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08 08:00:08
中班教案精选(10篇)

中班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熟的概念,掌握五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说出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森林背景图,画有六座圆顶小房子)。

2、1—6数字卡和头饰。

3、熊猫卡,兔子卡和猴子卡。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导入‘初步理解邻居含义。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对面是不是有邻居?

幼:是。

就像小朋友坐的小椅子两边靠你最近的那也叫邻居,请小朋友说说你的邻居都有谁。

拍手游戏:师:“小朋友,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我的朋友在这里”(被问到的小朋友举起旁边两位小朋友的手)

2、故事:分房子

1)讲述完故事提问;

师:熊猫说2号房间有两个邻居,他们是谁呢?

幼:1号和3号。

师:小兔子的房间是几号呢?

幼:1号。

师:小猴说他的房间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幼:4号和6号。

师:小猴的房间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幼:4号。

2)再次回忆故事,在蘑菇房子上贴上数字卡片,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师:2号的邻居是谁?

幼:1号,3号。

小结:2的邻居是1和3,1和3也叫2的相邻数。

师:5的邻居是谁?

幼:4号,6号。

小结:5号的邻居是4和6,也叫做5的相邻数。

师提问:3有没有相邻,他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他们是谁?

总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1)师:咱们再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说的比我多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的它是几?”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2多1它是3。(一直说到6)

2)师:请你说的比我少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6少1的它是几?”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6少1它是5。(一直说到1)

3)师:刚才游戏中提到了比2多1他是3,比2少一它是1,小朋友看,2这数字两个相邻数一个比它多1一个比它少1,其他的相邻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总结:两边的相邻数一个比中间的多1一个比中间的少1我们把多1的这个数叫大朋友,少1的叫小朋友。

4、结束部分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游戏规则找6位小朋友带数字宝宝头饰,拉手围圆圈,边走边说“123,456,拉成眼圈找朋友,大朋友,小朋友我们都是好朋友”。当儿歌说完时听老师令如说“2”,2说:“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1说:“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3说:“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体小朋友一起说:“2的好朋友是1和3”。

游戏反复进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主动探索榻榻米的多种玩法,利用其进行四散跑的游戏。(重难点)

3、活动后能收拾整理玩具材料。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榻榻米,了解榻榻米游戏的玩法。

2、物质准备:各种颜色的榻榻米(塑胶拼接板)若干、音乐磁带、小鼓、大灰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一起伴随音乐《小松树》做榻榻米操,充分活动身体。

二、游戏“榻榻米变变变”,引导幼儿尝试用榻榻米进行各种动作练习。

1、变成方向盘。

幼儿可以拿榻榻米当做方向盘,开汽车。教师和幼儿一起转动榻榻米模仿开汽车,注意变换方向——向前开、向后开、转个弯等。

2、变成碰碰车。

幼儿在“开汽车”的过程中发现还可以玩“碰碰车”的.游戏,与同伴碰碰手臂、后背、臀部、膝盖等。

3、幼儿自由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榻榻米,如将榻榻米放在地上可作荷叶,用榻榻米相互抛接可以作飞盘等。

三、通过游戏“小动物找家”,练习听口令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

1、教师引导幼儿把榻榻米随意平铺在地上,变成小动物的“家”。幼儿模仿小动物跟着妈妈出去玩,听到“大灰狼来了”,马上跑回家,找一个榻榻米在上面站好,并说说自己家的颜色。

2、根据指令找“家”。

3、用鼓敲出快慢不同的节奏,幼儿根据节奏变化控制跑的速度,听到教师发出“找*颜色的家”时,再一次迅速找到相应颜色的“家”。游戏可反复几次。

四、放松活动。

活动评价:

“好玩的榻榻米”活动,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东西,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四散跑动作的练习。活动中,教师先是激发幼儿已有经验,复习榻榻米的一些基本玩法,之后又提新的玩法,活动设计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增加,使幼儿的动作技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目标。中班初期的幼儿对于听口令向指定方向跑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能够做到不拥挤,在运动技能和常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品的一些卫生常识,知道不讲卫生和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在抢答的活动中,区分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种类。

3、乐意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绿色食品,并参与绿色食品游戏赛。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一些和饮食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色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1)教师:你喜欢吃什么食品?为什么?

2)教师将幼儿说的各类食品一一贴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画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了解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

1) 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一想这样做对 ……此处隐藏2144个字……什么地方?(幼儿回答)有些什么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半圆形)根据幼儿的.回答,找个别幼儿贴出相应形状的纸。

2、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是多变的,并进行操作。

(1)师:这些图形除了能拼出有趣的娃娃,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小朋友想看吗?变魔术: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全体闭上眼睛念:叮当法术变变变。(教师把正方形纸对角折)

(2)提问:你知道是怎么变的吗?(幼儿讨论后回答)请一位幼儿上来变一变。你能不能把这张正方形纸变出其它图形呢?(请2———3名幼儿示范)

(3)全体幼儿玩游戏:变魔术。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魔术师呀?请你从篮子中拿一张纸,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来变一变,比一比哪个魔术师最能干,变出的图形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游戏后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是怎样变的,并相互介绍)

3、引导幼儿用图形拼贴各种造型。

师: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看,谁来和我们做好朋友了?(小狐狸)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他还给你们带礼物了,小朋友看一看并说是有什么图形拼成的。今天是我们和小狐狸第一次见面,小朋友想不想送点礼物给他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纸,小朋友可以用它们拼出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玩具。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5、在音乐声中,幼儿送礼物给小狐狸。

中班教案 篇8

内容:故事主题《星星来的小天使》第四课时——“月儿圆”

参加人员:奥尔夫课题指导老师——何娇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执教老师——李虹、羊永春、李苗、柯俐霞

具体内容:

本次集体备课教研的具体内容是由柯俐霞进行第四课时“月儿圆” 的试教。把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的具体组织方式和要解决的问题将在试教的过程中进行研讨:

一:故事引入

宝宝野营时看到萤火虫受伤,宝宝帮助萤火虫包扎,许多小动物来帮忙,宝宝和萤火虫成为好朋友,它们相约明年中秋节见面。宝宝等呀等,提问:月亮慢慢地变,有时象什么、有时象什么......月亮越变越圆,宝宝和萤火虫见面了。

(何老师根据大家的对本环节的教学认识,提出了指导建议:作为最后课时的活动,应该结合1—4所有挂图,简单帮助幼儿回顾主题故事的`主要内容;让整个主题有一个完整的结束。)

二、认识圆形,找出圆形,用肢体画圆。

1、用手画圆,中秋节时,月亮是怎么样的?吃什么(月饼)香香甜甜圆圆的

2、提问:教室里有什么是圆的?(用手画圆)还可以用什么画圆?(用手、脚肩膀)

3、认识各种形状(呼拉圈、正方形软垫),请幼儿听音乐跳到圆形的家。

三、做出圆的造型

1、听音乐什么是圆的?(月亮、饼儿、脸儿、桌子)

2、听音乐什么做动作,(教师演示,幼儿一起做动作)

在研讨的过程中,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针对试教的各活动环节组织形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认真进行探讨和演示;并在何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实际引领演示中,大家分别进行了必要的模仿试教,理清了各个环节的具体教学引导方式,为教学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基本内容并能大致说出故事内容。

2、知道同伴之间要相互关爱、谦让。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幼儿画报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看他是谁?

2、(出示小熊图)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熊?那跳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熊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小熊让路》。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讲到狮子点了点头,让幼儿初步感

知小熊的霸道)

提问:“故事里有谁?”请个别幼儿回答。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2、请幼儿一起来学学小熊霸道的样子。

提问:“你觉得小熊是什么样的动物?小兔做了什么动作?小羊和小猴?并模仿小兔、小羊、小猴他们的动作。后来它们想了个什么办法?

3、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提问:大狮子想的.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小熊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三、情感教育。

1、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会怎么做?

2、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熊吗?为什么?

3、师:学习了这个故事后,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对待同伴?

教师小结:我们要做互相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

四、表演故事:教师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故事。

中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竹圈是结合我园的课题而开发出来的一种农家用品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可以有多种玩法的农家用品体育玩具。那如何利用竹圈这个农家特有的材料,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得到发展呢?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我根据竹圈的特点和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尝试、练习,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更多内容请访问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同时向前起跳的技能。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粮食”(绳球或沙包代替),音乐磁带,欢快的.音乐一段。

2.竹圈若干(拼接成小河)、四个篮子。场地布置。更多内容请访问

活动过程:

一、袋鼠跳跳跳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袋鼠,跟妈妈出去玩好吗?(好)

2.师带幼儿来到户外场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跟着老师做模仿动作: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热身运动,使幼儿的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竹圈真好玩

1.你们想不想和竹圈做游戏?(想)

想一想竹圈可以怎么玩?比比看谁的玩法最多。”

幼儿探索竹圈的玩法,教师观察指导。

2.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你是怎么玩的?

幼儿A:我把竹圈放在胯下当车开。

幼儿B:我用竹圈用力往前滚,我追过去抓住它。

幼儿C:我把竹圈放地上跳来跳去。

3.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不同的玩法,真棒!现在请你再试一试还可以怎么玩,或者玩一玩你没玩过的玩法,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竹圈。

幼儿再次探索、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出把圈放成一排,双脚跳过竹圈的玩法。

这次你又是怎么玩的?

《中班教案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