄,蘑菇的'顶稍尖一些,有的平一些,但中间都是凸出来的。

3、(教师示范并讲解)先把泥揉软,再把它搓成长条,分成两块,一稍在的做蘑菇的顶,一块稍小的做蘑菇的茎。把稍在的一块放在手掌内,两手合拢,来回转动泥团,使其逐渐形成圆形,然后放在泥工板上用手掌轻轻压扁,注意将四周的边沿捏得薄一些,使中间凸出来象馒头状。取另一团稍小泥用手来回搓动,搓成短而粗的小圆棍形状后,再与蘑菇顶的下面中心处粘接起来,粘接的地方要用手指用力接牢,将上下两头都抹光滑,这样蘑菇就做好了。

三、幼儿操作。

1、分发材料,幼儿做蘑菇,教师巡回指导:

2、小朋友现在来做蘑菇。蘑菇要做得光滑,做得大些,提醒幼儿蘑菇的顶要做得象伞顶一样,中间要高,四周要低,在粘接处上下要接牢抹光。

3、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洁。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表扬动手能力强、讲卫生的幼儿。

大班泥工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分泥和连接的技能制作民族娃娃。

2、感知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特色。

活动准备:泥、泥工板、湿抹布、民族娃娃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各种民族娃娃,听泥娃娃自我介绍:"黑眼睛,黑头发;你穿对襟袄,我系葡萄扣;你梳桃子头,我扎小髻髻。我们是一群中国娃娃,我们住在无锡惠山的山脚下。

引导幼儿观察民族娃娃的外形特征:脸是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很美丽。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1、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

2、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

3、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提示幼儿可以用辅助物来帮忙。

4、最后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儿可以用泥条粘帖的方法表现出民族娃娃的发髻特征。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头和身体连接的牢固一点呢?

四、交流讲评

我们今天可以开一个民族娃娃展,你们都是小评委,请你来说说你喜欢那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大班泥工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即在会团、搓、压泥的基础上,学习压坑、捏边的技能,能表现餐具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不同大小分泥,培养幼儿根据实物独立塑造的'能力。

3. 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二、教学准备:

(1) 课前观察家里的餐具,如:碗、盘子、勺子、筷子。

(2) 泥、泥工板若干,玩具娃娃、桌、椅摆成将要就餐的场面。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娃娃即将就餐的场面,导入活动。

2. 引导幼儿观察或回忆实物餐具,教师讲解示范制作餐具的方法。学习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的技能,捏制小餐具。

碗:从上向下看,是一个圆圆的凹坑。要先将泥团圆,用大拇指压个坑,其余四个指头放在外面,边捏边转动泥,只要把边捏的一样薄就行了。

盘子:从旁边看,圆圆的扁扁的,中间低,边稍高。先把泥团圆压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边捏的稍竖起来即可。

勺子:从上向下看,一头是长柄,一头是椭圆,是凹的。先将泥搓成胡萝卜形,在粗头一端用大拇指摁进去即成。

筷子: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棍。将泥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搓成一样长、一样粗细的两个长棍。

3.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重点让幼儿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等技能捏制小餐具。

5. 将做好的餐具送到娃娃餐馆,放到小伙伴面前,请小伙伴吃饭。

《大班泥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