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观后感

时间:2025-09-28 10:13:05
海洋天堂观后感

海洋天堂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洋天堂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洋天堂观后感1

父爱如山,高大雄伟,护卫着我这颗稚嫩的树苗;父爱如雨,点点滴滴,滋润着我那幼小的心田。如果说父爱是一片大海,那我就是海里的一条鱼儿,在海的天堂里自由遨游。

《海洋天堂》是一部悲情电影,看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带给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它用独特的方式——用父爱述说着这个令人回味悠长的感人故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含辛茹苦地抚育着他那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二十一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特别是当父亲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并且已经到了晚期,将不久后于人世。他为了让儿子有个好的归宿,他没有像通常那样好好享受一下余下的生活,而是辛苦地为儿子四处奔波,四处求访一个合适的.家。同时,还耐心地手把手教儿子煮饭,拖地… …是啊!父爱是如此的神圣伟大,如此的坚不可摧!

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还在临死的前一天,背着自制的龟壳,告诉儿子,他将会变成一个海龟陪伴他的身边,到了最后,电话铃响起了,里面传来了大海的声音,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我知道,是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打来的,因为他已住进了“海洋天堂”,将在“海洋天堂”里继续延续着伟大的父爱。

《海洋天堂》这部电影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让我重新看到了曾经被忽略的父爱。我的父亲和《海洋天堂》的父亲同样平凡而又伟大。爸爸是农村的一位中学老师,他患有严重的痛风病,犯起病来,脚后跟刺骨一般地疼痛,寸步难行。学校为了特殊照顾他,分给了爸爸一套住房,方便他上班。可爸爸听说城里的教学质量比农村教学质量更好一些。因此,爸爸为了我,省吃俭用,在市区买了一套房子,把我也弄到城里来,这样一来,虽然我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但却苦了爸爸,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晚上七点左右才能回到家,可每次回到家,从不叫苦,从不叫累。每当望着爸爸那一瘸一拐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想,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才能回报父亲的用心良苦。因为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父亲,这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字眼,是我心中成长的圣经,是他给了我最美的名字,并寄予了深厚的希望;是他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了我无比的智慧;是他教会了我许多本领,给了我能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他给了我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他给了我需要的一切,却不求回报,只希望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不禁想起犹太人的一句话:父亲给儿子东西,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父亲哭了,这一哭一笑之间,仔细掂量,便是天差地别。

是啊!有父爱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天堂!

海洋天堂观后感2

他们,前世一定不是人,所以才会和动物和自然这么亲近,才会无法和人沟通,无法成为“正常的人”。而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出生在哪里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出生在中国,也许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智障,弱智。

电影很感人,最后又被感动了。好像我每次看此类题材的片子都会被其中的骨肉情深,手足之情等等打动。综合起来,从记录片到虚构,也看过一些类似题材了。记录片《远山的呼唤》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千里迢迢去蒙古找寻治疗的方法;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一个自闭女孩如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教育家;印度《我的名字叫罕》自闭罕和美国的泛反恐政策做斗争;和中国《海洋天堂》这个孤独症孩子如何学会自立。

说实话,从上述所有自闭症的表现来看,文章扮演的自闭症更像是弱智。不过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有点不正常。中国的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天赋,倒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值得反思的。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特殊群体的专业护理,和社会的救助体系。

演员的表现都还是不错。李连杰和文章都很突破。亲情拿捏的也比较到位。就几本电影折射出来的综合比较,中国孩子其实不输在社会制度,(全世界范围里对自闭症的治疗和教育都很空白,也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是输在家长,或者更正确的说,是输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上。其实片中从海洋馆的领导到邻居,从萍水相逢的玲玲到专家,对文章都是伸出了关爱的手的。只是文章最后学会自立的前提是爸爸再也不能照顾他了,所以想了各种办法来教育他自立。

这里不由得对比起美国的两个电影和印度的电影。都是不容易教的孩子,家长们从小就让孩子尽量早的自立,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教他们融入社会。不同的国家的父母,面对孩子是自闭后,反应大同小异。从无法接受到被迫接受,到如何去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最成功的'起劲为止还是坦普教授的妈妈和阿姨。鉴于坦普教授如今的成就和自理能力,她有足够的资本去各地现身说法,为自闭症的治疗研究提供科学数据。虚构的人物罕妈妈,面对儿子的自闭,她选择的是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发觉儿子身上的特长因材施教,罕也是要自食其力的。而同样虚构的中国自闭症孩子长成怎样了?真让人心惊肉跳,21岁了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没有指责片中父母的意思,这个大概代表了中国的教育思想,只是真的让人心惊肉跳,这样的孩子,只是个弱智。

后来因为爸爸自知没多久的命,所以临死集训了儿子,儿子最后全盘学会了。虽然笨拙却是会的。虽然也许是电影为了安慰观众而设置的,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早干嘛去了?早这么教育了,说不准儿子还能成个材呢!

哦,对了,我还是要再强调一下,文章扮演的大福更像智障,不是自闭。或者,只是因为投胎在中国又投胎做人,让他从一个应该具有某个特长的自闭者变成了一个弱智。真是悲哀。

海洋天堂观后感3

如果说,母爱是耀眼的太阳,带给我们生命最炽热的光芒,那父爱就是浩瀚的天空,将世间的一切都包容在内,深邃、宽广,默默的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在上一个星期,我有幸观看了一部著名的话剧《海洋天堂》,让我对爱有了深刻的认知。

这篇话剧主要描述了一位自闭症男孩——大福的故事,通过他在社会上受到他人的帮助,病情渐渐好转,最后帮助了一位小女孩,体现了一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在话剧里,处处洋溢着爱,先是大福爸爸妈妈对大福的爱,再是大福上了太阳花弱智儿童学校后太阳花老师对他的爱,然后又是大福妈妈在北京结识的大嫂——柴嫂对大福的爱,大福在水族馆有了工作后唐总对大福的爱……直到十年后,大福在水族馆为一位杂技演员——玲玲捡起了掉在水中的球,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爱。

我还记得太阳花老师在问大福爸爸“你希望大福在十年后能怎么样”的时候,他爸爸这样写道:我希望大福在十年后可以给我打电话,说:“爸爸,汤煮好了,快回家喝汤吧,喝完汤我们一起去足球场踢球……”在十年后,大福果然做到了,可惜的是,他的爸爸已经在十年前因为癌症死去了,再也无缘看见了……

在观看话剧时,我和爸爸一边看一边哭,为大福的不 ……此处隐藏10387个字……但这样纯洁的东西,你不去珍惜,那真的是要感到惭愧了。因为爸爸妈妈牵着我走过了12个春夏秋冬,替我阻挡了12年的风霜雪雨。一想起他们在下雨的时候,总是把伞挪到我这边来,自己的半边衣服却湿透了;每次坐车回家在车上睡着了,身上就不知不觉地多了一件衣服;妈妈菜做得不好吃,我就会说她,她就很失落的样子,就像一个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一样……这质朴的亲情,难道就不值得我们掉泪吗?我当真是羞惭了!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最大的'鼓励就是亲情。爱情、友情都可能会褪色,因为某种物质的改变而褪色。可亲情不会。它就像一件质朴的衣服,被你藏在衣柜中。你整天都穿着光鲜亮丽的服饰,可在某一天,那些衣服过时了,费了好些力气的你忽然发现,还有一件耐用的衣服被你忽视了。它不时髦,但也不过时;虽朴素,却美得自然,不用雕琢不加修饰,因独特而美。它永远也不会褪色,永远都不会破。家,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平时就算心情很坏,回到家,心情就会好起来,因为它很温馨呀!它装着世界上最多的亲情,装着世界上最爱你的两个人呀!.或许,人间停留过的,最感到快乐的驿站,也就莫过于此了吧!我明白了,希望这个明白不会太迟,不要直到失去才明白曾经的拥有,我要学会珍惜。我知道,父母对我的要求一直都不过分,只是我自己没有好好努力,从今以后,我会为了自己而努力学习!

海洋天堂观后感14

海洋天堂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身患绝症的父亲与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相依为命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感人至深的情节,也承载了许多会出现在我们周围的真实情景。这部影片很能够触动人心,虽然到了最后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但是可以说他也是欣慰的,他教会了儿子大福在海洋馆“工作”,让儿子的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由于儿子从小失去了母爱,父亲更加宠爱自己的儿子。这不仅是作为父亲的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也是对从小失去母爱的儿子的一种补偿。然而儿子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独立生活,时刻需要父亲的照顾。当父亲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结束的时候,他唯一的牵挂也就是儿子今后的生活。在影片的开头,我们就看到了父亲带着儿子跳海自杀的情形。看到这一幕,我们会觉得揪心,尤其是看到儿子那天真的笑容的时候,不禁会感慨父亲为什么会如此地狠心,所谓“生命诚可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能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更何况是带着儿子一起结束生命。幸好儿子的水性很好,才没有造成一生的遗憾。生活的困苦,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儿子的生活不能自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父亲觉得不能安心离开这个世界。在之后的日子里,父亲教会儿子做饭,乘坐公交,工作等事情,让儿子在他离开之后也能够继续活下去,所有的'事情都证明了父亲对儿子深刻的爱。尽管儿子自闭,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父亲对儿子的爱。

由于儿子从小跟父亲在海洋馆工作,这让他有机会跟外界接触,这也使得他深谙水性,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即使失去了父亲的陪伴,也还有海洋世界陪着他,让他不会感到孤单。玲玲的出现如生活中的一缕阳光,给了他不一样的温暖。儿子从小就是孤独的,除了父亲,接触到的都是不会说话的动物。虽然动物也有感情,但是他们毕竟不能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玲玲作为儿子唯一的朋友,她的陪伴给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唯一的友情也是儿子微笑面对今后生活的动力以及支撑。

父亲背上笨重的乌龟壳是他留给儿子最后的纪念。尽管父亲最后还是永远离开了儿子,但是留给儿子的思念是无尽的。儿子在海洋馆工作,是对海洋的一种热爱,也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每当看到海龟时,就想是看到了父亲,对父亲的离开也就没有那么伤心了,会感觉父亲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在父亲下葬的那一刻,儿子对着天空笑了,这并不是说他不悲伤,而是他知道父亲不希望看到他悲伤的样子,父亲只希望他的儿子能快快乐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种爱就算是到了他离开人世之后也一直持续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与否,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时刻牵挂的心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最后,儿子学会了自己一个人生活,我们感到心酸的同时也为他感到高兴。只要活着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笑着面对未知的将来。

海洋天堂观后感15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对父子缓慢的沉入了海中,可是命运没有让他们走向死亡的深渊,也许希望就在这里燃起。

这是《海洋天堂》故事最开始的场景,一个肝癌晚期的父亲怕自己死后患孤独症的孩子无人照顾而选择了共同赴死的道路,可是命运往往无法摸透,他们活了下来,海洋注定不是他们生命终结的地方。

李连杰饰演的父亲一改以往武打戏中的硬汉形象,在《海洋天堂》中他就是个没有抱怨、全心全意的为了自己患孤独症孩子的普通父亲的形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一遍又一遍地教大福穿衣、狗不能放在电视上、用钱去买生活用品、坐公交、拖地等等,他不顾一切的付出只为在自己走后孩子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作为一个父亲他当然希望自己的爱可以得到孩子的回应,印象最深的他问大福:“如果爸爸不在了你会想爸爸吗?”可是大福他只是一个患孤独症的孩子他只会一遍一遍的重复——“如果爸爸不在了你会想爸爸吗?”这时的爸爸眼中有遗憾,有失望,但是父爱的'存在本就没有任何的目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无法割舍,父亲的责任无法推卸,不管孩子是健康、是残疾、是痴呆、是健康,他坚持的信念始终是——孩子的未来就是父亲的未来。

这是父爱的爱之天堂。

大福也是有爱有情感的孩子:爸爸把他一个人放在了孤儿院里,他感觉到失去了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他想爸爸,所以他拒绝所以人的接近直到爸爸再次回到他的身边;帮助邻居的王大姐的商店摆商品;他帮桂纶镁饰演的杂技演员捡球、看她的表演……

这是大福的爱之天堂。

邻居的王大姐一直默默的关心着这对特殊的父子,给他们送吃的、补衣裳、帮着安排大福的生活;杂技演员教大福打电话。陪着他和他说自己的故事;海洋馆的老板答应让大福来工作;孤儿院最终同意照顾大福……

这是社会的爱之天堂。

忘不了最后一幕,深邃的海洋中。大福和海龟一起共舞、嬉戏,他相信,爸爸从没有离开过他,爸爸一直和他在一起。

整个电影的气氛忧伤而温馨,留下的是一个温暖的结尾,但是温暖的背后是我们对影片的思考:

电影中的大福无处可去,孤儿院嫌他大,养老院嫌他小,在父亲死后也许就真的没有他的容身之处,那么我们的政府情何以堪?残疾人,流浪汉的安置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每个生命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残疾人也有生存的权利。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但也许法律并没有规定我们必须起帮助谁谁,可是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才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即是我们心中的爱,社会的爱之家才是对那些残疾的孩子最好的安置。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任何困难都不是放弃孩子的理由,况且我们的社会是个大家庭,是和谐的社会,忘不了汶川地震举国的团结一心;忘不了我们站在一个有一个捐款箱捐出我们的爱心……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方的一声谢谢,更是自己心中的玫瑰余香。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美好!

从自己做起,其实爱的天堂离我们很近。

《海洋天堂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