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识》的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见识》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见识》的读后感1这是一本认知升级类的书籍,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世界观阐述他对幸福生活、学习、子女教育、投资、商业、口才等等的看法。重点论证了一个人的见识的重要性,走的有多远,取决于见识,感受完作者的智慧,我也来谈谈我的见识。
《一》为幸福而活
我们常常会疑问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而活,活着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深陷泥沼,处在困境里的人,会更疑惑这个问题。长大之后我明白了,孩童时期有糖吃,有父母疼爱,有小伙伴玩就是一个幸福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有优秀的成绩,有老师表扬,能上一个一流的大学,父母依然疼爱有加,那么便有一个幸福的花季雨季;进入社会以后,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身体健康,那便是幸福的;到了晚年,儿孙孝顺又不要老人操心,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那么老人是幸福的。
每当我有了新的感悟和见闻,或是看了一本书,或是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我都会和妈妈谈论一番;我们亦师亦友,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们的相处是幸福的。
我和我先生也会讨论一些实时话题,各抒起见,求同存异;家务事也没有分得一清二楚,一般都是共同承担,相互配合。我们很少争吵,也多是幸福的时光。
《二》把喜欢的事情当成事业
我喜欢画画,在职场沉淀了十年。之后决定做自由插画家,准备做一辈子。身边的同事,有的也想像我一样,却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任然在职场上痛苦的煎熬着;有的向钱看齐,只要老板给的钱多,随时可以跳槽,做着应付的工作……一旦行业不景气了,就抓瞎…….......
杨振宁老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从小就表现的喜欢数学,也有那方面的天赋,把数学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袁隆平喜欢研究水稻,才会把自己定位那么高,不但为祖国人民解决了温饱,还要为全世界人民解决温饱;莫言虽然小的时候是为了能吃上饺子才开始写作,但终究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诺贝尔奖得主。
远的的不说,离我工作最近的`一个例子,黄光剑---CG艺术家,IT行业画画的人都知道,会计出身。曾看过他的采访视频,大概是这么回事,从孩童时期GJ就喜欢看动漫,喜欢临摹动漫人物,一直喜欢,从未间断。上大学那会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在家人的建议下,考了会计专业,一流的好学校,毕业后还进了500强企业当会计,可见GJ的智商还是很高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感觉每天衣装革履,正襟危坐,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想想以后的每一天都要这么度过,他就要崩溃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喜欢画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CG行业,很决然的辞职,转行CG行业,他要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经过十年的努力,他现在已是国内一流的CG艺术家,而且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由此可见,把喜欢的事情当成事业去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记得作者曾经说过一段话:从0分到50分学到的是常识,从50分到90分靠的是努力专研,但是从90分到100分就要看专业以外的综合能力了。去了解专业以外的事情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品尝与众不同的逻辑思维。我曾做过一次总结,我最喜欢的CG艺术家莫娜,在国外工作的中国籍CG艺术家阮佳以及黄光剑,他们不但画技高超,文学修养也很高。每一幅画都是一段故事。特别是莫娜出版了一本画集《江湖一盏灯》,文字与插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但体现了她高超的艺术修养,还表现了她的文学修养。由此可见,把事业做到金字塔的顶端,文学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好,我喜欢画画,也喜欢看书。
《三》注重资产而不是收入
曾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富人注重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注重工资。资产可循环产生现金流是收入,而工资用于生活支出就是负债。把工资的一部分用于购买资产,一部分用于提升学习能力;世界发展瞬息万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若想懂得如何投资,如何购买资产,必须多学习经济思维,多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若想把事业做到专而精,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说,现在和未来,学习能力就是你、我、他的资产。
《四》沟通
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别人,而别人理解了你的意思还没误解,我觉得这是做人最基本的技能。活着,就要与人打交道,连说话的能力都没有,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带来很多没必要的麻烦。没有沟通交流,世界就无法运转;沟通交流不到位,就起不到大作用;会沟通交流,就有更多的人追随你的思想,更多人支持你的做法….
英国著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一段话,我和这本书的作者都很喜欢。
注意你的思维,它决定着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它主导着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它会养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见识》的读后感2在寒假读了这一本吴军的《见识》你能走多远 取决于现识,吴军老师说,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这句话吸引了我,更而让我带着兴趣去读它。 读到序言“命”和“运”决定人的一。吴军老师是这样说的:“那什么是命呢?对我来说它取决于两个困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环境的因素是外部因素,我们艰难改变,只能适应。你的选择会影响你的一生, 这就是第二个因素:我们对未来走向划定 的方向。 在第二章中,“人生需要做减法"。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我也是如此,读完这一章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奔会让我们过得更好,在这一章里面讲了《红楼梦》琳黛玉的故事、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无是灵性,,宝钗是美德,做人与做事,我们需要林黛玉,人生不仅要做人,也要做诗,让自己快乐,我的人生格言:不要鹤立鸡群,而是要努力的离开那群鸡!读完第二章,其实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拉芝麻检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读到这句话时,头脑中第一个闪现出的观点是"选择要大于努力”面对生命中的"芝麻”的“西瓜” 你要做出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接着第三章谈谈见识, 作者说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子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首先我们和天才相差多远, 凡天才必有过人之处,但是我们和他们善距可能不是生理上的差距,而是在其他方面。所以我们不如学习他们的做事方法,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我认为是缺受见识, ,缺乏爱,缺乏规矩, 是比缺战更可怕的事情。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可以获得,而缺乏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难读书也是很重要的.。围绕作看写的阅读的 ……此处隐藏14123个字……动动力都已经消失。大学阶段应该做一些和幸福生活相关的事情,学习当然重要,但除了学习,大学里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那么,关于吴军先生,我还有一些想说的,他是一个还不错的摄影爱好者,一个古典音乐迷,喜欢享受高质量的影视,比如Blu—ray的电影。平时偶尔会修理园子,甚至做点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当然,还时不时地为Google China Blog写东西,另外,还是很好的红酒鉴赏家。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由于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我们增加见识比过去要容易的多,但是我们的心里有时依然有道围墙,阻碍了我们的见识。所以我们提升见识在于我们自身,而不完全是环境。吴军先生在《见识》一书中的认识与感受也来源于他突破了心中的那一道围墙,获得了广泛的见识。
无论你是大学毕业刚进入职场,或是摩拳擦掌准备创业,或是在数十年的工作中遇到瓶颈,亦或是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自顾不暇,你的问题,《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见识》的读后感15近期在各个读书club刷爆朋友圈的吴军博士的二十年心血力作《见识》。
终于在满怀崇敬的心情下,拜读完毕了。当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就仿佛是在三九天里,被扔进了箱根的雪景温泉中,每一个毛孔都微微的颤抖着。
身心都好像经历了一场洗礼一样,通透中又饱含着焦虑。
第一
阶层在社会的任何地方都存在
之前我没有见过任何一本书,将阶级讲解的如此的透彻。
在成人的世界里,每个或大或小的群体中,其实都存在着阶层。这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
每个人都被规划在这个规定中,而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想要跃迁到上一个阶级中去,将变得越来越难。
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骆家辉先生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我小的时候,我家就住在州长的家附近,我们两家的房子的直线距离不到100米。
但是从家里的这个房子,到我住进州长的官邸,从爷爷的那辈人开始我们走了将近200年。”
寒门越难出贵子,是现在越来越明显的无奈。记得高中的时候,56岁的班主任在讲台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每一个没有家庭背景可依的老百姓的孩子,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高考,是你付出最小,成效最高的唯一出路。”
那个时候还不太懂这句话的重量,当自己真正的脱下校服,走进职场看过了为了向上爬的尔虞我诈和偷奸耍滑后,终于明白看似我们都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辛辛苦苦的累一年,最终敌不过别人家里打给公司高管的一通电话。
那时自己隐约的觉得自己和他们不是同一类的人,然而现在想来,我们本就是两个阶层的人。而自己是通过高考后拿着毕业证书跃迁到了他们的阶层中罢了。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联合中国的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一起对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年轻人上大学的比例做了一项研究。
结果表明,出生在城市的年轻人上大学的成功率是农村出生的年轻人的8倍。
而上名牌大学,比如上清华北大的比例是,43倍。出国留学,接受国外高等教育的比例更是高达了113倍。
第二
你付出100%的努力,别人只要付出10%,就可以取得比你还要高的成果
《福音》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将要出一趟远门,他将自己的三个亲信仆人熊大,熊二,阿强叫到身边,每人给了他们一锭金子,并告诉他们,“你们都出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后,看你们手中的金钱来决定你们赏赐。”
于是国王远走了趟东北,吃了顿羊蝎子火锅后,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时,熊大拿着10锭的金子来到国王面前,国王很高兴,赏给了他10座城池让他管理。熊二也过来了将5锭金子交给国王。
国王同样很高兴,分了五座城池给了熊二管理。这时阿强走了上来,将怀里的一个大大的布包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一层一层的打开,将一锭金子交还给国王,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担心做生意将它给亏掉,于是就小心谨慎的保管。”
国王看着阿强,叹了口气,说:“将这锭金子交给熊大吧,以后你去他的城池中为他工作吧!”国王看着三个心腹的仆人说:“凡是少的,就将他唯一的也要拿走,凡是多的,还要让他变得更多!”
这个在《福音》中的经典故事,往高大了来说就是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广为流传的“马太效应”。向通俗了讲就是“越有钱的人越有钱,越没钱的人越没钱。”
看这些文字的你可能觉得,与自己来说太远太飘。
那就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是一个认识的朋友,他刚刚从国内来日的技术型小强,小强的梦想就是自己写的`代码将来达到没有人能改得了的神水平。
进入一个新现场的时候,跟了一个TL。小强君的技术是优势,经常将Team中其他人写的东西进行优化和更改。很快就得到了TL的重用,TL重用的方式就是将更多的编码任务交给小强来完成。
随着项目的稳定,和小强的出色。TL减员了三个人,而这多余出来的任务都由小强君一个人完成了。一个人干了四个人的工作,小强君很辛苦,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和问题。
TL则以此为由,拒绝了小强君涨工资的要求。直到小强君得知,TL这一年来在这个项目中赚的钱是他的四五倍的时候,小强君愤怒的,在TL一再的挽留中挥手而去。放弃的自己熟悉的现场,浪费了两三年的时间,然后一切从零开始。
小强君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他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实现自己阶层的跃迁。所以,方向不对的努力,只能是,越努力,越被动。而那位TL,他站在小强君的上一个阶层中,只付出了不到10%的精力,就将小强君的付出轻松的转化为了利益,而理所当然的收入囊中。
同时这里还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个TL一样。往往上阶层的人比你都还要努力。
早在20xx年,Barclay‘s Wealth就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净资产在1500万以上的人中,有60%的人表示,不管多老,只要自己的身体还能动,自己的脑子还能转,就会一直工作下去。54%的千万富翁也是如此。
第三
来吃一颗踏实定心丸,100%的努力的人都是可以实现被动阶层跨越的
李笑来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霹雳裂空一般的名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但是如果你一味的担心付出,畏惧思考,不去努力。那你将来人生的每一步,才都是冤枉路。”
好在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只要你做到应该做到的100%的努力,你就会超越你的同级的人,然后被动的实现阶层的跃迁。
简书小六说到过,正确的100%的努力是分为三个层级的:
基本:必须要做的事情
加分:别人期待的,你做到了
WOW!:别人没想到的,你做到了
大多数的人都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所以更别奢望完成WOW的等级了。
所以,大部分人的最后结局都是平庸,除非能一直有一个勇敢的心。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见识。而你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决定着你将来能处于哪个阶级。



