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教案

时间:2025-11-25 10:13:05
竹竿舞教案

竹竿舞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竿舞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竿舞教案1

设计意图: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也是用来庆祝丰收、新年的一种舞蹈形式。

因为少数民族的舞蹈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并不熟悉,为了能顺利地完成目标,在导入部分,我主要运用了谈话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的一个策略,通过谈话和欣赏舞蹈,让幼儿对竹竿舞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个学习竹竿舞的环节中,也是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我主要采用了一个看图谱的方式。图谱是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适宜的图谱可以直观形象的的再现于幼儿的面前,此次活动,通过图谱的展示,让幼儿更容易掌握和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也使整个活动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再者就是幼儿学习竹竿舞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一个学习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互相配合跳竹竿舞。

2、感受黎族欢快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竿、竹竿舞音乐、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舞蹈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今天黎族姑娘格雅带来了他们少数民族的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和我们跳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了什么道具?)

2、引导:黎族有一个特别的风俗,远方的客人要进入美丽的黎寨,先要来跳竹竿舞,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二、感知音乐,初步掌握乐曲节奏。

1、幼儿感知乐曲旋律,尝试用手来打节拍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

(中间)我们用手来打打节奏

注意前奏不动,在乐曲后半部分提醒幼儿尝试跟着老师按节奏用手做开开合合的动作。

2、感知音乐节奏,在教师引导下用其它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师:刚才小朋友节奏打的真棒,我们再来一次吧

(中间)我们用脚来打一下

在后半部分间奏时,要求幼儿用脚来打节奏,注意第一拍的重音

师:刚才小朋友做的都很好,我们试试用竹竿来打节奏吧

三、探索学习竹竿舞。

(1)学习打竹竿

1、出示锦囊一

师:竹竿怎么打呢?

是乱打么?还是有节奏的?

格雅给了我们几个锦囊,来看看吧(看PPT)

2、四个人尝试

谁愿意来试一试?(请四个小朋友)

打竹竿要注意什么呢?(合上音乐的节奏)

再次看PPT,打竹竿还要注意什么呢,竹竿怎么打才整齐?(合的时候自己两根竹竿合拢,开的时候和边上小朋友的竹竿合拢)

3、交换打竹竿

师:请蓝点点小朋友来试试打竹竿吧,红点点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们打得对吗?

师:我们交换来一次吧,刚才他们出现了哪些问题?(省略内容)你们要注意啦

注意点:1、竹竿的开合跟上节奏

2、开的'时候手要和旁边小朋友的手碰到

3、竹竿不要抬的太高

4、竹竿不要太重的敲打

(2)学习跳竹竿

1、出示精囊二:

师:怎么跳竹竿呢,赶快打开第二个锦囊吧

怎么跳竹竿呢?(合上音乐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跨)

师:谁来跳一下静止竹竿

谁能想个好办法不让身体摇晃呢?(叉腰)

注意点:

1、两拍才能跨一次

2、注意保持平衡,双手叉腰

3、跟着音乐的节奏

2、交换练习

哪一组先来(好那就请红点点组先来)

(3)尝试合作跳竹竿舞

师:小朋友真厉害,我们可以来跳竹竿舞喽,跳竹竿舞需要(打竹竿和跳竹竿的小朋友互相配合),大家都要合上音乐的节奏

1、尝试

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跳一跳(请四个小朋友打竹竿,四个小朋友来尝试跳)

(请尝试的小朋友说一说)

2、看锦囊

看来跳竹竿舞还是有困难的吧,让锦囊来帮助我们一下

1、合上音乐的节奏

2、一步一步往前跨

3、动的竹竿和静止的竹竿不一样,竹竿间的空隙在不断的变化

3、交换练习

四、完整跳竹竿舞

1、完整的跳竹竿舞,通过考验

接下来我们要准备接受考验喽

你有信心吗?

大家要互相配合,帮助跳竹竿的小朋友通过哦

顺利通过可以给摆一个胜利的造型哦

2、欣赏黎族的风景

3、带上首饰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跳

反思:本次活动从开始设计教案一直到公开活动,经历了无数次的试课,教案也是一改再改,也不段的在更新我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让我对音乐活动更加的有兴趣,也更愿意去细细的研究。对于音乐活动应该抓住孩子的兴趣,把握好重难点,竹竿舞对于大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孩子又要掌握好音乐的节奏又要不被竹竿夹住是非常有困难的,所以我们把打竹竿变成了再横杆上移动,这样减少了孩子被绊倒的可能。另外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平衡对于孩子也是个比较困难的,经过多次反复的磨课,找出了小窍门,让孩子双手叉腰用来帮助自己控制平衡。这样的舞蹈活动必须要不断的磨课,从每次的教学活动中找出问题来解决,不管是教学的流程还是教师自身的教态语言都需要不断的提高。

竹竿舞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跳律动《竹竿舞》。

2、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有节律的双腿屈膝蹲。

2、材料准备:音乐CD《竹竿舞》、律动vCD《竹竿舞》、音乐CD《铃铛舞》、脚铃(腕铃)若千、幼儿音乐册;竹竿四根、手花(红、绿两色)。

3、常规准备:幼儿排成圆形并盘坐在地上,在每位幼儿的身后放一副手花和脚铃(腕铃)。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铃铛舞》音乐,幼儿听音乐律动热身。

师:“《铃铛舞》是我们都喜欢的一个苗族舞蹈,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一起快乐地舞起来吧!

二、教师播放律动VCD《竹竿舞》,请幼儿欣赏。

师:“跳完了《铃铛舞》,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竹竿舞》吧!

三、教师引导幼儿从音乐、道具、饰品和舞蹈中去观察。

师:“这个舞蹈和我们以前跳的民族舞有什么不同?

四、教师播放音乐CD《竹竿舞)、并示范种部动作。

五、幼儿戴上椅子下的手铃和脚铃 ……此处隐藏6862个字……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点,跳起来感觉也会轻松些。

5 提示统一先出贴有颜色圆点的脚(右脚)也许会提高整齐度。

6 跳竹竿时,没有个别幼儿表演是一大遗憾。

竹竿舞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竹竿舞的节奏特点,能够完成一段简单的竹竿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教学,发展腿部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基本竹竿舞的动作,能顺利完成一段竹竿舞。

【难点】

动作协调优美,具有美感。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还需要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才能做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我马上揭晓谜底,我们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答案就在视频之中,视频播放完了,相信大家都有知道了对吧,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项目就是—竹竿舞。

(二)准备部分

1.游戏“螃蟹赛跑”

方法:两人一组背对夹球,通过20米的赛道,先到达终点的为获胜者,途中不允许用手扶球,掉球者必须在原地将球捡起继续比赛。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专项准备活动:跑跳步。

组织教学:练习前确定起点和终点,四列横队依次进行跑跳步练习,老师统一指挥,强调在练习中注意动作的协调用力。

(三)基本部分

1.节奏感的培养。

(1)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2)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

2.下肢动作练习。

(1)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击掌声和节奏明快的音乐节奏等在平行线或平行竹竿之间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

(2)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学生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

(3)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开合竿的时机把握:在闭合的两竹竿即将分开的一刹那,脚跳进,并在其间跳相应的节拍,以下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跳跃。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止。

(4)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待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跳,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练习的积极性。

3.增加上肢动作。

等跳跃娴熟后,再结合上肢动作进行练习。

4.练习

教师带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开始尝试完整练习,并鼓励大家积极的参与。

5.学生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尝试完成一段竹竿舞的练习,其他的学生为他们打节奏,每组依次完成练习。

6.优生展示。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录音机1台、磁带1盒、田径场、竹竿若干。

五、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六、课后反思

中公讲师解析

竹竿舞教案9

1.教材分析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教学理念,注重技能与体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努力实现体育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优化。本课以竹竿舞和拍毽子为载体,发展学生协调平衡及控制身体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使学生乐于参与动作的学习。

2.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拍毽子技术动作,以及学会欣赏竹竿舞。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授、展示教学法

4.教学过程

师出示图片导入,出示几幅民间体育游戏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要讲的是另外两种民间体育游戏,请看!

师出示毽子图案

师:毽子可以怎么玩?

生:踢毽子

师:那我们来欣赏一段踢毽子的视频。(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

师:请问,毽子除了可以用脚踢,还可以怎么玩儿?

生:用腿踢,还可以用拍子拍。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拍子拍毽子。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拍子和一个毽子。

师讲解拍毽子的握拍方法以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请同学上前体验动作

师:这毽子还可以怎么拍?

生:背后拍,胯下拍....

师:请大家课后在继续研究,接下来我们要讲另外一种民间体育游戏,猜猜是什么?

师出示竹竿舞的图片

教师简单介绍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师播放竹竿舞视频,请学生欣赏

师: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 了解了两种民间体育游戏,拍毽子和竹竿舞,希望课后大家能够搜集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下课

《竹竿舞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