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教案

时间:2025-10-12 14:39:11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1

【教学思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导语: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二.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 容不得羁绊

好 沉重 严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释放出能量

颤栗 浓烈的享受

三. 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此处隐藏8335个字……虎。

8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

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讨论并归纳: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10.提问: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讨论并归纳:虚写。

12.提问: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提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讨论并归纳: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四、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

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

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闪射()

火烈()亢奋()

晦暗()羁绊()

搏击()辐射()

(二)境空。

1.骤雨一样,是;旋风一样,是;乱蛙

一样,是;火花一样,是;斗虎一样,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了,使恬静的阳

光立即变得、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了。

3.容不得,容不得,容不得是了,了,了的.那么一股劲。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今天我们

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讨论并归纳: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讨论并归纳: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讨论并归纳: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7.提问: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讨论并归纳: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讨论并归纳: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匈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提问: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四、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c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束缚()

闭塞()欢乐()

摆脱()冰冷()

恬静()困倦()

(二)简答。

1.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安塞腰鼓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